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5 天前 |
---|
签到天数: 103 天 [LV.6]常住居民II
三级逆天
- 积分
- 81497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云+端”的产业模式正向“云边端”迁移,在部分行业已经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云+端”在以连接人与人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到长足发展,面向5G开启的万物互联时代,“云边端”将开启下一个十年。
“云+端”的产业模式正向“云边端”迁移,在部分行业已经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云+端”在以连接人与人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到长足发展,面向5G开启的万物互联时代,“云边端”将开启下一个十年。
边缘计算的兴起
云边端中的边,指的就是边缘计算。边缘计算的出现解决了三大问题:带宽、时延和安全。
带宽:全球已有500亿终端设备,2120亿的传感器,产生数据44ZB。由于带宽受限,85%的数据没有回传至云端,海量数据价值没有被挖掘————边缘计算让海量数据无需回传云端,就近在边缘计算进行分析,节省了大量的网络带宽资源,海量数据分析成为现实;
时延:未来新兴应用将十分依赖低延时,如自动驾驶、VR/AR等,现有互联网的延时优化手段已无法满足此类应用需求————边缘计算缩短了感知终端与服务器之间通信距离,降低了互联网依赖。让终端与服务器交互高实时性成为现实;
安全:终端数据通过互联网上传云端,网络安全、云端泄密隐患等问题均威胁到了用户的隐私安全————边缘计算可实现在终端敏感数据预处理,将非敏感的分析数据上传云端,可提升IT平台对隐私数据的保护性。
关于边缘计算的定义不一而同,整体意思相近,业界一致同意边缘计算是一种将主要处理和数据存储放在网络的边缘节点的分布式计算形式。有意思的是,随着5G技术的逐步成熟,MEC(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也被称为 Mobile Edge Computing )——在网络边缘为应用开放者和内容服务商提供所需的云端计算功能和IT服务环境,成为行业集中关注的话题。
这也表明,此时的边缘计算已经发生内涵的变化。最早的边缘计算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Akamai推出了内容交付网络(CDN),在地理上靠近最终用户的位置引入了节点,相比传统意义上的边缘计算,当下的边缘计算不只是为数据中央端局采集传递数据,“边缘”逐渐变成处理爆炸式数据的主要来源与关键节点。
在云计算时代,终端与云端、核心网互联,在5G与物联网时代,计算能力进一步前移,云与终端之间产生了边缘层,提供边缘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边缘计算远不仅仅是计算能力,MEC就给行业一个启示,参考中心化的云计算模型已经是一种标准的IT服务平台,边缘计算的未来方向也是如此。
根据B2B分析师MarketsandMarkets的数据,到2022年,边缘计算市场的价值将达到67.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5.4%,关键驱动因素是物联网和5G网络的出现,“智能”应用程序数量的增加以及云基础架构负载的增加。
边缘计算服务器
在近日结束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展),浪潮发布首款基于OTII标准的边缘计算服务器NE5260M5,抱着对边缘计算服务器的好奇心,笔者在展台也简单观察了一番,希望透过这款面向运营商定制化的服务器,一窥边缘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器端的变化。
OTII全称Open Telcom IT Infrastructure,是由中国移动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信通院和Intel共同发起的服务器开放项目,2017年11月在ODCC服务器工作组立项,目标是形成运营商行业面向电信应用的深度定制、开放标准、统一规范的服务器技术方案及原型产品,浪潮是ODCC核心会员,也是OTII的的重要服务器参与厂商。
050ednc20190314.jpg
浪潮服务器产品部副总经理陈彦灵表示,边缘计算服务器对浪潮是一个全新的品类,NE5260M5从2017年开始研发,边缘计算服务器研发的最大问题就是业务场景差异非常大,不同场景需要不同形态的服务器,服务器厂商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或者应用进行开发,面对最先落地的通信行业边缘应用场景,浪潮首先开发出适合通信边缘计算的服务器。
第二个挑战是产品形态,通用服务器深度的深度都在700mm以上,浪潮调研了很多边缘侧数据机房,一般在450mm深度,而且不方便维护,和数据中心两面都存在可维护空间完全不同,边缘计算服务器直接背靠机房墙壁,还没有专业散热设备如空调等,这些都是边缘侧服务器和通用服务器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个挑战是远程控制,边缘计算服务器部署地点是网络的边缘,地处偏僻而非集中部署,考虑到运维成本,边缘计算服务器需要有完善的远程维护机制,应对突然掉电等情况,即使在升级过程突然掉电情况,也能恢复到上一个版本继续使用,而不必派专人现场操作。
尽管浪潮官网还没有这款新品参数,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款产品机箱尺寸采用了电信设备标准,而非服务器标准,高度为2U,宽19英寸,深度为430mm,仅有传统标准服务器深度的1/2稍多,可以直接与电信设备混合部署在通信中心机架上。
在部署层面,为应对边缘计算机房的简陋条件,NE5260M5针对边缘机房进行了大量的适应性设计,例如壁挂设计wall Mount,可使NE5260M5直接悬挂在墙壁上而不需要机架,适合于环境简陋的边缘数据中心,在耐高温、防尘、耐腐蚀、电磁兼容、抗震等方面也做了增强。
一位通信行业人士表示,网络切片是5G网络的一大特性,这就要求服务器基础设施在硬件层面支持NFV、SDN。X86服务器主要面向计算密集型业务,对NFV的支持不足,因此面向5G时代的边缘计算服务器需要针对NFV应用特点,优化配置均衡成本,NFV服务器的部署也不同于计算、存储服务器的集中模式,对管理的要求会更高。
NE5260M5采用NUMA-Balance架构,一台计算机分成多个节点,节点内部使用共有的内存控制器,节点之间通过互联模块进行连接和信息交互,是时下边缘计算领域受欢迎的架构,同时该产品还支持QAT、远程管理和调试等专用技术。
在有限的空间内,边缘计算服务器需要满足尽可能强大的性能需求,据浪潮介绍,NE5260M5支持2颗英特尔下一代可扩展处理器,16个DIMM,6个PCI-E插槽,6块2.5寸硬盘,2个M.2 SSD,可以满足视频监控、智能制造、物联网等多种边缘计算应用的需求。
数据中心两线生长
腾讯PCG技术运营部总经理刘昕表示,5G时代对于服务器的需求不如说是对数据中心需求产生变化,云计算推动超大型数据中心发展,5G结合边缘计算 将推动模块化、低成本、低功耗数据中心技术发展。
Gartner称,到2025年,80%的企业将关闭其传统数据中心,而2018年则为10%,由各种业务需求驱动的数据处理是这种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内部部署或云中心已经死亡,有些数据总是需要在集中位置进行存储和处理,这里所指的传统数据中心指的是集中式,管理一切的数据中心。
陈彦灵认为,边缘计算随着智能化、5G等应用场景不断发展,对应的是新的应用需求,部分原来部署在数据中心的应用会迁移到边缘侧,但对原有的数据中心建设不会有太大影响。
在笔者看来,数据中心将呈两条线发展,一条是以云架构定义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一条则是边缘云数据中心,两者结合造就Infrastructure Everywhere的业态。不少厂商已经察觉到了市场变化的风向,比如浪潮,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领域拥抱开放计算,在边缘数据中心领域加入OTII,开发适合边缘机房的服务器。
以往数据中心服务器主要两种模式:“单项冠军模式”和“全能冠军模式”,“单项冠军模式”针对于某种特定的服务(比如:需要大量数据转发,需要AI训练或者机器学习)进行深度优化,达到单一场景下的性能极致和各项指标最优。“全能冠军”则更均衡,比如云服务器往往需要综合通用性能,在各个应用中都表现比较全面的硬件设备。
行业客户对于边缘服务器的需求是“全能冠军模式”,希望满足边缘业务部署种类较多,业务范围较广的属性。但是实际条件下,边缘服务器的需求差异非常大,受到边缘硬件的实际物理运行环境的限制,目前服务器厂商只能针对不同的边缘环境开发不同规格的边缘硬件。
据IDC数据统计,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与设备联网,未来超过5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进行分析、处理与存储。智能互联的网络边缘侧面临着连接海量异构设备、业务实时性要求、应用智能化要求、安全与隐私要求等众多挑战,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片新的蓝海,给服务器等厂商增添了新的想象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