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讨论] 端接方式

[复制链接]
查看1398 | 回复9 | 2016-5-18 10: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众所周知,在传输线中,当阻抗出现不匹配时,会发生发射,而减小和消除反射的方法是根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在其发送端或接收端进行阻抗匹配,从而使源反射系数或负载反射系数为零。通常传输线的端接采用以下两种策略:
    [li]使负载阻抗与传输线阻抗匹配,即终端端接;[/li][li]使源阻抗与传输线阻抗匹配,即源端端接。[/li]

一、源端端接
1、源端端接(串联端接)即在靠近芯片的发送端串联电阻,使得该串联电阻与芯片的内阻之和尽量与传输线阻抗一致。该端接简单功耗小,不会给驱动器带来额外的直流负载,只需要一个电阻就可以抑制驱动端到负载端的二次反射,常用于点对点的拓扑上;但同时它会增加RC时间常数,减缓负载端信号上升时间,因此不适合用于高频信号通路。该端接示意图如下所示。

请输入描述

请输入描述


2T型端接电阻,电容靠近信号源放置。

请输入描述

请输入描述


3T型端接+滤波电容
电阻,电容靠近信号源放置。

请输入描述

请输入描述


二、终端端接1、戴维南端接
有些翻译成戴维宁端接,也叫分压器型端接,它采用上拉电阻R1和下拉电阻R2构成端接电阻,通过R1R2吸收反射,此端接通常是为了获得最快的电路性能和驱动分布负载而采用的。优点是可以降低对源端器件驱动能力的要求;缺点就是在逻辑高和逻辑低状态下,都有直流功耗,所以该端接方式功耗较大,同时所用器件较多,容易造成PCB布线紧张。以下是该端接的示意图。

请输入描述

请输入描述


2、并联端接即在末端并联一个与传输线特性阻抗一致的电阻到GND或者电源上。
该端接的优点是在信号能量反射回源端之前在负载端消除反射,可以减小噪声、电磁干扰(EMI)及射频干扰(RFI)。同时也是有缺点的,首先末端端接电阻会增加直流功耗,所以功耗较大,不适用于使用电池供电的产品,此外在逻辑高状态下,对器件的驱动能力要求较高,比如,对于逻辑电平为5V的信号,驱动电流大约为5V/50ohm=100 mA,很少有器件能达到这个要求,以下是该端接的示意图。

请输入描述

请输入描述

3、交流(AC)端接(是并联端接的变异)

有些地方也叫RC端接,其实就是在并联端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电容,电容一般采用0.1uF多层陶瓷电容,由于电容通高频阻低频的作用,因此电阻不是驱动源的直流负载,故这种端接方式无任何直流功耗,交流功耗也非常小,该端接主要用于时钟电路。以下是该端接的示意图。

请输入描述

请输入描述


4、终端肖特基并联端接
又叫二极管并联端接,通常应用在器件内部。现在很多器件自带有输入保护二极管,该端接能有效减小信号过冲和下冲,但并不能消除反射;同时二极管的开关速度会限制响应时间,所以较高速系统不合适。以下是该端接的示意图。

请输入描述

请输入描述


努力,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en288018 | 2016-5-18 10: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不懂的可以咨询本人qq:49779475
努力,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engxz | 2016-5-18 12: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playout | 2016-5-18 21: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idinghong | 2016-5-19 08: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好资料,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我不是王 | 2016-5-24 09: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者归来 | 2016-6-4 11: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ok407371195 | 2016-6-9 11: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cooldog123pp | 2016-6-9 18: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cooldog123pp | 2016-6-28 08: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