立即注册 登录
逆天PCB论坛 返回首页

noah1003的个人空间 https://bbs.ntpcb.com/?11344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阻抗匹配的原理

已有 350 次阅读2019-12-23 16:37

[align=left][size=; font-size: 100%,100%]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指信号传输过程中负载阻抗和信源内阻抗之间的特定配合关系。一件器材的输出阻抗和所连接的负载阻抗之间所应满足的某种关系,以免接上负载后对器材本身的工作状态产生明显的影响。对于低频电路和高频电路,阻抗匹配有很大的不同。[/size][/align][align=left]在理解阻抗匹配前,先要搞明白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align][align=left][b]一、输入阻抗[/b][/align][align=left]输入阻抗是指一个电路输入端的等效阻抗。在输入端上加上一个电压源U,测量输入端的电流I,则输入阻抗Rin就是U/I。[b]你可以把输入端想象成一个电阻的两端,这个电阻的阻值,就是输入阻抗。[/b][/align][align=left]输入阻抗跟一个普通的电抗元件没什么两样,它反映了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对于电压驱动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大,则对电压源的负载就越轻,因而就越容易驱动,也不会对信号源有影响;而对于电流驱动型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小,则对电流源的负载就越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是用电压源来驱动的,则输入阻抗越大越好;如果是用电流源来驱动的,则阻抗越小越好(注:只适合于低频电路,在高频电路中,还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另外如果要获取最大输出功率时,也要考虑 阻抗匹配问题[/align][align=left][b]二、输出阻抗[/b][/align][align=left]无论信号源或放大器还有电源,都有输出阻抗的问题。[b]输出阻抗就是一个信号源的内阻。[/b]本来,对于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包括电源),内阻应该为0,或理想电流源的阻抗应当为无穷大。但现实中的电压源,则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常用一个理想电压源串联一个电阻r的方式来等效一个实际的电压源。这个跟理想电压源串联的电阻r,就是(信号源/放大器输出/电源)内阻了。当这个电压源给负载供电时,就会有电流 I 从这个负载上流过,并在这个电阻上产生 I×r 的电压降。这将导致电源输出电压的下降,从而限制了最大输出功率(关于为什么会限制最大输出功率,请看后面的“阻抗匹配”一问)。同样的,一个理想的电流源,输出阻抗应该是无穷大,但实际的电路是不可能的。[/align][align=left][b]三、阻抗匹配[/b][/align][align=left]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情况讨论。 我们先从直流电压源驱动一个负载入手。由于实际的电压源,总是有内阻的,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电压源,等效成一个理想的电压源跟一个电阻r串联的模型。假设负载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U,内阻为r,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I=U/(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小,则输出电流越大。负载R上的电压为:Uo=IR=U/[1+(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大,则输出电压Uo越高。再来计算一下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align][align=left]P=I2×R=[U/(R+r)]2×R=U2×R/(R2+2×R×r+r2)[/align][align=left]=U2×R/[(R-r)2+4×R×r][/align][align=left]=U2/{[(R-r)2/R]+4×r}[/align][align=left]对于一个给定的信号源,其内阻r是固定的,而负载电阻R则是由我们来选择的。注意式中[(R-r)2/R],当R=r时,[(R-r)2/R]可取得最小值0,这时负载电阻R上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Pmax=U2/(4×r)。即,当负载电阻跟信号源内阻相等时,负载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阻抗匹配之一。此结论同样适用于低频电路及高频电路。当交流电路中含有容性或感性阻抗时,结论有所改变,就是需要信号源与负载阻抗的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这叫做共扼匹配。在低频电路中,我们一般不考虑传输线的匹配问题,只考虑信号源跟负载之间的情况,因为低频信号的波长相对于传输线来说很长,传输线可以看成是“短线”,反射可以不考虑(可以这么理解:因为线短,即使反射回来,跟原信号还是一样的)。[/align][align=left]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b]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流大,则选择小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压大,则选择大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功率最大,则选择跟信号源内阻匹配的电阻R。[/b]有时阻抗不匹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例如一些仪器输出端是在特定的负载条件下设计的,如果负载条件改变了,则可能达不到原来的性能,这时我们也会叫做阻抗失配。 [/align][align=left]在高频电路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反射的问题。[b]当信号的频率很高时,则信号的波长就很短,当波长短得跟传输线长度可以比拟时,反射信号叠加在原信号上将会改变原信号的形状。[/b]如果传输线的特征阻抗跟负载阻抗不相等(即不匹配)时,在负载端就会产生反射。[/align][align=left]为什么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反射以及特征阻抗的求解方法,牵涉到二阶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在这里我们不细说了,有兴趣的可参看电磁场与微波方面书籍中的传输线理论。[/align][align=left][b]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也叫做特性阻抗)是由传输线的结构以及材料决定的,而与传输线的长度,以及信号的幅度、频率等均无关。[/b]例如,常用的闭路电视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为75Ω,而一些射频设备上则常用特征阻抗为50Ω的同轴电缆。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传输线是特性阻抗为300Ω的扁平平行线,这在农村使用的电视天线架上比较常见,用来做八木天线的馈线。因为电视机的射频输入端输入阻抗为75Ω,所以300Ω的馈线将与其不能匹配。实际中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电视机的附件中,有一个300Ω到75Ω的阻抗转换器(一个塑料封装的,一端有一个圆形的插头的那个东东,大概有两个大拇指那么大)。[/align][align=left]它里面其实就是一个传输线变压器,将300Ω的阻抗,变换成75Ω的,这样就可以匹配起来了。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特性阻抗跟我们通常理解的电阻不是一个概念,它与传输线的长度无关,也不能通过使用欧姆表来测量。[/align][align=left]为了不产生反射,负载阻抗跟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应该相等,这就是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如果阻抗不匹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呢?如果不匹配,则会形成反射,能量传递不过去,降低效率;会在传输线上形成驻波(简单的理解,就是有些地方信号强,有些地方信号弱),导致传输线的有效功率容量降低;功率发射不出去,甚至会损坏发射设备。如果是电路板上的高速信号线与负载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震荡,辐射干扰等。[/align][align=left]当阻抗不匹配时,有哪些办法让它匹配呢?第一,可以考虑使用变压器来做阻抗转换,就像上面所说的电视机中的那个例子那样。第二,可以考虑使用串联/并联电容或电感的办法,这在调试射频电路时常使用。第三,可以考虑使用串联/并联电阻的办法。一些驱动器的阻抗比较低,可以串联一个合适的电阻来跟传输线匹配,例如高速信号线,有时会串联一个几十欧的电阻。而一些接收器的输入阻抗则比较高,可以使用并联电阻的方法,来跟传输线匹配,例如,485总线接收器,常在数据线终端并联120欧的匹配电阻。[b](始端串联匹配,终端并联匹配)[/b][/align][align=left]为了帮助大家理解阻抗不匹配时的反射问题,我来举两个例子:假设你在练习拳击——打沙包。如果是一个重量合适的、硬度合适的沙包,你打上去会感觉很舒服。但是,如果哪一天我把沙包做了手脚,例如,里面换成了铁沙,你还是用以前的力打上去,你的手可能就会受不了了——这就是负载过重的情况,会产生很大的反弹力。相反,如果我把里面换成了很轻很轻的东西,你一出拳,则可能会扑空,手也可能会受不了——这就是负载过轻的情况。[/align][align=left]附:阻抗匹配的四种处理方式[/align][align=left]当传输路径上阻抗不连续时,会有反射发生,阻抗匹配的作用就是通过端接元器件,时传输路线上的阻抗连续以去除传输链路上产生的反射。[b]常见的阻抗匹配有如下几种:[/b][/align][align=left]一、串联端接方式 [/align][align=left]靠近输出端的位置串联[size=; font-size: 100%,100%]一个电阻,要达到匹配效果,串联电阻和驱动端输出阻抗的总和应等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Z0。[/size][/align][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26/08c579ea49b04dfe9d191b9f99dbc2f9.png[/img][/align][align=left]在通常的数字信号系统中,器件的输出阻抗通常是十几欧姆到二十几欧姆,传输线的阻抗通常会控制在50欧姆,所以始端匹配电阻常见为33欧姆电阻。[/align][align=left]当然要达到好的匹配效果,驱动端输出到串联电阻这一段的传输路径最好较短,短到可以忽略这一段传输线的影响。[/align][align=left][b]串联电阻优缺点如下:[/b][/align][align=left](1)优点[/align][align=left]1、只需要一个电阻;[/align][align=left]2、没有多余的直流功耗;[/align][align=left]3、消除驱动端的二次反射;[/align][align=left]4、不受接收端负载变化的影响;[/align][align=left](2)缺点[/align][align=left]1、接收端的一次发射依然存在;[/align][align=left]2、信号边沿会有一些变化;[/align][align=left]3、电阻要靠近驱动端放置,不适合双向 传输信号;[/align][align=left]4、在线上传输的电压是驱动电压的一半,不适合菊花链的多型负载结构。[/align][align=left]二、并联端接方式 [/align][align=left]并联端接又叫终端匹配,要达到阻抗匹配的要求,端接的电阻应该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Z0相等。 [/align][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26/6cffdb82679648ea92df01272f7fbbb8.png[/img][/align][align=left]在通常的数字信号传输系统里,接收端的阻抗范围为几兆到十几兆,终端匹配电阻如果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等,其和接收端阻抗并联后的阻抗大致还是在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左右,那么终端的反射系数为0。不会产生反射,消除的是终端的一次反射。[/align][align=left]并联端接优缺点[/align][align=left](1)优点[/align][align=left]1、适用于多个负载[/align][align=left]2、只需要一个电阻并且阻值容易选取[/align][align=left](2)缺点[/align][align=left]1、增加了直流功耗[/align][align=left]2、并联端接可以上拉到电源或者下拉到地,是的低电平升高或者高电平降低,减小噪声容限。[/align][align=left]三、AC并联端接 [/align][align=left]并联端接为消除直流功耗,可以采用如下所示的AC并联端接(AC终端匹配)。要达到匹配要求,端接的电阻应该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Z0相等。[/align][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26/bb51ed5c10e940a28b707b611e16a4ba.png[/img][/align][align=left]优缺点描述如下: [/align][align=left](1)优点 [/align][align=left]1、适用于多个负载 [/align][align=left]2、无直流功耗增加 [/align][align=left](2)缺点 [/align][align=left]1、需要两个器件 [/align][align=left]2、增加了终端的容性负载,增加了RC电路造成的延时 [/align][align=left]3、对周期性的信号有效(如时钟),不适合于非周期信号(如数据)[/align][align=left]四、戴维南端接 [/align][align=left]戴维南端接同终端匹配,如下图,要达到匹配要求,终端的电阻并联值要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Z0相等。[/align][align=center][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26/cca307965979464593908468d689eadc.png[/img][/align][align=left]优缺点描述: [/align][align=left](1)优点 [/align][align=left]1、适用于多个负载 [/align][align=left]2、很适用于SSTL/HSTL电平上拉或下拉输出阻抗很好平衡的情况。 [/align][align=left](2)缺点 [/align][align=left]1、直流功耗增加 [/align][align=left]2、需要两个器件 [/align][align=left]3、端接电阻上拉到电源或下拉到地,会使得低电平升高或高电平降低 [/align][align=left]4、电阻值较难选择,电阻值取值小会使低电平升高,高电平降低更加恶劣;电阻值取大有可能造成不能完全匹配,使反射增大,可以通过仿真来确定。[/align][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zhu555_0 2019-12-29 09:38
[s:150]  [s:150]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Copyright ©2011-2024 NTpcb.com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NTpcb)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NTpcb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 闽ICP备2024076463号-1 ) 论坛技术支持QQ群171867948 ,论坛问题,充值问题请联系QQ1308068381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