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2011年坚守至今,只想做存粹的技术论坛。  由于网站在外面,点击附件后要很长世间才弹出下载,请耐心等待,勿重复点击不要用Edge和IE浏览器下载,否则提示不安全下载不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1|回复: 0

珠三角民工荒? - 电工杂谈 - 电子工程师俱乐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292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577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原创达人社区明星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特殊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13-3-30 00: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作者:信水清流

  作者:一边是民工荒,一边却是粤赣、京珠高速的大塞车。工厂到底缺什么工?他们缺的是20岁左右的年青女工。只要放宽条件,有的是工人。

  劳动力出现卖方市场其实早在1995年就有端倪。1995年底,广州有的工厂在年底发出通告:如果有人介绍工人并做满6个月,可以得到100元奖金。那时候过完春节找工作是有点难度的(广东为了减轻春运压力,曾经发出春节后一个月内不准招工的禁令,虽然这禁令未必能落到实处),所以有人就在年底进厂,虽然牺牲了在家过春节,却轻松的得到一份工作。

  随后,年轻女工率先进入卖方市场,中山某大厂曾经出个规定:每3个女工集体进厂可以带一名男工。有的工厂负责招工的大玩潜规则:男工人通过厂外的中介公司,交800元介绍费可以进厂。这个时候,无论男女年龄超过40岁的一般也没有机会,即使前两年也还有类似规定。

  2007年,工人紧缺席卷广东,很多工厂远赴新疆招工,韶关旭日玩具厂的维族员工就在那时候来的,我知道的,南海有个鞋厂也招了几百个。不过也在去年好不容易送走了,原因就不用说了。

  民工荒的真相如何,请看我一一道来。

  1, 是否劳动密集型就没有减少员工的可能呢?答案是:否。

  有个啤酒厂的朋友说,他们曾经考虑过购买一条全自动的包装线,可以节省200个工人,可是计算之后,全自动的包装线太贵了,不如聘请200个工人。我想请大家做一个算术题,如果一个工人的工资是1000元,购买一台机器必须在多少钱以下你才会选择用机器而不是多用一个工人。

一台电脑控制的衣车可能相当于3-4个工人,价格大概是10万元,按10年折旧,一年一万,工人的工资如果是几百元,很多企业主是不会去投资的。但是如果工人工资到2000-3000元,那么购买电脑衣车就有必要了。

  以色列的Orisal公司曾经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很多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设备,业绩很差,我相信他们现在应该有点生意了。只要销量上升,价格还有可能下降。

  另外通过产品的革新,也可以节省人力,比如美国Crocs的鞋子,一体成型,几乎用不了多少人力了。很多公司都开始模仿Crocs的工艺。

   通过设计革新、提高效率、增加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可以减员增效,而且还可以促进自动化设备的研发,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大学生可以研发、销售、辅导工人使用自动化设备。

  2,薪酬激励体系。

  在番禺有个工厂,在工人平均工资开始接近3000元的时候,老板请了一个高管来重新设计薪酬制度,说到底,就是把工人平均工资压回到2000元左右。结果是工厂从4000人减少到现在的2000人,前不久还在《羊城晚报》上看到该厂姜经理说缺工,我想你要不请那个猪头高管来的话你的工厂肯定不会缺人。也是这个工厂,2009年初还在排斥男工只招女工。这个工厂跑四川开了个分厂,四川地方政府的招商条件可以用BT来形容,招一个工人给850元的奖励,还给了1.5亿的免息贷款,我很怀疑这个工厂以后会变成国营企业——这个老板还不起贷款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个工厂给政府。

  很多工厂制订出工资给付标准后,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来,结果工资猛涨,很多老板心里就很不爽,于是想方设法修改,在我看来,做老板要有点大气,只要是合理的工资制度,员工收入越高,说明老板赚的也更多,不要改来改去,损害员工积极性。1997年我遇到一个做内销服装的老板也是如此,他原来约定给地区销售经理销售额1%的奖金(以服装销售的利润来说这是不算多的),后来很多地区销售经理拿到一万多元的月薪,他就开始不爽了,睁着眼睛说瞎话——说公司亏损严重,当人是傻的。后来得力的销售人员都辞职走人,这个香港老板现在在深圳东门守着个小店铺。

   3, 用男工还是用女工

  工厂不招40岁以上员工本来就是太挑剔了,大家都知道大多数人40岁其实体力根本没有衰退,不过血汗工厂因为劳动强度太大,很多人可能40岁健康被损坏,而且血汗工厂从来不会给工人体检,他们担心40岁以上员工有意外疾病也是正常的。

  实际上,给工人做个体检不用多少钱,大量4、50岁的劳动力被工厂排斥本来就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民工荒让这种浪费减少,应该说是好事。

  服装厂和鞋厂的最大用工是操作缝纫机器,很多工厂会反映女工更有优势,其实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谎言,男工在操作缝韧机器方面仍然超过女工的。

  工厂不肯用男工,有个理由是说不好管理,说白了,男工人不会骂不还口,惹恼了的话拿刀砍人,这是男工人做的出的,现在的工厂管理根本谈不上人性话,会骂人常常被当作有魄力,这真是笑话。

在我看来,年青一代的农民工下了班可能是网游高手,很多也会写博客,而原来的土包子老板还看不到这一点,仅仅把这些人当作简单劳动力使用,不懂得开发他们的脑力,真正是浪费。

   4, 产业链细分,提高效率

  中国人很多还是喜欢大,很多工厂恨不得把产业链全部做完,所有利润都自己装腰包。

  比如广东高明市的溢达,自己有印染厂、织布厂、制衣厂,还注册“派”品牌做零售渠道,在新疆购买5万亩的棉田。“派”品牌已经彻底失败了,除了织布厂,其它工厂业绩都很一般。

  这种贪大求洋导致战线越拉越长,管理层级多,老板鞭长莫及,管理效率低,内部官牍化严重,不利于人才成长。现在的潮流是因小而美,要小企业、大产业,比如深圳的山寨手机产业,许许多多的小企业只做某一个产品,互相合作,在效率和利润方面都很强。在某一个产品做大是可以的,比如YKK拉链、 Intel的芯片。

  在做大和做强方面,台湾人和香港人体现出不同追求,台湾老板拼命做大,比如郭台铭就是个例子,1万人是小厂,10万人也不算大,二、三十万的规模才满足,台湾宝成也是如此。而很多香港老板会放弃扩大规模,鼓励高管自主创业,和原来公司合作,这样可以分散风险,对市场的反应也更迅速。香港的人均收入高过台湾,和香港人这种意识不无关系。

   5, 东莞工资是高是低

   我曾经举例说东莞缺乏软实力,比如好又多老板于曰江在广州和东莞都有工厂,关闭广州工厂后,大部分工人不肯去东莞,理由就是广州罢工的话警察不敢打工人,而东莞警察会。实际上东莞工资在珠三角算高的,但是吸引力在减弱,东莞的房价也偏低。有人质疑,还说东莞房价不低,工资低。

东莞的发展是因为靠近香港,但是比起同样离香港很近的惠州为什么有优势呢?除了交通优势,广九铁路直通香港,经过东莞,广深高速,而惠州以前去深惠公路老是塞车(盐排高速通车后才有所改善),也无铁路通香港。

  东莞官员从官员身份向商人的华丽转身是个重要原因,东莞官员不乏亿万富豪,但是他们都不是贪污受贿,而是做房东,官员通过修建厂房、商铺、酒店出租获取租金是他们惯用的方式。很多港商也不买地建厂房,他们坦言自建厂房确实可以节省费用,但是买了地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如果投资环境有变不好脱身,另一方面,每个月给官员或者当地政府交租金,可以联络感情,有事情的时候能及时得到官员帮忙。有些官员还直接开些配套小厂,对于大厂来说,给谁做都一样的东西就会给官员开办的工厂做——比如纸箱,这种东西用量大,技术含量低,要求少,一个纸箱赚几毛钱,利润也很惊人的。再比如绣花厂。

  大部分人都知道在东莞工作好找,工资不低,特别是白领,但是白领是很抗拒东莞的,工人找工作和白领不同,工人找工作只希望熟人多,特别是内地的女工,她们只要同乡多,对工资、劳动条件没有太多比较。东莞因为开发早,原来聚集的工人多,对于吸引新工人就有优势,但是随着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提高,东莞的传统吸引劳工优势在丧失。

   至于东莞的房价,也有近万元的,比如长安镇麦当劳楼上的房子,那是相当于汤臣一品的房子,离它10分钟车程就有4、5千的新房,东莞房子总体价格是偏低的,不要说和广州、深圳比,就是和佛山比也差很多。一个工作好找、工资也不低的城市,房价低很多只能说明这个城市软实力弱。

   6,劳动条件改善

   有次在高尔夫球场有个老板说了个事,他有两栋厂房,有一栋加了个简单的降温设施,就是在一边的窗户装上能流水的帘子,另一边是风扇,夏天把风善开动,风穿过水吹过车间,温度能降低好几度,有降温设施的厂房工人离职率就低,而没有装降温设施的离职率明显高。他表示今年夏天以前要把另一栋厂房也加装降温设施。

  这个例子说明,采用一些简单的措施改善劳动条件也是可以吸引工人的,不过不闹劳工荒,哪个老板愿意少打几次高尔夫去做这个呢?

   6, 广东有什么优势?如何解释民工荒却又粤赣、京珠高速大塞车?

  说农民工不出来,舍广东而去江浙,其实是乱猜测,大家可以看到义乌也在闹劳工荒。我本人在福建住过几年,浙江和上海也经常去出差。广东查暂住证是有很多丑陋的新闻,不过至少没有黑窑工,也没有讨薪被砍手、打断腿的,其实对农民工来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其它地方好不到那里,收容出人命,北京也有过,不过新闻没报道出来而已。

  广东人有个和外地不同的就是,广东的房东哪怕身家百万,对房客却很客气,灯坏了、水管不通,一个电话房东马上就来,你要有急事,房东可能会开私家车给你帮忙。而在浙江、福建,房东可能态度恶劣,房租贵还斤斤计较。那些当地人房东喜欢摆出你爱住不住的样子。这是广东房东不会有的,有个朋友去温州工作几个月又跑回东莞,就是说温州那里房租贵,条件还不好。有个家在上海嘉定的女孩曾经和我说她在上海市区租房子也被房东歧视——房东查问得很仔细,而且用怀疑人的口气问到很多个人问题。她本来是在深圳工作的,后来公司需要正好回上海工作,后来还是回了深圳。

  和温州人到处炒房不同,广东除了深圳这个北方人占绝对多数的地方,其余地方房产泡沫都不大,这和广东人务实性格有关。深圳是荒地没人耕,耕开有人争,我一直认为黑领的购买是房产泡沫的主要原因,深圳应该是国内黑领除了上海以外第二个喜欢置业的地点。

  广州的小商品交易额其实已经远远超过浙江温州、义乌等地,但是广州自然没必要拿这个来吹牛。浙江和福建的民营老板很多都欠着银行大笔贷款,有老板告诉他们根本不会去还,大家都一样,他们都是抱着做得下去就做,做不下去就跑路的心态。大多把小孩送往国外读书,试问这种心态的企业主怎么会有竞争力的企业出现?难怪他们那么爱炒房。

   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广东有很多港台商人跑路,其实是因为无法破产,因为他们工厂有很多设备是免税进口的,如果破产,设备要转手的话,必须补交大笔税款,比设备残值还高,很多老板无奈跑路,一般只欠下供应商的一些货款和工资,而浙江的老板跑路,大多欠下银行大笔贷款,甚至还有员工的集资款。广东老板跑路,着急的是供应商,现在员工都不怎么急了,反正去堵一下公路,政府会发工资,浙江老板跑路,着急的是银行,所以很难跑掉,江龙控股的老板在机场被带回,浦江影视的张世强离奇死亡,纵横集团袁柏仁被监视居住,浙江一新集团董事长郑亚津因巨额债务纠纷,在办公室自缢身亡。说浙江企业有竞争力,不过是句梦话。浙江老板对政府的依赖很大,他们需要国有银行贷款支持,同时不得不配合官员做政绩——做大鸡的屁,所以浙江企业主在买豪车、做面子工程方面超过广东老板。但是煤老板的命运时刻在提醒他们,离官员还是远点好。

  广东产业链优势还在,年前有个台湾人,他原来是在广东开帽厂的,后来把工厂卖给一个大公司,对方买他工厂主要是看中客户,所以附加了一个条件:一年半以内不得在广东开设同类工厂(以免把客户带走)。结果他去青岛开厂(因为他主要靠日本客户,青岛离日本更近,这是当时考虑的原因之一)。5年后又回到广州,他说在青岛离工厂100公里内只有3个绣花厂,价格高服务差,要自己送货拉货,租厂房5年给租金400万,那个房东连个包子都没请他吃过,临走时还要反脸扣下他的很多设备,听他的口气回青岛很失望,也请不到什么管理人员,他说个个人都想当官。而在广东,100公里内可能有300个绣花厂,一个电话一个小时以内就会有车过来拉需要加工的材料。他说青岛很多韩国人也跑路了。

  7,从我的观察,现在很多大厂整栋整栋宿舍楼空着,但是附近用于出租的楼房却在增加,入住率也很高。从粤赣、京珠北大塞车可以看出,到广东的人并没有什么减少。

  实际上,90年代到广东的蚁族和农民工的优秀者已经大多“上岸”了,这是广东工薪阶层的名词,意思是自己做老板或者做到高管,这就是导致两条高速大塞车的原因——这些人大多自驾车回家乡。

从大工厂流失的员工很多在附近小工厂就业,这些小工厂有的是给大厂承接业务,小工厂规模小,管理更人性化,费用低,有的社保就不买了,工资反而更高。另外就是有很多做假货的小工厂,我本人一直抵制做假货的诱惑,而我们公司品牌也是被假冒很多的,对此我比较坦然,我相信没有假货,那些买假货的顾客也买不起我们的正品,而只要他们足够有钱,他们肯定会买我们的正品。有的小厂在发展以后也会转向做自主品牌,这种转型也被称为“上岸”。

  工人在减少,但是消费可能没有减少。现在的工人工资提高,大多愿意花2、3百元租个公寓,而不是象以前那样住在10几个人的宿舍。他们的衣着也有改善,安踏、361度、李宁、以纯的专卖店在珠三角小镇扎堆,麦当劳、肯德基在珠三角的小镇很普及,内地很多县城都没有。对于血汗工厂来说,民工荒确实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问题,但是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其实有更多的机会。

  7月底,广州到深圳的第二条铁路(从番禺石壁到深圳福田)即将通车,同时,穗莞深城际铁路也在施工,广深之间竟然需要三条铁路,武广高铁一票难求,广深高速、虎门大桥天天都塞车,由此可见珠三角的经济对基础建设的需求之大。但是因为发该萎的弱智导致滞后。

   8, 关于户籍改革

   我早就不对什么大跃进抱希望了,人类的进步从来都是缓慢的,户籍改革也必须如此,实际上,现在户籍已经成了鸡肋,本地户口,想进好学校一样要给暂助费,外地户籍,愿意去差学校,其实也多不了多少钱,户籍对子女入学已经没多大作用。

  在社保、医保和户籍解除捆绑后,必须把中考、高考和户籍割断,在哪里读书就可以在哪里参加中考、高考,大学调整招生比例并非难事,何况现在高校已经要开始争夺生源,国内最好考生根本不把大陆高校当作首选,国内高校必须调整思路。

  珠三角必须继续把户籍和农民工的联系割断,吸引更多农民工,真正建成有竞争力的世界工厂,一个现代的服务业(包括金融、证券、物流、高等教育)也将在为世界工厂服务的过程中发展壮大。

来源:/ 凯迪周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告:服务器刚移机,
大家请不要下载东西。
会下载失败


Copyright ©2011-2024 NTpcb.com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NTpcb)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NTpcb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 闽ICP备2024076463号-1 ) 论坛技术支持QQ群171867948 ,论坛问题,充值问题请联系QQ1308068381

平平安安
TO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