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传统的内容分发网络中,电子终端设备大多只是消费数据,如视频服务和流媒体服务。随着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边缘的物联网终端不再仅仅是数据的消费者,自动运行的物联网终端/传感器上传的数据量将远大于数据消费量。
以自动驾驶车辆为例,每辆车可能会部署12个左右毫米波雷达,3个左右的激光雷达,原始数据的产生速度可能会大于1Gbps,每一辆车一年产生的数据量可能达到P级别;可穿戴设备、家庭摄像头等也是如此。假如这些数据都放在云端处理,那么当前的网络带宽和云数据中心的处理速度是远远不够的。
在物联网时代,终端不仅仅是数据消费者,更是大规模原始数据的生产者,再加上上传的原始数据还有私密性、安全性等诸多要求,并不适合传输到云端处理,而是需要在一个相对私密的内网——可能来自网络切片Wi-Fi无线局域网——中处理,其计算单元即边缘计算节点。
广告
何为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等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满足在实时、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边缘计算的核心理念是,将计算能力按一定的比例,合理分配给网络的不同终端,使传感器、摄像头等终端生成的海量数据,可以更有效、更快速地在网络边缘加以收集、存储和处理,无需上传至云计算中心分析处理后再回传,减少了网络带宽拥塞,降低了网络延时,从而更好地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性。
主要的方法有缩短设备与云计算中心之间的物理距离、减少网络层级跳数、选用处理性能较强的终端网络设备等。
图1:边缘计算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重要桥梁。(图片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边缘的具体位置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各种边缘计算应用的具体要求,如时延、带宽、实时分析能力、传输数据量和安全性,以及相关技术,如边缘配置、云和设备之间的距离等。
5G需要边缘计算
虽然边缘技术可以部署在任何移动或固定网络上,但5G才是推动大多数边缘计算应用的网络接入技术。
5G通信的超低时延与超高可靠的通信要求,使得边缘计算成为必然选择。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ITU-R)定义了5G的三大典型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大规模连接物联网(mMTC)。其中,eMBB主要面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在线4K视频等高带宽需求业务; uRLLC主要面向车联网、无人驾驶、无人机等时延敏感的业务;mMTC主要面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高连接密度需求的业务。5G通信网络更加去中心化,需要在网络边缘部署小规模或者便携式数据中心,进行终端请求的本地化处理,以满足uRLLC和mMTC的超低延时需求,因此边缘计算是5G核心技术之一。
图2:5G三大应用场景要求中,超低时延、大带宽和loT大连接均需要边缘计算。 ITU还在带宽、时延和覆盖范围等方面确立了5G的8项技术要求。边缘计算是5G网络重构的重要一环。
图3:ITU提出的5G核心性能。(图片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5G时代“边云协同”
既然有了云计算,为什么还需要边缘计算?主要原因如下:
[li]网络带宽与计算吞吐量成为云计算的性能瓶颈。云中心具有强大的处理性能,能够处理海量数据。但是,如何将海量的数据快速传送到云中心成为一个难题。而用户体验往往与响应时间成反比。5G时代对数据的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计算能力必须本地化。[/li][li]物联网时代数据量激增,对数据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久的将来,绝大部分电子设备都可以实现网络接入,产生海量数据。传统的云计算架构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数据,若将计算置于边缘节点则会极大地缩短响应时间,减轻网络负载。此外,部分数据并不适合上云,留在终端可以确保私密性与安全性。[/li][li]终端设备产生海量“小数据”,需要实时处理。尽管终端设备大部分时间都扮演着数据消费者的角色,但如今终端设备也有了生产数据的能力,其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如智能手机和安防摄像头。终端设备产生海量“小数据”需要实时处理,云计算并不适用。[/li] 边缘计算是云计算的协同和补充,而并非替代。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各有所长,云计算擅长全局、非实时、长周期的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够在长周期维护、业务决策支撑等领域发挥优势。而边缘计算更适用于局部、实时、短周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更好地支撑本地业务的实时智能化决策与执行。因此,边缘计算与云计算需要紧密协同才能更好地满足各种需求场景,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价值。
图4: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互补。(图片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从数据流向来看,在云计算架构下,图5左侧的服务提供者提供数据并上传到云中心,需求侧的终端客户发送数据或计算类请求到云中心,云中心响应相关请求并将需求结果发送给终端客户。在边缘计算模式下,智能手机、前端智能摄像头、智能汽车等边缘节点产生数据,上传到云中心,同时将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计算在本地进行处理。
图5:边缘计算与云计算数据流向对比。(图片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因此,虽然有了云计算,但边缘计算潜力依然巨大。5G时代将会是一个“边+云”的“边云协同”时代,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各有所长、协调配合。
边缘计算典型应用场景
近年来全球物联网呈现爆发式增长。据CEDA预测,2020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300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25%。得益于底层物联网设备的激增,拓墣产业研究院预测,2018年至2022年全球边缘计算相关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超过30%。另据IDC预测,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与设备联网,50%的物联网网络将面临网络带宽的限制,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分析、处理与储存。
未来物联网应用可涵盖汽车、家居、工业等各个领域。在汽车领域,物联网与汽车网络结合,形成解放人类双手的自动化驾驶;在家居领域,物联网使各类家居智能化,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在工业领域,物联网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为生产流程提高效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物联网将渗透更多应用领域,为边缘计算提供了广泛的场景。
图6:物联网应用涵盖多个应用,为边缘计算提供广泛的场景。(图片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而随着5G时代的来临,自动驾驶、安防前端智能化、工业控制、远程操控(如医疗手术等)等一大批新兴应用也热蓄势待发。它们需要低于10ms的网络时延,因此边缘计算的发展极其迫切。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定义了 7 类典型的边缘计算应用场景,涵盖了当前最主流的边缘计算产品内涵和垂直行业应用场景。包括监控视频流、增强现实 AR 、 自动驾驶 、工业互联等等。
图7: ETSI定义的典型边缘计算应用场景。(图片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1.自动驾驶:四个轮子上的数据中心
随着汽车自动驾驶程度的提高,汽车自身所产生的数据将越来越庞大。
根据英特尔CEO测算,假设一辆自动驾驶汽车配置了GPS、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则每天将产生约4000GB待处理的传感器数据。不夸张的讲,自动驾驶就是“四个轮子上的数据中心”。
自动驾驶对延迟要求很高,传统的云计算面临着延迟明显、连接不稳定等问题 ,强大的车载边缘计算平台(芯片)成为刚需。
高等级自动驾驶的本质是AI计算问题,车载边缘计算平台的计算力需求至少在20T以上。
图8:自动驾驶汽车各传感器所产生的数据量。(图片来源:英特尔) 从最终实现功能来看,边缘计算平台在自动驾驶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处理输入信号(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做出决策判断、给出控制信号。
2.安防前端智能化:实现实时性解析并突破传输带宽瓶颈
安防前端智能化的核心功能是为后端提供高质量、初步结构化的图像数据,其主要作用是: 提升部分智能分析应用的实时性; 节省带宽和后端计算资源。典型的前端智能摄像头内置深度学习算法,一方面可以在前端完成人脸定位和质量判断,有效解决漏抓误报问题,同时拥有较好的图像效果,即使周围环境光线不佳,人员戴帽子或一定角度下低头、侧脸,仍然可以做到准确识别,并自动截取视频中的人脸输出给后端;另一方面可以输出编码后的网络视频,还支持输出非压缩、无损无延时的视频流图像。这样可以为大型用户节省服务器成本和带宽,因为在同等服务器数量和计算能力的情况下能够接入更多路摄像头。后端智能化产品的核心功能则是利用计算能力 对视频数据进行结构化分析。
图9:智能前置、后置优劣势比较。(资料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3.低时延工业级应用:机器人、自动化、无人机
工业高精度控制对时延和可靠性的敏感度极高。行业市场包括运输、物流、能源/公共设施监测、金融、医疗和农业,典型场景包括视频监控、机器人控制、自动巡查安防等。
图10:工业级应用中5G低时延业务的典型场景。(图片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机器人控制:同步实时协作机器人要求小于1ms的网络延迟。预计到2025年,全球状态监测连接将上升到8800万,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量也将从36万台增加到105万台。
馈线自动化:当通信网络的延迟小于10ms时,馈线自动化系统可以在100ms内隔离故障区域,从而大幅减少能源浪费。预计从2022年到2026年, 5G IIoT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464%。
视频监控和无人机巡检:利用无人机进行基础设施、电力线和环境的密集巡检,LiDAR扫描所产生的巨大的实时数据量将需要>200Mbps的传输带宽。据ABI Research估计,小型无人机市场将从2016年的53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26年的339亿美元,包括来自软件、硬件、服务和应用服务的收入。
4.VR/AR游戏:5G显著改善云访问速度
目前VR游戏体验不佳,以本地重度游戏为主,设备典型盘根错节,用户容易绊倒;联网游戏时延至容易高达50ms,导致用户眩晕问题。
未来5G设备实现直接边缘云端访问,VR/AR时延问题得以解决:实时CG类云渲染VR/AR需要低于5ms的网络时延和高达100Mbps至9.4Gbps的大带宽。同时,5G可以支持多用户近距离连线。
图11:5G移动互联网场景AR/VR。 云VR/AR将大大降低设备成本,使人人都能用得起。5G将显著改善这些云服务的访问速度,云市场以18%的速度快速增长。
5.视频云:远程医疗、4K/8K高清视频
无线内窥镜和超声波远程医疗诊断依赖5G网络的低延迟和高QoS保障特性与患者进行交互。其它应用场景,如医疗机器人和医疗认知计算,都对连接提出了不间断保障的要求(如生物遥测,基于VR的医疗培训,救护车无人机,生物信息的实时数据传输等)。
5G的高速率特性使用户不仅能观看各类视频内容,还可随时随地体验4K以上的超高清视频。
图12:更高带宽、更大连接密度和更低时延适于高清视频和远超视频医疗。(图片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预计未来10年内5G用户的月平均流量将增长7倍,其中90%被视频消耗,预计到2028年,消费者在视频、音乐和游戏上的支出会增加近一倍,全球总体量将达到近1500亿美元。
结语
由于数量庞大的物联网设备在运行中将产生海量数据,对实时性需求高,并存在数据隐私保护等问题,因此对边缘计算有着迫切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5G与AI芯片的崛起,边缘计算将越来越受到设备和芯片等厂商的追捧,未来人工智能的流量入口将分布在大大小小的边缘设备上,包括手机、摄像头、传感器、机器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