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导言:导语:首都博物馆的特展引发了京城的观展热潮。《五色炫曜》和《王后?母亲?女将军》两大展览分别以南昌海昏候墓和安阳殷墟妇好墓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为重心。两座墓葬时代虽相差千年,但都出土文物数量众多,墓主人的身份均十分显赫,身世经历也颇具故事性,朋友圈里的学霸师姐将两个展览概括为“女winner和男loser”的组合展。
文:兴盛 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
在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研究中,研究对象一般可划分为城址、墓葬、手工业遗存、宗教遗存等几大类,墓葬只是考古发掘与研究中的一部分。从1990年开始,国家文物局主持评选各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每年全国数百项考古发现中遴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突出的项目。统计2010年以来获选的考古新发现,墓葬的占比均没有超过当年项目的一半,但却的确受到了媒体和大众更多的关注。以2013年评出的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例,其中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和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都引发了报道热潮。而同批获评的千年县治、出土简牍1.5万余的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景德镇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瓷业遗存景德镇南窑遗址,丝绸之路从汉长安城出发后的第一座桥梁—古渭桥遗址等同样具有重大价值的其他类型遗址却相对乏人关注。这种关注度的失衡从何而来?
对于地下世界的好奇,存续于从古至今的笔记小说和民间传说中,巫鸿先生在《黄泉下的美术中》一书曾引用《太平广记》中的一段材料,形象展现了古人对黄泉之下墓葬世界的想象,它记述了一位名为崔炜的唐朝官员意外坠入了南越国君赵佗之墓中的见闻,“触一石门,门有金兽啮环,洞然明朗……入户,但见一室,空阔可百余步,穴之四壁,皆镌为房室,当中有锦绣帏帐数间,垂金泥紫,更饰以珠翠,炫晃如明星之连缀。帐前有金炉,炉上有蛟龙鸾凤、龟蛇鸾雀,皆张口喷出香烟,芳芬蓊欝。傍有小池,砌以金壁,贮以水银凫鹥之类,皆琢以琼瑶而泛之。四壁有床,咸饰以犀象。”历朝官方纂修、素称严谨的正史中亦对黄泉之下的墓葬空间有诸多生动描述,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陵“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汉书·贡禹传》记汉武帝茂陵:“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新五代史·温韬传》中载唐太宗昭陵“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记述帝陵的内部结构和随葬器物,这些片段描述,引发了历代史家和文人的不断猜测,如秦陵、汉陵的“穿三泉”“藏兽禽”等是否真有其事,又如昭陵的“正寝”“石床”究竟描述的是怎样的墓室构造。直到20世纪后半叶,我们才得以通过考
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阻排水系统、汉代帝陵从葬坑及唐代帝陵陪葬墓的考古工作,对这些高等级墓葬的面貌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图为唐太宗昭陵陪葬墓长乐公主墓)
中国古代的史学著作向来重视记载重要任务故事,正史采用的纪传体即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笔记、小说、戏曲中也充满了对历代帝王将相的褒贬评述。而存留至今的古代墓葬也多为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名人”墓。2009年以来,曹操高陵、隋炀帝墓、上官婉儿墓等中国历史上知名人物的墓葬先后进行了考古发掘,引发媒体热议。
这些重要墓葬为什么集中在这几年被发现?汉唐时期,不论皇室还是城市平民的墓葬一般都不建造在城市当中,而是围绕在城市周边,形成几个主要的墓葬区,以致于考古工作者在推断古代城市的范围时,常使用城周发现的墓葬“卡”出一个大致的区域。如上官婉儿墓就位于唐长安城北的洪渎原上,这一区域先后发现了多座从北周至隋唐时期的高等级贵族墓葬,武则天之母杨氏的顺陵也据此不远,可见这里是隋唐长安城北的重要墓区。这些城郊墓区本在现代城市建设的范围之外,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区面积的扩展,也逐渐成为城建区域,上官婉儿墓就是在西安西咸新区空港新区建设工地的前期考古钻探中发现的,隋炀帝墓亦是在扬州城北曹庄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中发现的。这些出现在《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里的高人气墓主,带动了民众对相关墓葬考古的关注。
另外,在前述的几大考古遗址类型中,古代城址等多叠压在现代城市之下或废弃于荒野之中,后代建设的干扰和地表自然力的破坏,往往使得城址考古中出土的遗物数量较少并多残破,而且主要以建筑材料和破碎的生活用器为主。而墓葬遗址则不同。中国古代墓葬往往会在地下(少数在地上)营建一个地下空间,用于贮藏墓主遗体和随葬器物,这种空间的早期形态可以海昏侯墓为代表,墓穴为从地面竖直下挖而成,海昏侯墓的主体就是在这样的墓穴中构造出的箱形木结构;之后,横穴墓渐趋流行,简而言之,就是先竖向挖掘土坑作墓道,再在长方形墓道的一端横向掏挖营建墓室,建成的墓葬形态类似一间或多间房子,前述《新五代史·温韬传》就以地面宫室中的“正寝,东西厢”等词语描述太宗昭陵的墓室结构。这些地下空间为随葬器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保存环境。图示为河北宣化发现的张文藻墓墓室,考古工作者开启墓室时,棺前木桌上的遗物仍较好的保留了墓主人入葬时的布置,900年的时光似乎停滞在了那个瞬间。
受“事死如生”的观念影响,汉唐时期的贵族墓葬中,往往随葬各种类型的随葬品,“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尤其如海昏侯墓这类极少数未被盗掘过的大型贵族墓葬,从目前公布的考古成果,海昏侯墓出土了包括简牍、漆器、乐器、青铜灯具、兵器、车马器、钱币在内的一万余件文物,其中还包括金饼、马蹄金等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的器物。而汉代帝后居住和中央政府所在的汉长安城遗址中出土文物,则多为瓦当、排水管道、铜镜等普通人看来“朴素”的器物,两相对比,大墓中的“土豪金”更博版面。
大众对考古工作中发现的墓葬遗址的关注偏向,使得考古业者和考古专业师生,常常挂在嘴边的科普金句便是“考古不是挖墓”“考古不是挖宝”。2014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院衫就以 “再言考古等同盗墓者,友尽”为主题设计。
盗墓者为私利而起,基本路数就是挖坑取宝加走人,墓葬的整体结构往往被盗洞破坏,原本有着固定组合方式的器物被打乱拆散,并离开了原有的摆放位置,而这些细节中蕴含的信息却是考古工作者最看重的,是破译墓葬年代、了解丧葬习俗的关键证据,在研究者眼中,这些信息甚至比器物本身的艺术价值更为珍贵。
从最开始的考古发掘到资料整理再到编写考古报告,是一个长时段的艰辛历程,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度要事先经历审慎的评估,以避免对文物本体造成伤害,并最大程度的揭示历史信息。海昏侯墓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至今已经进行了5年并且还在继续,这5年中,考古工作者都做了哪些事情?在对主墓进行发掘之前,首先对围绕墓葬外围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勘探,了解遗址群的分布和保存状况,再对墓园进行勘探发掘。据报道,5年间,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了解了四代海昏侯的墓葬区和平民墓葬区的情况,并由墓而城,确定了紫金城城址为海昏侯国都城,进而摸清了以海昏侯都城、墓园区、贵族和平民墓葬区为代表的汉代侯国的基本布局,以点求面,揭示出一座尘封千年的古代都邑的历史面貌。
在这一工作的基础上,紫金城址与海昏侯墓所在的铁河古墓群于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遗址今后的保护、管理入了新的阶段;进入主墓的发掘阶段后,为了保证主墓结构安全,用钢架、钢网兜护的方法加固了墓壁,为了保护有机质文物,在发掘现场建立了恒温恒湿的文保用房;在发掘过程中采用了三维技术进行记录和扫描测绘,为日后的复原研究提供精确数据。这意味着,在发掘完全结束后,我们仍可以通过这些记录完整还原发掘的全过程,追索每一件出土器物的原本位置,它们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存留下来。
搜狐文化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内容请扫下方二维码 打开搜狐手机网文化频道或搜狐文化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