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之前,中国芯片行业从业者在谈及供应链时,总会习惯性认为“全球化”的供应模式是理所当然的。但自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大家意识到这个看似坚固的模式,远比想象中的要脆弱得多。尔后,全球各国日益重视芯片供应链的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半导体产业链也显现出了“逆全球化”趋势。
现如今,全球分工合作的供应模式已然受到挑战,各国/地区针对本土芯片产业链建设加大投入,也有半导体强国加大了对半导体出口的限制。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半导体强国加强了对集成电路的关税,半导体成为这些国家制约他国的“武器”,贸易摩擦双方互相加增半导体产品关税的行为越来越常见。
这让极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的芯片企业遭遇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国本土芯片企业也尤其关注“出海”的话题。虽然新冠疫情大爆发初期,中国芯片企业曾一度减速自己的“出海”进程,但是自中国政府调整了防疫政策后,芯片“出海”再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由于许多电子产品都需要用到芯片,在国际政治格局风云多变的当下,全球化的布局有助于中国企业应对全球市场的变化,还能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该趋势也推动了中国芯片品牌的“出海”潮。新一轮芯片“出海”潮的目的地,不但包括距离较近的东南亚、印度,还有更远的南美、欧洲等地区,反映了中国芯片企业的多元化布局和战略调整。
中国芯片“出海”更多元化无论是依托中国本土产业链的整体优势,还是直接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都表明了中国芯片企业在追求更高市场占有率和技术领先地位的过程中,正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国际化路径。
在中国芯片企业的“出海”征程中,不同国家的市场特点和需求差异,使得企业在战略布局展现多元化的特点。在美国市场注重高性能和创新能力,企业侧重于技术研发和高端产品推广;而在欧洲市场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可能加大在绿色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投入;在亚洲市场重视性价比和本地化服务,企业则更注重推出性价比高的产品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比如,兆易创新2023年的总营收为57.6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境外营收为45.81亿人民币,该公司境外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为79.53%。据介绍,该公司通过参加国际展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等方式,来拓展自己的海外市场,并加强与全球客户的沟通和合作。
又如,翱捷科技采用“经销+直销”的模式将IoT芯片和基带芯片推向中国之外的市场。2023年,该公司实现26亿人民币营收,其中中国境外营收为21亿人民币(占总营收的81%以上)。据悉,翱捷科技在中国香港、美国和意大利设立了境外经营实体,该公司通过参与海外展会和技术交流会,来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提升产品渗透率。
中国芯片企业通过多元化的策略在不同市场实现精准定位,使得“出海”之路更加稳健,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此外,也有企业根据每个市场的不同需求,提供包括中低端在内的全方位产品解决方案,以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体。这样的策略有助于中国芯片企业实现更全面的市场渗透和业务增长。比如,兆易创新在NOR Flash市场稳居全球前列,现如今,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成功打入汽车市场,并与各国主流车企及Tier1建立起合作关系;希荻微通过收购韩国上市芯片公司Zinitix 30.91%的股权,扩展了产品线、增强了在电源管理及信号链芯片领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