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天道好轮回。谷歌“三面楚歌”的棘手状况,几乎可以说是2004年微软事件的翻版:那一年,针对微软反垄断的调查在欧盟、韩国和日本同时进行,最终的结果是欧盟向微软开出了4.97亿欧元的罚单;韩国开出了3543万美元的罚款并令Windows解除了对MSN的捆绑;在日本,微软为了免于起诉则做出了许多政策性妥协。而谷歌当下面临的情况,较微软当年还多出一些复杂的枝节,因为狼烟是在搜索引擎与Android操作系统两大板块同时燃起的。连《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都表示:Google's lucrative search monopoly may be about to end(谷歌利润丰厚的搜索垄断可能即将结束)。
可是,在“谷歌的垄断”这一短语中,“谷歌”仅仅是一个限定词,真正的主语是“垄断”:限定词代表了个性,而主语代表着共性。我们或许需要重新认识垄断。
垄断是你我不可抗拒的未来
最早出现的垄断组织卡特尔,之所以极其脆弱,其原因就在于它的产生和存在需要满足四个必备的条件:一是份额足够大,没有挑战者;二是合谋成本与惩罚都要低,值得冒险;三是其需求尽量要少受价格波动;四是每个成员都能抵制欺骗,拒绝诱惑,永不作弊。目之所及,无论是俄罗斯的天然气欧佩克,还是戴比尔斯的钻石联盟,都因为无法完全满足这四个条件而步履蹒跚。
而互联网产品则大不相同。从垄断企业自身来说,垄断不再需要同盟。从渠道看,软件的铺展范围更加宽广,扩张速度以几何级数增长,而且重要的是互联网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使互联网产品更容易形成垄断,你的搜索,你的聊天工具,你的娱乐来源,你的工作管理,每一个领域,都已经形成垄断,或在逐渐走向垄断。垄断企业的常态化,是你我不可抗拒的未来。
所以我们或许重新来反观针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调查的举报者,一类是因谷歌的服务利益受损的旧媒体,一类是被谷歌侵占了地盘的本土地头蛇。前一类代表着旧,后一类代表着弱,而他们的举报并非出于社会责任感,而是自身的私欲。历史的经验不断告诉我们,旧势力将被碾碎,弱者将被消灭,而世界基本的运行规律,不以人们的同情为转移。
你为了什么反垄断
作为非直接利益相关者,普通公众反垄断的心理,大抵是出于对一家独大的恐惧。用户担心企业在缺乏限制之后,会在逐利的道路上绑架用户,而且缺乏竞争刺激,企业的创新能力会下降,产品会停滞,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封建君主。
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正确的。
然而就像我们上文提到的,互联网垄断产品的产生周期更短,巨头的垄断也不代表毫无竞争者。在一个垄断产品失去用户时,补位产品会立即出现,这样的周而复始,其实是一种良性循环。有人或许会说,究竟什么产品才能颠覆谷歌、颠覆苹果、颠覆BAT呢?想想IBM、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惨烈的衰亡吧。
当然,假如是站在创业者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反垄断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它变成了挡住愚公的王屋太行。反垄断的动机,是限制自己假想敌的扩张。可是事实上,这种思维本身也存在误区,假如现在一个创业者的项目是搜索引擎、即时通讯软件或者全民电商平台,那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创业目标,创业者的思维应该是去寻找BAT忽视或者不重视的领域,在保持差异化的过程中坚持如一,而不是瞄准垄断企业死磕。
唯一能让人们举起旗帜反垄断的理由,就是自身作为用户的权益被损害、被轻视、被绑架。而目前国际或者国内的反垄断案,大多都是在竞争之中催化出来的恶之花,事不关己,大可高高挂起。
最后用一句李开复老师的话来做结尾吧,他说:“互联网的本质是垄断,不是竞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