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实现产品的商业化,阿里巴巴也积极拓展实际场景中的AI落地。2017年12月,阿里巴巴与上海地铁合作,未来将实现App扫码过闸、刷脸进站、语音购票等便捷出行方式。同期,星巴克与阿里巴巴打造的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开业,实现AR大型场景识别技术首次大规模商业应用。
腾讯
与百度全面转型人工智能(All in AI)的战略不同,腾讯在AI方面的战略概括为AI in All,也就是将AI技术能够开放出来,和各行各业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2016年,腾讯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腾讯 AI Lab,专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在AI的语音垂直领域,腾讯也相继推出智能语音助手“腾讯叮当”和云小微智能语音开放平台,以此招徕更多的玩家进入自己的赛道之中。视频图像领域,腾讯优图近日正式与上海警方达成合作,采用优图海量人脸检索技术协助警务工作的实效提升。
腾讯目前还没有特别出彩的硬件,但庞大的商业帝国涉及的业务相当广泛,这些资源可以帮助腾讯打造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腾讯在这其中很可能会继续发挥其“连接、赋能”的重要作用和巨大优势,让未来的产业互联网发展具有更大想象空间。
腾讯的投资偏好实行行业覆盖性的战略方针,这一点从投资的轨迹就可以看出,例如其投资了智慧医疗领域的碳云智能、VoxelCloud,研发家庭娱乐人形机器人的乐居智能,专注无人驾驶的蔚来汽车等。但是,目前腾讯资本注入力度较大的主要在智能医疗领域,近日腾讯又发布了首款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还联手相关医院进行了人工智能影像研究,实现了将智能医疗技术的应用落地。还有,腾讯的投资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海外,可以猜想对标Facebook的腾讯早早就把眼光放在了国际市场,例如其投资的美国AI虚拟社交技术公司ObEN,就是依然围绕其社交基因所进行的全球化布局。
[blockquote]
图为语音领域AI创业公司获得投资情况[/blockquote]亿欧智库整理的数据表明,中国的智能语音项目融资数量在2014年明显增多,为同期的3.7倍,并在15,16年年保持不逊色的融资情况,而到了2017年,市场热度开始逐渐下降。从历年累计的总融资额来看,投资机构的钱相对集中,整个产业呈现金字塔的稳定结构。相应地,随着领域内部分企业绝对优势的逐渐形成,新兴AI企业获得投资的几率可能正逐渐下降。
在语音领域,一方面技术领域的红利在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智能语音产品化的市场还没有完全被打开。目前中国还没有出现一个革命性的产品,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让AI从一个前沿概念变成人们的生活方式。从Echo的大卖可以看出,语音交互无疑是引领AI生活方式,养成用户习惯的重要入口。因此,对于广大的硬件厂商来说,全新的AI时代无疑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而技术驱动的企业也在探索特定场景下的发展。
近期动态表明,云知声正将注意力集中到医疗垂直领域。云知声与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在内的全国近百家医院合作建设“医疗智能语音录入系统”,并与云知声与平安好医生合作,成立上海澔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无独有偶,思必驰也表示将专注于垂直场景的业务。2017年11月,思必驰宣布 DUI 开放平台正式开放注册,该平台主打规模化定制,致力于解决当前行业的——技术提供商的定制效率与 B 端客户对产品迭代和需求不能很好的被满足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