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Coating Recipe的组成部分 先帮大家梳理一下Coating recipe的构造,如果现在的你是光刻人,那么请想一想,看看自己能不能答对呢? 好了,言归正传!Coating Recipe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叫做Pre-Wet;第二个部分叫做Dispense;第三部分叫Casting;第四部分叫做Edge-Bead-Removal。 1)Pre-Wet 通过RRC Nozzle将管路中的RRC(Resist Reduce Coating),一般为ok73,化学成分PGMEA,不知道的参考一下我前面讲的光刻化学品文章。光刻化学药剂整理,那么Pre-Wet的作用是什么呢?那么就如其名了,用来节省光阻的喷量,晶圆在旋涂光阻之前,先在晶圆衬底旋涂RRC,这样光阻更容易在晶圆表面铺展开。简单说一下原理,就是稀释光刻胶,兄弟们,要知道光刻胶中绝大部分成分都是高分子的树脂呀,它在衬底的润湿性很差的,PGMEA能够很好地溶解树脂,稀释了光刻胶,降低了表面张力,所以光刻胶容易铺展开。下面给来了一张特写。 Recipe如何编制呢?来看 这个表格有必要给大家说一下,前四列主要是描述chuck吸附晶圆后,晶圆的转速,加速度等;中间的Disp Link一些子recipe,主要是一些溶剂,光阻,B-Rinse,一般情况下洗边成分跟RRC一样都为PGMEA.右边是Arm1、Arm2的一些参数设置,主要就是一定位置,跟移动速度。
这么一讲大家觉得很简单吧! 想到以前在高校听讲课,就一个表格往这一放,然后PPT一念,细节根本不介绍,所以有好多人听不懂。这个不怪学生,学生听不明白,一大部分原因是老师造成。我以前也给好多人讲过课,反正学生对我的评价是,xxx老师讲课很简单,讲课也没那么枯燥,因为我老给他们讲段子,然后再讲主要的,现在发现会讲段子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呀
。
注意一下图中Arm1 Step1~4完成RRC的过程, 下面 简单说一下每一步: Step1:P1为事先定义的Arm位置,首先移动Arm1到wafer center; Step2:这一步是RRC Nozzle滴Solvent(PGMEA,OK73 EBR7030),都是这个东西; Step3、Step4:晶圆静置一小秒,然后晶圆以一定速度旋转。 (后面的工艺Step这些细节不再描述,大家自己看,都比较简单。) 1个多小时过去了Pre-Wet才刚说完!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Disp一栏中还有Damper。对了,他就是控制coater内排风的一个小结构,参数设置只有open,close,主要是控制Coter 中不同spin speed下的排风。 2)Dispense Dispense是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光阻从Nozzle滴到晶圆表面,并旋涂开的一段loop。来个特写,文字表述可能你们没什么概念。
从这个表格中来看Dispense的过程主要是第5~6步骤,主要包含了滴胶的过程以及reflow的过程。但从我这,您们应该理解到Dispense的一个动作就是甩胶过程,以及想办法如何甩好的过程,并不局限于表格中的步骤,理解到这,您就理解到了本质。我相信,这个方面山东人民是最专业的!另外一定要灵活! 见过厚光刻胶吗?膜厚几十微米到百微米的?我相信,很多光刻人做的不如山东人民好!
Reflow值得详细讲一下,Reflow的转速以及时间会影响光刻胶的膜厚Profile以及膜厚的均匀性,还值得注意的是,Reflow设置上不一定局限一步,可以设置多步,我们设置此步骤的核心是使得光刻胶更好地匀开,了解目的后,我们才能把Reflow的工艺做好。
3)Casting Casting的过程就是形成 一定厚度的膜厚的过程,也是光刻工艺中很重要的技能。膜厚与转速的关系是反比,膜厚调节的最初是参考数据来自光刻胶厂商的TDS,参考Spin Curve。在实际生产中,量产工程师对膜厚的调节,主要参考SPC THK Chart进行maintain的。
从这个表格来看主要是Step7、Step8过程。Step7时间较长,主要是匀胶,这一步是形成特定膜厚最主要的过程。
4)Edge-Bead-Removal
EBR的实现,是通过Arm2在晶圆边缘往复喷淋EBR溶液来实现的,EBR洗边根据制程需要进行设定,EBR洗边一个目的是使涂有光刻的晶圆露出边缘,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将边缘的光刻胶去掉一部分,防止光刻胶留到晶片下面造成沾污。 在这个工艺过程中,常常辅以Backside rinse一并进行清洗,比较简单。在图表中以Step9~Step11来实现EBR过程。 最后的Step12,Step13是一个晶圆选择进一步干燥(一些背洗、以及EBR的甩干)以及退片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