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射频PCB设计布线工艺 9.1 微带线布线 9.1.1 严格限制信号线上过孔的数量,减少信号线变换层次的数量。 9.1.2 严格控制信号线拐角数量、角度和拐角线宽。 9.1.3 微带线应尽可能的短。 9.1.4 微带线和其他信号线之间应保持平衡间距设置。 9.1.5 微带线要注意对其他信号线的串扰和耦合。 9.1.6 微带线布线层要保持传输介质的稳定性,避免传输效率的降低。 9.1.7 微带线建议布线在TOP层。 9.1.8 微带线布线时,要保持自由回路的封闭性,以及地平面的区域划分。 9.1.9 使用耦合微带线时,要考虑耦合器对其他信号的串扰和辐射干扰。 9.2 带状线布线 9.2.1 射频板PCB设计中带状线一般分布在内层,要结合传输线理论,注意带状线的传输条件和阻抗匹配。 9.2.2 带状线布线要注意满足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 9.2.3 带状线布线时,不得穿越相邻层面两次。 9.2.4 带状线走线时,要注意不得分割其高频回路和自由穿越区。 9.2.5 相邻带状线方向上,要遵循带状线平衡原则。 9.2.6 带状线上的终端负载必须匹配。 9.2.7 带状线驱动的终端负载最好是单一负载。 9.2.8 如果带状线要驱动两个以上的负载,必须保持负载的平衡间距。 9.2.9 在耦合带状线结构中,要保持和其他敏感信号的隔离区间,保证整板EMI。 9.3 控制线、地线、电源线以及其他布线 9.3.1 走线应尽可能短,在拐角处应避免尖锐内角。 9.3.2 用于元器件电源、地引脚的连线和电容器的连线应适当加宽,并尽可能短。 9.3.3 导线最小间距应满足串扰抑制的要求。 9.3.4 同一条信号线尽可能减少过孔数量,建议过孔数量不超过3个。 9.3.5 两个信号源之间的信号线最长连线小于2000mil。 9.3.6 同一PCB上的印制线应该尽量减少线宽的数量,达到整体平衡的要求。 9.3.7 对于终端阻抗有严格要求的信号走线,要合理走线。 9.3.8 敏感信号要远离高频区域和时钟信号线。 9.3.9 时钟信号线要根据元件特性,决定是否设置延时设计。 9.3.10 微分信号线要根据其特点进行紧密耦合设计。 9.3.11 针对不同供电电路,要注意信号布线不得穿越其他电源区域。 10 射频PCB电源分布工艺 10.1 单一电源分布设计 10.1.1 分布电源设计 10.1.1.1 针对不同的功能电路,单电源供电采用不同的方式,放射性布线和递推布线。 10.1.1.2 射频PCB电路设计中,单电源供电必须采用噪声抑制电路进行EMI控制。 10.1.1.3 对射频高功放电路供电,要采用共模和差模噪声抑制。 10.1.2 电源平面设计 10.1.2.1 对射频板采用电源平面设计,要注意隔离不同频段电路的隔离。 10.1.2.2 电源平面一般在射频板中,应用在多层板设计时使用。 10.1.2.3 使用电源平面设计,要避免产生高频环路和电源噪声。 10.1.3 电源噪声设计 10.1.3.1 合理的选择旁路电容是消除电源噪声的有效途径。 10.1.3.2 合理布置电源分布结构,能有效减小噪声耦合。 10.1.3.3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对滤波电容进行配置和走线,可以减小电源噪声的蔓延。 10.1.3.4 电源网络应尽量和微带线、带状线以及高频时钟信号线保持一定距离。 10.1.3.5 合理分布连接器接口上的电源分布结构,减小电源回路面积和连接阻抗。 10.1.4 电源和地平面设计使用规则 10.1.4.1 射频板电源设计尤其要注意和地平面的配合,尽量使用紧密配合。 10.1.4.2 电源输入源和接地汇结点要尽量接近布线。 10.2 多电源分布设计 10.2.1 多电源分布技术 10.2.1.1 不同的电源占用不同的印制板区域。 10.2.1.2 各个电源应该拥有各自的独立回路,并保证回路面积最小。 10.2.1.3 多电源设计中,不同的电源之间要有明显的隔离区间和界限。 10.2.1.4 多电源分布时,考虑电路的实际情况,不同的电源占用不同的层面,但和相应的地平面回路要保持最紧密的配合关系。 10.2.1.5 多电源分布设计中,要避免不同电源区域的信号线穿越其他电源回路和分布区。 10.2.1.6 使用连接器接入和输出多电源的设计中,要保证不同电源回路之间的分布,不得将不同频段的噪声耦合到其他电源回路中。 10.2.1.7 多电源设计中要保证不同电源的安全间距,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 10.2.2 大电流电源设计 10.2.2.1 射频板上的大电流设计必须考虑容量限制,功放电路的电源线必须保证足够的宽度要求。 10.2.2.2 大电流布线必须考虑整板的热效应和材料的受热影响。 10.2.2.3 对于实施大平面设计的大电流回路,要保证电源会结点的安全裕量。 10.2.2.4 大电流线路必须和其他电源回路保持一定间隔区域。 10.2.3 多电源和地平面设计原则 10.2.3.1 射频板多电源设计必须保证相应电源和其地平面的平衡布局。 10.2.3.2 不同电源平面必须和其地回路紧密耦合,保持环路面积最小。 10.2.3.3 对于多电源设计的连接器电流汇结点应该保证汇结回路面积最小。 10.3 电源平面的设计原则 10.3.1 电源平面的分布原则要保证和地平面的良好耦合,保持电源的平衡特性。 10.3.2 射频电路中,对于微带板,一般不单独设置多个电源平面,尽可能的将电源设计在电路功能区中。 10.3.3 射频系统中的多层高速电路板,一般要求电源平面要和所有的信号层保持等间距设计,保持信号的完整性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