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size=; font-size: inherit,inherit]从NTT DoCoMo接受我们的那一天起,我就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2018年5月25日,东京ベルサール汐留(Bellesalle Shiodome),容纳1200的会议厅座无虚席,日本TOP 1运营商NTT DoCoMo举办的P20 Pro发布会正在这里举行。
日本演艺界知名艺人绫野刚说:“P20 Pro的相机功能,让我在所有产品中感到最震惊”;
客户说:“华为手机是真进步了,用户数和口碑数都上来了”;
有消费者说:“刚发布就上热搜,这时代要变了”;
……
远在国内的软件工程集成与维护部兄弟们和日本一线同事的微信群里不断跳出这样的消息。那一刻,我没有想象中的喜悦、激动,反倒是有一种越过山丘的平静和淡定:从NTT DoCoMo接受我们的那一天起,我就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这个机会,我们等了5年
“兄弟,刚接到一线的诉求,明年日本NTT DoCoMo要上一款旗舰机,有意向和华为合作,你赶紧到上海来,咱们当面交流一下!”2017年8月,接到PO 老季的电话,我难掩内心的激动:5年了,机会终于来了!
在日本手机市场,运营商占绝对主导地位。5年前,NTT DoCoMo成为华为团队无法言说的遗憾和伤痛。当时,华为D2手机在NTT DoCoMo开售,但无论是品牌,还是销量都没有达到客户预期,被日本其他厂商远远甩在身后,可谓折戟沉沙。从此,我们失去了在终端产品上和客户的合作机会。5年来只有低端机型“游走”在日本二牌、三牌运营商中。心有不甘的我们,一直渴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撬开NTT DoCoMo的大门。
到上海后,我和项目组会合,他们中有不少是5年前一起熬过的兄弟,聊起当初的磕磕绊绊,大家都感慨颇深,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但是对于NTT DoCoMo的认识却惊人的一致:严苛!
时隔5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软件平台能力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品牌积累日渐成熟,用户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但大家仍是谈NTT DoCoMo色变。而我只有一个想法:今非昔比,无论如何,拿下它!
磕磕绊绊搞定第一批武器
第一步是答标。答标的周期是两个月,为了保证充分理解客户的需求,我们提前近三周拿到了客户的原始规格书。看到规格书,兄弟们倒抽了一口凉气:80多篇原始日文规格文档,5000多页的原始标书,全日语描述。不仅如此,客户对UI界面、交互体验设计、预装应用、电话功能、硬件等各方面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定制要求。以往的全球定制开发主要聚焦于当前已有功能的定制,涉及UI界面甚至硬件的定制,这还是头一次。
此外,相比海外其他市场几十人月的需求基线,NTT DoCoMo的软件开发投入接近500人/月,尤其是Phone通话模块,客户甚至直接丢过来6万行源代码,让厂商基于海思芯片平台消化适配。
我终于明白了兄弟们所说的“严苛”意味着什么。
“怎么搞?没干过这种项目呀。”项目组SE廖工一语道破了大家共同的疑惑。
如果我们坐等一线采购第三方日语翻译,全部翻译完就需要一个月,如果等全部翻译完再做代码分析,答标进度势必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体交付进度。SE、测试经理、开发代表、PM,我们几个人攒在会议室,紧急商讨解决方案,最后大家决定特事特办,双管齐下,一方面自己通过翻译软件先把规格文档粗略地翻译出来,另一方面一线的正式翻译同步进行,分批交付翻译好的规格文档,关键规格研发和一线及时核对,保持同步。如果再不明白就找客户确认。整整2个月,研发十几个领域投入,颗粒度由大到小,对每个规格和测试项逐步细化,与客户反复沟通,并针对全面屏适配和超级省电这两个客户重点关注的模块,安排SE和UX(用户体验)的专家出差日本和客户交流,向客户澄清我们的方案和设计理念。
答标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我们又遇到第二个难题。由于客户指定独家使用S公司的屏幕,物料原定12月才能到位,但软件开发要求11月就有样机支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样机必须提前到位。“老王,第一批单板最早什么时候能到?”作为软件项目经理的我赶紧电话求助远在上海的硬件经理王Sir。“试制工厂10月底先给我们一批单板,屏幕可能还没到位,我们自己先协调另一款手机的屏试试吧!”拿到第一批物料后,我心凉了一截,还真是实在,一块光秃秃的屏,只有一个转接线在外面。3天后,王Sir又协调了40块Mate10的屏,糟糕的是,先是屏幕不亮,后插入SIM卡又无法驻网,没有信号。四十块板子全试了一遍,都不行,只能支撑少量软件需求的调试和开发,无法调试DoCoMo phone这类依赖插卡验证的特性。
我立即找负责协议的研发兄弟求助。“换一批天线小板试下怎么样?”我撂下电话,当天就带着两部主板外接Mate10屏的手机飞到上海,找了硬件兄弟换了其中一部手机的天线小板,验证后发现果然有效,有信号了。当晚我又立即坐动车返回处理剩下的手机屏。武汉没有手机硬件的同事,考虑不影响全领域的开发和调试工作,我决定自己动手,拿着螺丝刀一部部拆了又装,拆卸电池盖和激光BTB(board to board)、换小板、安装同轴线、扣合主FPC(柔性印刷电路板)的BTB……软件出身、对硬件“小白”的我,绷紧神经,生怕一个手抖把部件和接线弄断,花了整整四个小时,才换完所有的板子。
11月初,第一批可用的武器终于诞生,可以支撑软件需求的调试和验证了。
这两件事下来,我最初的满满信心受到打击,但我也更明白,这是一场硬仗,没有什么能随随便便成功。
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香
转眼便来到了2018年的年头,项目组已经奋战了3个月。
随着与客户的交流持续加深,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和商业诉求,给最终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旗舰机整体项目组最终决定将交付的软件基线从原来的Android 8.0 切到8.1,这意味着前阶段完成的开发和测试工作可能要推翻重来。
“那咱几十个兄弟苦苦奋战的成果不就全付之一炬了嘛!”有兄弟跳起来了。
我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别着急,咱们先把基线升级细节打开看看,客户的源码也可以展开分析,哪部分有依赖,哪部分是独立的模块,抽丝剥茧逐个看。当前的开发测试工作不要停,继续进行!”
“对项目的实际影响要确认清楚,差异点要精确到代码颗粒度。Android 8.1升级后支持 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 API,对相机视觉、智能翻译、AR、游戏这些应用在AI性能和体验上会有非常大的提升。我们可以基于这些价值去牵引客户。”廖工笃定地补充。
当天晚上,大家再聚到会议室的时候都淡定了许多:“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受影响的模块只有phone,咱们把目前的开发规格和测试用例确认下,保证差异点可控。”大家迅速对齐结论。
次日公司内部确认,除了phone少量用例有新增,需补充测试,其他风险可控,对项目进度没有影响。
这个“确认”让本来恐慌的我们士气大增。研发兄弟趁热打铁,迅速做好方案,廖工带着方案也带着全组人的期盼飞到日本,和客户现场交流。我们准备充分,向客户逐一阐明了升级的价值,也保证进度不会受影响,本来还质疑交付基线为何要变更的客户最终同意了方案。
从出现问题时的恐慌,内部评估后的笃定,再到与客户交流前的忐忑,最后与客户交流中的从容,短短几天时间,对于我们却是过山车般的漫长焦虑和等待。
还记得和客户沟通完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我给廖工去了个电话,“行啊你,这次功不可没,回来请你吃饭!”“我正在罗森吃便当呢!”廖工调侃。
回头想想,我们的胆子还挺大的,敢和以严谨著称的日本客户PK, 转头一想,帮助客户创造价值,成就客户,这不正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客户的专业让我们肃然起敬
客户对项目第一个阶段(M1)的要求是A类用例通过率100%,B类用例通过率50%,对第二阶段(M2)的要求是A类、B类、C类用例通过率均为100%,简而言之,就是客户对规范、测试用例有明确要求,在M2前要全部解决,不能遗留任何软件缺陷。
从M1到M2正常周期是6周,但通常很难按计划达成。但是为了旗舰机的尽快上市,这个阶段计划只有5周。连客户负责人都说:你们这个计划是很难达成的。的确,客户会安排500个用户自由测试,没有规格,没有固定用例,是完全按照日本用户使用习惯的本地化测试,易用性问题铺天盖地而来。
5周时间,研发基本是两班倒支持准入,白天和一线、客户针对每一个问题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将改善方案逐一答复客户,晚上立刻投入问题修改及验证。这样持续奋战,终于满足了客户要求,按原计划通过。
客户在验收时的一件小事给项目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客户要求手机有个翻转时挂断电话的功能,挂断过程中伴随手机会短暂震动一次,但验收时发现有时会震动2次。每次震动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只有20ms,两次震动和一次震动其实是很难分辨的。后来研发通过log验证才确认该问题,一开始我们很奇怪客户是怎么测试出来的,通过分析客户提供的数据以及与客户的沟通,才知道他们针对震动有专用检测仪器。这件小事,让我们对客户的专业性肃然起敬。也正是因为客户对每个问题都深究到底的严谨,让我们时刻保持高质量交付的初心,争取每个细节做到最好。
临门一脚,客户的新需求做还是不做?
一路过关斩将,兄弟们终于走到了最后一个阶段(M3)——验收测试。为了这最后一搏,我们早已未雨绸缪,提前找客户拿到了Final test的用例,内部做了两轮摸底。
黎明前的路总是会有些坎坷。客户一番扩展测试后,反馈记步应用存在步数不准的问题。研发人员定位发现是我们的海思平台sensorhub上报策略和记步应用接口调用存在冲突。
项目组内对此分歧很大,“这部分规格在客户答标范围内是没有的,也不是客户要求预装的应用,严格来说是客户的新增需求,修改方案涉及到很底层,有很大风险,而且时间太紧了。”
“我建议还是要做,我们可以有条件去谈沟通落地的方案,必要时可以申请客户资源配合。”
不断的争执,不断的论证,大家吵得面红耳赤。代价和规格似乎是两条平行线,难以相交,我也犯了难。直到在一次僵持不下的会议中,廖工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个记步策略涉及到客户的一项资费服务,对客户的运动健康生态很有价值!”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将我们从困顿中拉回到最初的原点。我们要做的是消费者认可的最好的安卓手机,但是在日本NTT DoCoMo这种大T运营商面前,我们忽略了自己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带着这个新的认识,我和兄弟们一遍又一遍地寻找最优解,最终形成了“按照产品型号,按照客户记步应用的运行状态定制一套上报策略”的方案。
为了保证调试效果,我们还选取了日本Top5的记步应用进行验证,担心记步神器之类的设备模拟效果不理想,我们找了研发兄弟小朱同学到日本支撑测试,那几天他的微信运动数据显示每天在3万步左右,反复往返于九段下和秋叶原。
经过研发和一线的全力配合和紧张调试,我们单独给客户定制了一套上报策略,既保证了功能又兼顾了功耗,最终客户界面验收通过。软件其他问题也全部通过FAQ对应或不修改,客户还专门表扬了华为在Camera以及ID上的设计。
回望当初,我更加坚信,好产品往往萌芽于争辩之后,更生长于满足客户价值需求的土壤之中。
收获的季节总是充满骄傲
2018年3月27日,华为P20 Pro面向全球发布。6月15日,华为P20 Pro如期在日本正式发售。8月底,NTT DoCoMo在上海项目总结会议上评价我们的产品品质很高,对比华为上一代产品同期改进约110%,产品品质目前在客户同期上市产品中处于Top3的位置。
庆功会上,项目组一位兄弟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个项目做得爽,痛并快乐着,更收获了一帮能打硬仗的兄弟!”
山高人为峰,2018年我们在日本站稳了脚跟;2019年我们要稳步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