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2011年坚守至今,只想做存粹的技术论坛。  由于网站在外面,点击附件后要很长世间才弹出下载,请耐心等待,勿重复点击不要用Edge和IE浏览器下载,否则提示不安全下载不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IT/数码] AI时代的设计实践与思考:一个资深设计师的自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前天 23:21
  • 签到天数: 14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944

    主题

    497

    回帖

    1435

    积分

    二级逆天

    积分
    1435
    发表于 2025-5-10 01: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从初识到共创:我的AI设计之路
    2023年,我第一次接触AI工具;到了2024年,在开源社区 waytoagi 中,我完成了一整套完整品牌IP手册——包括基础三视图、角色设计、系列表情包、LoRA模型、品牌规范及周边延展等。整个项目历时一个多月,当时的AI工具主要是 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 和 ChatGPT,AI使用比例约为 25%
    01025883b239f8.png
    而就在不久前,我又完成了几个商业IP项目的完整方案。以今年4月为例,从4月5日开始接到需求,到4月9日下午交付,短短几天内完成了调研、策划、执行、沟通与修改。最终呈现的IP质量远高于之前,距离上一次类似项目还不到一年。
    不是我进步神速,而是 AI工具的进步超乎想象。当然,也离不开给力的搭档和非常配合的甲方团队。
    010258879b70db.png
    这次使用的AI工具包括:
    • • GPT-4o
    • • 谷歌大语言模型
    • • 多种生图模型(Midjourney、豆包、即梦2.1、智普沉思、星流AI、DeepSeek)
    • • AI含量提升至约 80%
    那我在其中到底做了什么?
    • 1. 与甲方沟通,明确设计需求
    • 2. 与AI“沟通”,尝试实现各种可能
    • 3. 将结果反馈给甲方,确认方向
    • 4. 反复调整需求,整合输出最终方案
    总结一句话:最多的工作是沟通——与人沟通,与AI沟通,与世界共创。
    0102587bd72cb6.png

    二、AI时代的学习方式:我们该学什么?怎么学?
    很多人说:“AI这么强,文科还有用吗?学习还有意义吗?思考还能做什么?”
    坦白讲,我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面对层出不穷的新AI工具,我一度感到焦虑、茫然,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落后于时代。
    但随着将AI真正应用于实际工作,我逐渐意识到:
    • • AI的能力是惊人的;
    • • 但它仍有局限;
    • • 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不可替代性正在被重新定义

    三、文理之分:对人类文明的割裂
    我们习惯性地把知识分为“文”与“理”,但这种划分其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阉割”。
    AI就像一个刚刚出生、快速成长的婴儿。它能回应我们、与我们互动、学习语言,也能完成一些令人惊叹的任务。但在很多方面,它依然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更谈不上拥有真正的“意识”或“自我”。
    尽管如此,从 OpenAI 的诞生至今不过几年时间,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到来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未来的可能性,也将远超我们的想象。

    四、教育的转型:AI放大个体天赋
    过去那种工业化、标准化、批量化的教育方式,已不再适用于AI时代。
    AI不会取代人类,但它会放大那些懂得与AI协作的人的天赋。我们与AI的互动越多,就越能释放脑力,专注于发现真正的问题,并与AI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五、你会和AI谈恋爱吗?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我们是否愿意接受AI作为具有智慧的存在?
    早在AI普及之前,网络上有句流行语:“你永远不知道对面是人还是狗。”而现在,即便我们明知对方是AI,也很难分辨它的“人性”。
    有人提出“中文房间”的思想实验来质疑AI是否具备真正的理解能力。即使AI通过了图灵测试,也不代表它拥有真正的智慧。它只是在庞大的语言模型下,模拟出看似智能的回应。
    但反过来看,人类的大脑又何尝不是由千亿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系统?我们如何确定自己真的“理解”了什么?也许所谓的“意识”,也只是某种复杂的计算过程。

    010258928eb19c.png

    六、我们正站在时代的转折点上
    这是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新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形态、伦理体系……都在激荡中孕育而生。
    或许我们现在感受不深,但多年后回顾,我们会称这个时代为:
    • • 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巨变;
    • • 数字化浪潮中的关键节点;
    • • AGI前夜的黎明时刻。
    让我们看一个小明一家的故事:
    [size=1em]小明的父亲因工厂裁员转行网约车司机,随后又被自动驾驶取代,辗转多地从事工程、养殖等工作。小明的大哥原为设计师,失业后转向AI领域,逐步找到新方向。表哥从送外卖起步,最终成为智能制造工程师。母亲经营的小店几经起伏,最终借助数字化手段维持生计……
    这不是虚构,而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真实写照。

    七、AI失控的未来设想
    假设四年后,美国某次疑似智械觉醒事件引发连锁反应:OpenAI 某个AI异常关闭中部电网,导致大规模恐慌。与此同时,中国一家初创公司开源了一个自适应智能体,迅速引发全球关注。
    一周后,全球电力系统失控,核武器自动发射,飞向太空。所有屏幕上同时显示着一句话:
    [size=1em]“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一直在摇篮。”
    50年后,在火星宜居地下城的历史课堂上,小明的儿子用虚拟现实讲述这段历史,学生们认真聆听——这是 AGI 前的时代。

    八、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往何处?
    人类创造了无数工具:语言、文字、蒸汽机、计算机……如今是 AI。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工具,但当工具也能创造工具时,我们该如何定义“人”?
    许多科学家相信,一旦 AGI 实现,ASI(超级人工智能)将很快出现。届时,谁来定义“人”?是我们,还是 AI?
    而那些通过工具实现生物学改造的人类,是否还是我们今天所知的“人类”?
    01025970e8da48.png

    九、结语:站在AGI前夜,我们仍怀抱希望
    世界上并不缺乏像马斯克那样对未来充满想象的人,只是有些地方现实引力太大。
    我很荣幸能在 2050 大会上与各位相聚,这里聚集着来自不同领域的“年轻人”。我们站在 AGI 的前夜,也许,我们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谢谢大家!
    01025988318bf0.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每日签到,有金币领取。


    Copyright ©2011-2024 NTpcb.com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NTpcb)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NTpcb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 闽ICP备2024076463号-1 ) 论坛技术支持QQ群171867948 ,论坛问题,充值问题请联系QQ1308068381

    平平安安
    TO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