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2011年坚守至今,只想做存粹的技术论坛。  由于网站在外面,点击附件后要很长世间才弹出下载,请耐心等待,勿重复点击不要用Edge和IE浏览器下载,否则提示不安全下载不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92|回复: 1

[DIY详解] 8核心!AMD锐龙7 1700移动版测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前天 18:16
  • 签到天数: 99 天

    [LV.6]常住居民II

    3万

    主题

    8253

    回帖

    8万

    积分

    三级逆天

    积分
    81480

    终身成就奖特殊贡献奖原创先锋奖金点子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17-12-21 12: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AMD的Ryzen系列处理器在今年掀起了PC市场的反击狂潮,时下R5、R3 系列已经全面铺货,对Intel构成了莫大的压力。全线对垒形式下,笔记本端的APU战线也已经补全, 锐龙7 2700U以极大的优势碾压了默认TDP下的英特尔8代酷睿低电压处理器,更强悍的R5 2400G 标准电压APU 初露峥嵘。在笔记本端,AMD目前仅仅在重量级游戏本和多核处理器领域欠缺一块儿拼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核心AMD游戏本!锐龙7 1700移动版测试

      不过其实这个缺憾已经被华硕补上了,早在台北电脑展时期,华硕搭载锐龙7 1700 八核处理器的游戏本已经露面。在今年的CJ展会上,我们也有幸接触到了这款产品的样机。现在这款ROG Strix  S7ZC零售版已经上架京东商城,我们近期将围绕他做多方面的解读,今天我们就将聚焦这款游戏本的核心武器——锐龙7 1700 移动版展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两台锐龙7 1700 游戏本ROG STRIX S7ZC与桌面Ryzen 7系列

      搭载移动版Ryzen7 1700的这台产品为华硕ROG Strix S7ZC,除了CPU采用的是Ryzen7 1700外,独显方面则采用了Radeon RX580;主板为B350,内存为16GB 单条DDR4 2400,整机厚度做控制得比较优秀。有关这款产品的全面信息我们将在后续深入评测中进一步为您展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测试部件 华硕为锐龙7 1700布置了超多热管

      AMD 锐龙系列处理器是今年上半年的明星产品, 夏天发布的ThreadRipper Z系列处理器也在与Core i9 X系列多核处理器的对抗中占据了相当有利的位置。锐龙家族首发的三款R7系列处理器全部为八核十六线程型号,其中锐龙7 1700频率略低,TDP仅有65瓦,定位稍低;锐龙7 1700X和R7 1800X 支持XFR 扩展频率技术,自身频率比较高,超频体质也比较好。全系列R7 系列处理器都支持双通道DDR4 内存,拥有16MB三级缓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锐龙7 1700 采用PGA 方式 理论上存在“升级 降级”的灵活性

      华硕这款游戏本是17.3英寸体型,搭载65瓦热设计功耗的锐龙7 1700不存在理论上的瓶颈。华硕为了万全为这款游戏本布置了密密麻麻的热管,设计之豪华,比之于自家最高旗舰也不逊色。由于华硕为这款游戏本搭载的显卡是RX 580 Polaris 北极星产品,关于RX 580游戏部分的测试稍侯发布,本文将聚焦于ROG S7zc的CPU-锐龙锐龙7 1700的测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比平台信息(点击可看大图)

      为了验证移动Ryzen 的实力,我们找来了桌面款R7 系列Ryzen、七代酷睿桌面和移动主流四核八线程i7 系列产品以及最新的八代酷睿桌面版、移动版进行对比。七代酷睿移动版是锐龙7 1700移动版的直接竞争对象,i7 8700K、i5 8400目前已经在部分游戏本模具登陆,将来Coffee Lake家族的i7 8750H、i9 8950HK 等6核型号也会在游戏本中广泛普及,因此很有对比价值。
      我们拿到的两台笔记本基本配置一致,全球版默认是8GB X2 内存,开启双通道,另一款是单通道16GB内存,测试成绩以双通道为准。   
      锐龙7 1700笔记本工况
      Ryzen架构的电压/频率曲线斜率在2.7GHz和3.2GHz附近分别有两个拐点,根据分析,2.7GHz八核心的Ryzen 可以在30瓦功耗下实现Cinebench R15 850分的性能,那几乎是目前Intel四核旗舰i7 7820HK 超4.1GHz的成绩。GF带来的14纳米工艺对笔记本这种强调3GHz主频的CPU领域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因此AMD 的锐龙7 1700进入笔记本平台几乎不需要多少适应性改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锐龙7 1700 移动版参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整机配置(单通道版)

      从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来看,这颗锐龙7 1700 的全核稳定频率为3.0GHz,最大单核频率在3.1GHz附近,相比桌面3.2到3.25GHz的全核满载频率以及3.7GHz的单核频率略有缩水,但损失幅度非常小。3GHz左右的主频足以满足游戏、日常娱乐、办公等主流应用的需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尝试更换R7 1800X 散热策略不支持 导致失败

      锐龙7 1700的标称TDP是65瓦,大于Intel 四核移动i7的45瓦,所以很多人对移动版八核Ryzen的散热水平很是担忧。我们在CPU占用率很高的《刺客信条 起源》游戏中观察过这颗Ryzen的温度情况,在百分之三十到七十的游戏负载环境下,锐龙7 1700的温度大约在50摄氏度附近,在笔记本中可以算是低温了。配置类似的Alienware 13、15 笔记本,在同款游戏中CPU温度动辄突破80甚至90摄氏度,这是小核心应对多核优化不足的尴尬,也是绝对散热表面积太小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负作用。锐龙八核虽然峰值功耗很高,但是温度并不高,大家尽可以放心使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刺客信条 起源中 CPU GPU都很凉快

      下面,我们将从CPU理论、图形渲染、视频转码三个方面考察锐龙7 1700 笔记本的实际性能。在锐龙的多核优势下,移动版Coffee Lake i7、i9 到来前,Intel 正统移动CPU阵营几乎会被一边倒的屠杀。   
      处理器理论测试项目
      首先我们来看看理论测试部分的Wprime 和3DMark。Wprime 是CPU理论测试软件,反映多线程圆周率计算情况。我们此次测试的版本号为2.10,测试项目是1024MB百万位。3DMark Time Spy 能够反映主流游戏的DX12物理引擎计算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锐龙7 1700 RX580 移动版 3Dmark Time Sp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锐龙7 1700 移动版 Wprim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Mark Time Spy 物理成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Wprime 多线程计算

      在物理测试和多线程运算方面,锐龙7 1700移动版体现出了自己强大的性能,几乎将所有的Intel 四核CPU吊着打——不论桌面还是移动平台。
      同样是移植桌面CPU,在笔记本平台上,Intel 的八代六核i5 8400 比七代四核i7 7700K的性能衰减幅度要大不少。i5 8400 没有超线程,在桌面端可以打平i7 7700,接近i7 7700K,到了笔记本平台却更加接近i7 7820HK默认频率的水平。如果给i5 8400加上超线程,势必其性能损失幅度会进一步上升。 面对AMD 的Ryzen系列CPU,未来的Coffee Lake 六核笔记本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
      图形渲染多线程测试
      在专业的图形渲染方面,我们使用著名的Cinebench R15和Corona Benchmark进行对比测试。CINEBENCH是业界公认的基准测试软件,在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多数系统性能测试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使用该公司针对电影电视行业开发的Cinema 4D特效软件引擎,可以测试CPU和显卡的性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锐龙7 1700 移动版成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锐龙7 1700 移动版成绩

      Corona Render渲染器是业界后起之秀,在渲染质量和速度上其实非常优秀,可以直接类比的对象就是Vray。他可以在3Dsmax 和C4D等软件中渲染使用,代表性很强,效率也还不错。重要的是,这款软件目前提供了1.3版本的独立Benchmark,体积仅有200MB左右。对那些执着于评判CPU综合性能(不仅仅是多核优化或者频率高低)的爱好者来说,也算是“不服跑个分”主义的良好载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Corona Benchmark成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Cinebench R15 测试

      多线程渲染对频率和线程的敏感性都很高,Ryzen 7 1700移动版频率损失非常轻微,和桌面版非常接近,对于移动版的Intel 四核处理器来说就是天神下凡一样的存在。
      反观Intel 8代酷睿桌面版,在移植过程中性能损失比例还是略大于7代酷睿桌面版,未来将要推出的8代酷睿移动版六核处理器将很难避免频率下降方面的问题。  
      处理器转码项目对比
      视频转码方面,我们将利用如下软件进行对比测试,测试具体设置如下:
      一:X264部分
      运行独立的X264 HD Benchmark ,得出帧率,相互验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锐龙7 1700 移动版X264 Benchmark成绩

      二:X265/HEVC部分
      使用Adobe MediaEncoder CC 2018将一段《守望先锋》视频转为HEVC 1080P模式,源视频分辨率为2560X1440,码率7MBPS左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原始视频信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X264 转码测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X265 转码测试

      在两项转码测试中,八核心的移动版Ryzen 继续保持碾压四核桌面、移动Core i7 的态势,在极端情况下锐龙7 1700 移动处理器比Intel 四核移动版CPU快一倍以上。
      X264测试中i5 8400在笔记本的表现尚可,但在对频率更加敏感的Adobe 工具中出现了大幅度的性能衰减,应该是降频所致。  
      笔记本核战AMD力压Intel
      我们熟悉的PC X86 体系中,双核概念第一次进入主流消费级市场始自2005年,彼时AMD Athlon x2 与Intel Pentium D 的双核大战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吸引了主流科技舆论的目光,相关争论一直到2007年Core 2 Duo的普及才宣告终结。虽然第一代四核CPU 2006年底就已经问世,但当时双核CPU面临的软件优化环境还很难堪,四核的优势根本无从发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A对战是二十多年的PC历史主旋律

      直到2011年左右,随着3A大作对四核心CPU的支持越来越普及,以及互联网视频业务对内存、多线程需求的客观增长,四核心才终于在PC消费者心中站稳了脚跟。过去的六年来,四核CPU一直占据着桌面甜点级和笔记本性能级CPU定位,主流人群的CPU性能进步幅度很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R7 1800X 为代表的锐龙架构横空出世 石破天惊

      2017年伊始,AMD Ryzen系列锐龙CPU 发布,R7 系列锐龙全部拥有8核16线程,开启了贯穿全年始终的“核战争”序幕。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以Adobe 为代表的商业软件已经在个人用户频繁能够使用的商业领域向八核以上CPU优化发力,在软件环境上为多核心CPU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AMD 锐龙以极高的性价比、强势的相对性能在硬件层面为八核以上“真多核”CPU的普及带来了又一波硬件推广,在2017年收获了非常正面的反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笔记本领域 能耗比是比绝对性能更重要的核心竞争指标

      随着CPU能耗比 的提升,以本文测试对象为代表的高性能多核CPU 已经具备移植到笔记本平台的硬件基础。锐龙7 1700 笔记本版以极低的代价获得了桌面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性能,横扫目前竞争对手的所有移动CPU。这款CPU相比目前的Intel 四核i7 多线程性能近乎翻倍,同时几乎没有明显弱于对手的软肋存在,竞争优势非常明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ntel 8代 9代酷睿泄露 被部分网友视为慌不择路的应急手段

      由于笔记本平台存在散热和续航限制,高频不可能成为移动CPU的发展方向。Intel 准备的Coffee Lake 系列也移植了桌面的六核心酷睿系列,势必会遭遇这道限制。   在我们的测试中,即使是桌面端频率较低、能耗比相对较高的i5 8400,在移植到蓝天旗舰热管模具笔记本后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性能损失情况。我们手中的i7 8700桌面版在这个笔记本模具中损失幅度还要更大一些(时间原因没有加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9 8950HK/i7 8750HK 等Intel 六核移动版很难赢得用户信任

      由此可以推定,Intel i7 8750HK、i9 8950HK等产品的频率很难维持,就目前已经泄露的Coffee Lake 六核移动版数据来说,其最高单核睿频3.6GHz的型号CPU-Z 成绩只是勉强打平i7 6700K而已,让人实在是难以乐观起来。由于Coffee Lake 桌面版未能在单位频率能耗温控上获得任何进步,以i7 8750H、i9 8950HK为代表的六核八代酷睿就不可能维持桌面版八代酷睿的高频特性。架构性能上毫无建树的第八代酷睿将很难与锐龙7 1700移动版为代表的AMD 多核笔记本竞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7年初硬件发烧友们围绕I/A的热议 将会延续到2018年的笔记本领域

      因此,我们可以说以华硕这款发烧游戏本为代表的AMD 锐龙游戏本享有相当的先发优势,势必将在2018年进一步扩展的多核化笔记本市场竞争中取得强势地位。多核化竞争已经让DIY用户享受到了多年不见的技术进步和价格实惠,相信在未来同样的趋势也会惠及占据更加广阔市场空间的笔记本平台。           
      测试各类笔记本模具简介
      我们本次测试的游戏本模具包括神舟ZX8(蓝天P751TM模具)、未来人类S6 (微星16Lx模具)、华硕STRIX S7ZC\S7VI 、Alienware 17 ,常规笔记本包括微软Surface Book 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神舟战神ZX8 PRO采用蓝天P751M模具,为15.6寸规格机身。这款模具的最大特色是采用了桌面LGA封装的(LGA1151插槽)8代酷睿 i5 8400高端处理器,其芯片组同样支持其他8代酷睿桌面版处理器。我们手中的ZX8是GTX1070的子款,配备MXM卡槽,可以自行升级。这款模具是我们的老朋友了,热管数量为六条,非常强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Alieware 17的厚度有所缩减,重量变化不是很大,由于长宽的增加,总体尺寸仍然是比较大的。他同样是三热管双风扇配置,在重型本中规格不算太高,代表了平均水平,贵在可靠稳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未来人类S6 采用来自微星的16Lx模具,总热管数量达到了7条,数量确实很多,排布方式是否合理有待商榷,但压制i7 7700K基本没什么问题。这款模具默认采用了Intel Optane 内存,硬盘方面的兼容性较差,引导设置相当繁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ROG STRIX S7V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ROG STRIX S7VI

      两款华硕ROG STRIX 系列游戏本都比较有诚意,AMD平台的S7ZC 热管数量达到了7根,Intel 四核CPU平台的热管数量也有5根,整体设计非常成功。S7ZC 的图示可以参见本文首页内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微软Surface Book 2 因为8代酷睿四核CPU硬性规格的原因也站在这里,因为25W功耗墙限制,i7 8650U在这款笔记本上的标称频率几乎没有意义,散热考察价值也很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主题

    981

    回帖

    2455

    积分

    百元学习allegro

    积分
    2455

    终身成就奖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发表于 2017-12-21 14: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每日签到,有金币领取。


    Copyright ©2011-2024 NTpcb.com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NTpcb)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NTpcb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 闽ICP备2024076463号-1 ) 论坛技术支持QQ群171867948 ,论坛问题,充值问题请联系QQ1308068381

    平平安安
    TO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