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hdy 于 2025-5-18 22:25 编辑
一.什么是显影? 二.显影chamber长什么样子? 显影单元基本由shutter、显影液喷淋系统、冲洗系统、以及Spin Chuck、Cup等组成。
三.显影如何完成,程式如何编制?
来看下典型的显影过程,很简单!Nozzle喷淋显影液扫描过晶圆,然后晶圆静止一会(puddle),紧接着晶圆旋转,并且冲掉晶圆表面的显影液,同时清洗晶圆背部,最后完成晶圆旋干。 下面介绍个典型的recipe编制过程 第一、二步:晶圆以700rpm速度旋转1s,然后Arm1处于起始位置;随后显影Nozzle喷淋0.5秒显影液。 Dispense:
1:DEV Solution 13:Rinse 21:Back Rinse 24:Auto Damper 注意:当然一些机台还有其他的,比如Bypass,N2吹洗等 Arm1代表控制显影Nozzle运动的手臂,Arm2代表控制冲洗Nozzle运动的手臂。 第三步:晶圆以700rpm旋转,Arm1一边喷淋显影液,一边由初始位置运动到设定好的中心位置,这个过程持续1.5s。
第四、第五步,晶圆以70rpm旋转,显影液喷嘴在晶圆中心喷淋显影液,这个过程持续2s,随后晶圆速度降低为30rpm,时间持续2.5s。这个动作的是晶圆逐渐降低速度,使得晶圆表面存留一定的显影液,形成Puddle就是小水坑里面泡一泡晶圆。体会一下这个英文单词的意思。
划重点:这里是显影比较核心的步骤,当然了显影可以采取很多的方式,不局限于上面的一些动作。比如说,显影喷嘴在中心喷淋一部分显影液后停止喷,然后晶圆静置几秒,然后晶圆以高转速旋转,甩掉显影液,然后Nozzle再在中心喷淋显影液,然后再进行静置,然后再其他动作。这些方式,根据实际工艺进行调整。我列举的这个例子是Puddle的形成,基本以晶圆低速旋转,Nozzle喷淋显影液的过程。显影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显影不均匀。控制好显影的均匀性,是光刻中研究的重点。说到此,我多说些,针对这些问题,业界做了不少的努力?比如说显影喷嘴的改进(我刚才没有细讲,怕收不住,任何一个小细节展开讲,都是很大的project,哎呀呀,Nozzle喷嘴的设计,流体的设计流体力学的事情了,了解一下雷诺系数,好,打住,不多说了。比如常见的H Nozzle,E2 Nozzle,E3 Nozzle,LD Nozzle,NLD Nozzle(这些可以百度一些,或者私我问也行)等,这些都是在结构上设计,旨在改善显影液流体的一些运动方式来优化显影均匀性,说到核心的地方就是,通过机械运动增加均匀的“湍流”,来为边界层扩散提供充足的反应物,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在贴近晶圆表面的一段距离,存在着一个壳层,这个壳层内就是充足的显影液,壳层以外,显影液的流速为零,反应物只能以扩散的方式进入到曝光区域,增加湍流并且提高其均匀性,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显影?当然了从工艺上也可以进行显影的优化,比如说我该如何设置显影的方式,scan方式,immersion方式,还是puddle方式?我是single puddle 还是double puddle?我puddle的时候晶圆如何运动?等等参数都会影响显影的均匀性,不再说,要么阐述开,我没法讲完!!这里只讲overall的过程。 第六~九步, 主要完成Puddle中显影过程。 6步,晶圆停止旋转,Auto damper自动控制显影chamber内的排风,该过程持续5秒; 7步,中Arm1移动到初始位置,同样auto damper打开,该过程持续5秒; 8步,Arm1回到Home位置,同样auto damper打开,该过程持续39秒; 9步, Arm2从home位置移动到Center位置,该过程持续5s。 文字描述比较苦涩,一些动作的描述,去看表格更为直观。总结起来就是,晶圆静置在显影液中,保持一段时间,在此期间Arm1回到初始位置,Arm做好准备冲洗的状态。 第十、十一步,主要完成晶圆表面显影液的冲洗。具体来看: 十步,晶圆以1200RPM转速旋转,同时进行晶圆背面跟正面的冲洗,持续5s; 十一步,紧接着降低转速到500RPM,继续进行冲洗,时间10秒。 第十二、十三步,主要完成晶圆的旋干。
十二步,晶圆以2000RPM旋转,同时Arm2回到Home位置,此过程持续15秒;
十三步,晶圆停止,然后退片。 注意:一些机台中有N2背吹的功能,当然在旋干的时候可以加入,此例未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