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国内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最多的App除了游戏,大概就是新浪微博和微信,一个是微博,一个是OTT应用,后者进攻猛烈,前者人气下滑,连微博始祖Twitter也开始担心来自亚洲几家OTT应用的威胁。又该如何应对?
自从像Line、微信这样的OTT应用诞生以后,微博就开始不淡定了,不仅国内的新浪微博对微信畏惧三分,连Twitter也在其S-1文件中特别强调来自几家亚洲OTT应用厂商的威胁。为什么要惧怕
首先是被大家讨论很多的一个问题:微博是许多营销账号及各种大V的表演舞台,各种节点被这些大V所把持,普通用户很难有被重视的感觉,普通用户即便上,大部分也是出于工作目的,他们在微博上缺少存在感,更多时候扮演围观者角色。而在OTT应用上,用户更有存在感,更受重视,私密性也更强。老毛曾经说过,人民群众才是基础,抓住了大V而不顾大多数,这个整体是会坍塌的。
并且微博和OTT应用,国内和国外还不太一样,国内的新浪微博已经脱离了Microblog这个概念,引入电商元素,已经变得微博不像微博,电商不像电商,社交也非社交,所以现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新浪微博在阿里入股以后,充斥大量购物广告信息,在时间线中插入购物广告也就算了,关键是这些广告根本不够精准,以衣服为例,某用户需要的是帅气风格的衣服,它却拼命推荐甜美风格的,不仅达不到广告效果,还让人没有看微博的欲望。
另外新浪微博太骚扰用户,比如添加僵尸粉要提示,几天前的评论转发要提示,“未关注人私信”也会提示,经常会有一些营销账号或者不知道是不是僵尸的账号求关注,让用户极度反感。而在微信上,你关注的都是你的家人朋友或者感兴趣的公众账号,只能接收到来自他们的信息,几乎没有骚扰(当然,怀有不纯接目的添加了特殊账号的除外)。
如果说在PC端,大家经常打开的是微博,那么在智能手机上,大家习惯性打开的就是OTT应用,微博在想看的时候才会打开,看完马上关掉。所以在有了OTT应用之后,许多人都转向OTT应用,更多地活跃在OTT上,这就导致微博的活跃用户大量流失,用户时间逐渐被OTT应用所蚕食。我们都知道,有用户才有赚钱的基础,现在用户逐渐流失,当普通用户流走越多,那么越来越多的媒体、明星、营销账号也更加看重OTT应用平台,比如披头士乐队前灵魂人物Paul McCartney在Twitter有粉丝,但是后来开通Line,两个星期就聚集了380万粉丝,也开始风生水起地做起衍生品生意,并认为Line与粉丝的互动性更强,而在Twitter上消息都被淹没在了时间线中。
如此一来,微博广告收入则会下降,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微博开始有种威胁感了。那么微博该如何应对?
心无旁骛做媒体
微博显然不能像新浪微博一样引入电商损害用户体验,最终弄得自己面目全非,失去了曾经的优势,很少有公司把盘子得太花哨以后没有陷入危险境地的,当受到新对手挑战的时候,通常是集中兵力到自己的优势上,或者转型。对于微博来说,不应该和OTT应用竞争社交,也没必要担忧其威胁,如果微博非常明确的把自己定位为媒体,那么两者定位是错位的,不存在正面竞争,并且从传播能力上说,OTT相对封闭,微博则开放很多。既然基因已定,就别再强求自己拿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优势进行竞争,而是心无旁骛地发展自己的媒体。
重视普通用户作为内容源
但是在明确定位之后,微博又该怎样培养忠实用户?不至于看了几眼就关闭,或者出现几个星期不上的情况?首先明确微博和普通网媒有很大差别,前者可以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后者是单向传播,前者新闻源在媒体手里,后者是所有人都可以是新闻源。如果想培养用户忠诚度,从用户作为媒体源角度考虑,需要让用户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用户产生的内容精准地到达需要这个内容的用户面前;反过来,从用户作为读者的角度考虑,就是利用用户群体的特殊性让用户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去,实际上就是让读者用户成为内容源的一部分,比如用户的评价,用户之间相左的观点,这些是应该吸纳到内容之中的东西。网易的评论之所以能形成良性循环,就是因为将有特色的评论展示出来,激发大家积极性。
其实新浪的“话题“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能碍于技术原因,被新浪用残了,无法精准地将用户感兴趣的推向用户,结果就变成了垃圾话题。如果能很好利用该功能,用户粘度势必会在增加,重新有了盈利的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