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2011年坚守至今,只想做存粹的技术论坛。  由于网站在外面,点击附件后要很长世间才弹出下载,请耐心等待,勿重复点击不要用Edge和IE浏览器下载,否则提示不安全下载不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回复: 0

[业界/制造] 从微米到纳米,铜-铜混合键合重塑3D封装技术格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23:04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604

    主题

    405

    回帖

    1568

    积分

    二级逆天

    积分
    1568
    发表于 2025-7-7 00: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半导体封装技术正经历从传统平面架构向三维立体集成的革命性跃迁,其中铜 - 铜混合键合技术以其在互连密度、能效优化与异构集成方面的突破,成为推动 3D 封装发展的核心动力。
    据资料显示,这项技术通过将铜金属键合与介电层键合工艺结合,实现了亚微米级的垂直互连,使芯片堆叠密度提升两个数量级,为突破摩尔定律物理极限提供了可行路径。
    二十年来,锡基焊料凸点(Micro Bump)一直是芯片堆叠的标准导线。但当互连间距缩小至10μm以下时,这套系统开始崩溃。会导致金属化合物脆化导致连接断裂热膨胀差异引发应力裂缝电流密度暴增诱发电迁移失效等危害。
    铜-铜混合键合通过化学机械抛光将铜焊盘表面粗糙度控制在1nm以下,结合等离子体活化处理在介电层表面生成羟基基团,在200-400℃退火过程中实现铜原子跨界面扩散与介电层共价键合,形成无间隙的三维连接。
    这种工艺将传统微凸块封装40-50μm的互连间距缩小至1-2μm,IMEC等机构已实现400nm间距的突破性验证,使每平方毫米互连密度达到700万连接点。这种高密度互连能力直接推动了HBM3存储器的技术演进,三星与SK海力士通过该技术将DRAM堆叠层数提升至16层以上,带宽突破1TB/s。
    从性能优势来看,铜-铜混合键合彻底改变了3D封装的电气与热管理特性。直接铜互连使信号传输电阻降低50%以上,功耗仅为传统微凸块封装的三分之一,AMD的3D V-Cache通过该技术将L3缓存堆叠于CPU核心,算力提升15%的同时功耗降低16%。
    铜材料400W/mK的高导热性与紧密堆叠结构结合,使热阻较传统封装降低15-30%,有效解决了AI芯片等高功耗器件的散热难题。更重要的是,该技术支持不同工艺节点、材料体系的异构集成——英伟达H100 GPU通过台积电SoIC平台实现CPU、GPU与HBM存储器的混合堆叠,而Graphcore的IPU则借助混合键合将处理器与SRAM集成,能效比提升40%,这种灵活性使芯片设计摆脱了单一制程的限制,实现功能模块的最优工艺匹配。
    此外,台积电的SoIC平台支持芯片对晶圆与晶圆对晶圆的混合键合,其CoWoS_L技术实现3.5倍光罩尺寸的封装量产,成为英伟达、谷歌等企业HPC芯片的核心封装方案。英特尔则通过EMIB-T技术优化供电设计,结合分解式散热器与高导热界面材料,将混合键合应用于HBM4 与UCIe芯粒集成。
    不过这种技术在量产时,也面临着三重挑战。一个是粒径超过0.1μm的微粒就会导致键合失效,要求生产环境洁净度达到ISO 3级或更高的洁净室标准,这相当于手术室标准的千分之一。二是300mm晶圆在键合过程中的热膨胀差异若超过5μm(约头发丝的十五分之一),将导致精密对准功亏一篑。台积电采用激光辅助局部加热技术,将畸变降低了30%。
    三是单台混合键合设备价格超过500万美元,使得芯片对晶圆(D2W)工艺的初始良率仅85-90%。英特尔正开发聚合物辅助铜浆料,目标将键合温度降至150℃以降低成本。
    小结
    从技术变革到产业应用,铜-铜混合键合技术正重塑半导体制造的底层逻辑。它不仅是3D封装的关键创新,更是开启超越摩尔时代的钥匙,通过将系统级集成能力推向新高度,为AI、自动驾驶、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随着产业链协同的深化与技术瓶颈的突破,这项技术将在未来十年内持续释放创新势能,推动半导体产业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每日签到,有金币领取。


    Copyright ©2011-2024 NTpcb.com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NTpcb)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NTpcb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 闽ICP备2024076463号-1 ) 论坛技术支持QQ群171867948 ,论坛问题,充值问题请联系QQ1308068381

    平平安安
    TO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