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PCB阻焊设计对PCBA可制造性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2015 | 回复23 | 2019-7-31 07: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PCBA也向着高密度高可靠性方面发展。虽然现阶段PCB和PCBA制造工艺水平有很大的提升,常规PCB阻焊工艺不会对产品可制造性造成致命的影响。但是对于器件引脚间距非常小的器件,由于PCB助焊焊盘设计和PCB阻焊焊盘设计不合理,将会提升SMT焊接工艺难度,增加PCBA表面贴装加工质量风险。
鉴于这种PCB助焊和阻焊焊盘设计的不合理带来的可制造性和可靠性隐患问题,结合PCB和PCBA实际工艺水平,可通过器件封装优化设计规避可制造性问题。优化设计主要从二方面着手,其一,PCB LAYOUT优化设计;其二,PCB工程优化设计。
PCB LAYOUT设计
依据IPC 7351标准封装库并参考器件规格书推荐的焊盘尺寸进行封装设计。为了快速设计,Layout工程师优先按照推荐的焊盘尺寸上进行加大修正设计,PCB助焊焊盘设计长宽均加大0.1mm,阻焊焊盘也在助焊焊盘基础上长宽各加大0.1mm。如图一所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图一)
PCB工程设计
常规PCB阻焊工艺要求覆盖助焊焊盘边沿0.05mm,两个助焊盘阻焊中间阻焊桥大于0.1mm,如图二(2)所示。在PCB工程设计阶段,当阻焊焊盘尺寸无法优化时且两个焊盘中间阻焊桥小于0.1mm,PCB工程采用群焊盘式窗口设计处理。如图二(3)所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图二)
PCB LAYOUT设计要求
当两个助焊焊盘边沿间距大于0.2mm以上的焊盘,按照常规焊盘对封装进行设计;当两个助焊焊盘边沿间距小于0.2mm时,则需要进行DFM优化设计,DFM优化设计方法有助焊和阻焊焊盘尺寸优化。确保PCB制造时,阻焊工序的阻焊剂能够形成最小阻焊桥隔离焊盘。如图三所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
(图三)
PCB工程设计要求
当两助焊焊盘边沿间距大于0.2mm以上的焊盘,按照常规要求进行工程设计;当两焊盘边沿间距小于0.2mm,需要进行DFM设计,工程设计DFM方法有阻焊层设计优化和助焊层削铜处理;削铜尺寸务必参考器件规格书,削铜后的助焊层焊盘应在推荐焊盘设计的尺寸范围内,且PCB阻焊设计应为单焊盘式窗口设计,即在焊盘之间可覆盖阻焊桥。确保在PCBA制造过程中,两个焊盘中间有阻焊桥做隔离,规避焊接外观质量问题及电气性能可靠性问题发生。
阻焊膜在焊接组装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焊料桥连短接,对于高密度细间距引脚的PCB,如果引脚之间无阻焊桥做隔离,PCBA加工厂无法保证产品的局部焊接质量。针对高密度细间距引脚无阻焊做隔离的PCB,现PCBA制造工厂处理方式是判定PCB来料不良,并不予上线生产。如客户坚持要求上线,PCBA制造工厂为了规避质量风险,不会保证产品的焊接质量,预知PCBA工厂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焊接质量问题将协商处理。
案例分析:
器件规格书尺寸
如下图四,器件引脚中心间距:0.65mm,引脚宽度:0.2~0.4mm,引脚长度:0.3~0.5mm。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图四)
PCB LAYOUT实际设计
如下图五,助焊焊盘尺寸0.8*0.5mm,阻焊焊盘尺寸0.9*0.6mm,器件焊盘中心间距0.65mm,助焊边沿间距0.15mm,阻焊边沿间距0.05mm,单边阻焊宽度增加0.05mm。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gif
(图五)
PCB工程设计要求
按照常规阻焊工程设计,单边阻焊焊盘尺寸要求大于助焊焊盘尺寸0.05mm,否则会有阻焊剂覆盖助焊层的风险。如上图五,单边阻焊宽度为0.05mm,满足阻焊生产加工要求。但两个阻焊盘边沿间距只有0.05mm,不满足最小阻焊桥工艺要求。工程设计直接把芯片整排引脚设计为群焊盘式窗口设计。如图六所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gif
(图六)
实际焊接效果
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后制板,并完成SMT贴片。通过功能测试验证,该芯片焊接不良率在50%以上;再次通过温度循环实验后,还可以筛选出5%以上不良率。首选对器件进行外观分析(20倍放大镜),发现芯片相邻引脚之间有锡渣及焊接后的残留物;其次对失效的产品进行分析,发现失效芯片引脚短路烧毁。如图七所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3.jpg
(图七)
优化方案
PCB LAYOUT设计优化
参考IPC 7351标准封装库,助焊焊盘设计为1.2mm*0.3mm,阻焊焊盘设计1.3*0.4mm,相邻焊盘中心间距0.65mm保持不变。通过以上设计,单边阻焊0.05mm的尺寸满足PCB加工工艺要求,相邻阻焊边沿间距0.25mm尺寸满足阻焊桥工艺,加大阻焊桥的冗余设计可以大大降低焊接质量风险,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5.gif
(图八)
PCB工程设计优化
按照图八对助焊焊盘宽度进行削铜处理,调整阻焊宽度焊盘大小。保证器件两助焊焊盘边沿间大于0.2mm,两阻焊焊盘边沿间大于0.1mm,助焊和阻焊焊盘长度保持不变。满足PCB阻焊单焊盘式窗口设计的可制造性要求。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7.gif
(图九)
设计验证
针对上述所提的问题焊盘,通过以上方案优化焊盘和阻焊设计,相邻焊盘边沿间距大于0.2mm,阻焊焊盘边沿间距大于0.1mm,该尺寸可满足阻焊桥制程需求。如图十所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9.jpg
(图十)
测试良率对比
从PCB LAYOUT设计和PCB工程设计优化阻焊设计后,组织重新补投相同数量的PCB,并按照相同制程完成贴装生产。产品各项参数对比如表一所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0.gif
(表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un5304 | 2019-7-31 08: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yh135m | 2019-7-31 08: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jd | 2019-7-31 08: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鑫鑫 | 2019-7-31 08: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adytang | 2019-7-31 08: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zyx | 2019-7-31 08: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idinghong | 2019-7-31 08: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似水流年 | 2019-7-31 08: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rue | 2019-7-31 08: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经验分享,学习了
有需要单片机开发的可以找我聊聊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