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韩国政府已于8月12日宣布,计划在9月份将日本从韩国的“白色名单”中剔除,同时加强战略物资对日本的出口管制。更有韩国政府官员暗示限制DRAM出口日本也是可能的选项之一,但随后被韩国总统府辟谣。有媒体指出,即便韩国政府真的管制DRAM对日本的出口,对日本也影响不大,因为日本占韩国 DRAM出口比重还不到1%……
最新报道称,韩国政府已于8月12日宣布,计划在9月份将日本从韩国的“白色名单”中剔除,同时加强战略物资对日本的出口管制。更有韩国政府官员暗示限制DRAM出口日本也是可能的选项之一。
韩国媒体《朝鲜日报》日文版14日报导,韩国总统府国家安保室副主任金铉宗(Kim Hyun-chong)在12日接受韩国TBS广播电台访问时指出,“韩国在 DRAM 市场上的市占率达 72.4%,若是 DRAM 供应中断2个月的话,将影响全球2.3亿支智能手机的生产。而此张牌是选项之一。”
只不过韩媒、日媒皆指出,即便韩国政府真的管制DRAM对日本的出口,对日本企业所将造成的影响恐不大,因为日本占韩国 DRAM出口比重还不到1%水平。
果然,昨日(13日)韩国总统府发言人高旼廷(Ko Min-jung)表示:“虽有报导称韩国政府考虑将DRAM 指定为限制出口的品项,但这是错误的”。高旼廷称,金铉宗的言论有被误解之虞,“有很多媒体将DRAM解读为反制手段,并非如此”,他的意思其实是,“一旦韩国无法从日本顺利进口生产半导体所需零部件,可能影响全球供应链,韩产半导体的市占率本身就可以视为筹码。”。
韩国总统府在2天内传出2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也显示其内部持续针对是否要限制 DRAM 输日上,尚未达成一致。
韩国的反击很无力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尚未达成协议,日韩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出现了裂痕,7月初,日本宣布限制对韩输出的三种原材料“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的出口管制, 此举可谓是中伤了韩国经济的“命脉”。
随后,韩国进行反击,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决定对半导体材料、零部件、设备研发投入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2.9亿元)的预算,以应对日本限制对韩出口管制。战争不断升级,日韩又互删白名单,都将对方排除出可获优待国家的行列。
本以为情况要愈演愈烈,谁知,日本又突然反转,宣布恢复向韩国出口一些半导体材料,但韩国三星已经找了比利时作为“下家”。
面对日本的招招致命,韩国是不是应该反击了?但是转了一圈没找到啥趁手的武器,只好打起了DRAM这张王牌的主意。
报导指出,三星电子、SK 海力士上季(2019 年 4-6 月)全球 DRAM 市占率分别达 45.7%、28.7%,因此若供应发生问题,将对全球 IT 业界带来冲击。
(数据来源:IDC,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但对日本来说,情况却有所不同。日本占三星、SK 海力士DRAM营收比重不到 10%,在其主要客户名单中也看不到日企的名字。韩国贸易协会也指出,今年上半年(2019年1-6月)韩国出口至日本的DRAM仅829亿韩元(约4.7亿元人民币),去年一整年对日的出口额也仅有2,242亿韩元(约12.9亿元人民币),占韩国整体DRAM出口比重仅0.53%。
半导体产业是韩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约占韩国出口的五分之一,日本对韩限制出口的半导体材料,是韩国智能手机、芯片等产业的重要原材料。作为DRAM产业龙头的韩国,势必会受到影响。这么看来,日本对韩国的依赖更多些,而韩国的反制措施对日本造成的打击不是很大。
就连韩国贸易协会也指出,日本对韩国依赖度较高的产品是石油精制品、钢铁,但这些产品即便韩国进行管制,日本也不难找到替代品。而日本对韩已实施出口管制的半导体材料以及今后可能将涉及管制的机械、金属对韩国来说,则是对日依赖度很高,并难以轻易找到替代品,因此日韩相互管制的冲击是“非对称的”。
韩国半导体正值野蛮生长期,尤其是存储产品更是独占鳌头。如今日韩纷争,会令DRAM市场生变吗?
王者三星
据TrendForce旗下半导体研究中心DRAMeXchange曾在今年6月的报告中指出,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个别禁售事件可能对全球智能手机及服务器产品总体出货量造成阻碍,并将冲击下半年DRAM产品的旺季需求与价格落底时间。就此,TrendForce也正式下修第三季DRAM价格展望,跌幅由原先预估的10%,扩大至10~15%。
由此可见,DRAM市场并没有预测中的那么乐观。而三星却在这种情况下逆势而上。
根据韩联社的报道显示,根据全球市场调查公司DRAMeXchange的数据,三星在2019年第二季度控制了全球DRAM市场45.7%的份额。其市场份额比去年同期(43.6%)上升2.1个百分点,达到2017年第四季度(46.0%)以来的最高水平,其DRAM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创下6个季度以来新高。同时,也有分析师表示,尽管商业环境不利,包括日本政府的出口限制以及全球内存芯片市场疲软,但这家电子巨头通过摒弃日本和中国企业来加强对市场的控制。
此外,今年7月,三星宣布已开始批量生产业界首款12千兆位(Gb)LPDDR5移动DRAM。据悉,该DRAM已针对未来智能手机中的5G和AI功能进行了优化。三星公司还计划7月晚些时候开始大规模生产12GB的LPDDR5封装,每个封装都包含8个12Gb芯片,以满足高端智能手机制造商对更高智能手机性能和容量的需求。
不过,相比于三星扩大了DRAM市场份额的强势,全球第二大DRAM供应商SK海力士在DRAM市占率方面则出现了小幅下降,今年第二季度的份额从去年同期下降到28.7%(从29.9%下降)。
日本当年也是DRAM王者
1982年,凭借低成本优势,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生产国,这一年3月,日本NEC的九州工厂,DRAM月产量为1000万块(约1万片晶圆)。到了10月,月产量暴增至1900万块。其产量之大,成品率之高(良率超过80%),质量之好,使得美国企业望尘莫及。与产量相伴的是,原来价格虚高的DRAM内存模块,价格暴降了90%。一颗两年前还卖100美元的64K DRAM存储芯片,现在只要5美元就能买到了,日本厂商还能赚钱。美国企业由于芯片成品率低,根本无法与日本竞争,因此陷入困境。
这时的日本厂商富士通、日立、三菱、NEC、东芝纷纷占据领先地位。1984年,日本DRAM产业进入技术爆发期。日本企业大量投资形成的产业优势,导致日本半导体对美国出口额,从1979年的4400万美元,暴增至1984年的23亿美元。五年间暴增52倍!
盛极而衰是自然规律,商业领域也是这样。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进入停滞阶段。进入19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美国收割冷战红利。在美国刻意遏制下,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衰退,其半导体的全球份额迅速滑落至50%,而韩国三星、现代、LG等厂商在此阶段疯狂投资,迅速赶超日本。到1992年,韩国三星就将日本NEC挤下了DRAM产业世界第一宝座。1999年,日本富士通宣布退出DRAM市场, 东芝也在2001年退出了DRAM市场。
曾经无比强大的NEC、日立、三菱,将三家的DRAM部门合并,成立尔必达(Elpida)。这家重新组建的DRAM企业,希望通过联合经营来降低成本,对抗韩国三星。
1976年,由日本政府的通产省牵头,以日立、三菱、富士通、东芝、NEC五大公司作为骨干,联合了日本通产省的电气技术实验室(EIL)、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综合研究所和计算机综合研究所,投资720 亿日元,攻坚超大规模集成电路DRAM的技术难关。(数据来源:产业信息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尔必达全盛时期,整合日系厂商的研发能力,产量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三星与海士力。不过先前大举扩张时已经埋下祸根。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后,DRAM价格暴跌,尔必达陷入严重亏损。2012年2月27日,尔必达公司负债总额已高达4480亿日元(89.6亿美元),是日本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件。
2012年7月,美国美光以区区25亿美元低价收购尔必达。仅仅两年之后,美光市值从60亿美元暴增至360亿美元,成为尔必达破产的最大受益者。至此,日本DRAM彻底落寞。
找美光买?
在一场激烈的生死搏杀后,日本企业全员退出,进一步扩大了韩国企业的竞争优势。目前,市场上供货稳定、产品线齐全的DRAM厂商分别为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
而对韩国可能断供DRAM一事,大多数日企认为:“还有韩厂以外的供货商(美光),因此不太担心”。
如今日韩纷争持续升级中,美光作为一家美国企业,将面临什么影响?
据TrendForce的统计显示,虽说由于日本政府对韩国实施更严格的出口管制,7月DRAM的现货价格平均上涨了24%,但主流产品DDR4 8GB在7月份的价格仍然处于下降的趋势(从28.5美元下跌至25.5美元,下跌10.5%)。美光作为DRAM市场中的一份子,自然也躲不过这只无形的手。从其最新季度的财报中看,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美光科技的收入同比下降 38.6%,净利润同比大降 78%,可见存储市场的疲软对其产生的影响。
虽然日本表示如果被韩企制裁DRAM,会找美光做生意,但那么小的需求量对美光来说是杯水车薪。
其实早在中美贸易战中,美光中断了对华为的供货,其业务已经受到了影响。
作为行业老三,美光处于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处境。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贸易矛盾持续不断之下,中国企业可能会专用韩国DRAM产品。另外,美光之后还有不断崛起的中国本土DRAM厂商也在穷追不舍,而这也是美光面临的挑战之一。
DRAM最大消耗国,也将成为最大制造国
据报道称,韩联社援引韩国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京烨的分析称,日韩经济纠纷若扩大,两国电子电器行业都将受损,而中国相关产品产量可能将因此增加2.1%。
2018年,中国进口了超过9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这其中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电子三分天下,而国内厂商的份额为——0%。目前福建晋华和合肥长鑫是中国主攻DRAM的厂商,其中长鑫在去年7月正式投片,算是第一个中国自主研发的DRAM芯片。
当前全球DRAM投片量基本稳定(千片)(数据来源:DRAMeXchange,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今年6月30日,紫光集团也宣布组建DRAM事业群,并由曾任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的刁石京担任事业群董事长,高启全担任事业群CEO。
然而投片虽然代表在芯片设计上已达到一定水平,且产品上市指日可待,但日后产品生产良率、稳定度和供货量仍有待观察。《电子工程专辑》曾分析目前国内存储芯片自研的状况,国内存储芯片产业距离世界一流行列还有很大的差距,国产DRAM内存崛起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关阅读:存储芯片自研:虽千万人吾往矣
在过去的十年里,智能手机和便携设备的发展驱动外存介质不断地更新迭代,而在外存介质洗牌的过程中,DRAM的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50%以上,充分体现了技术上的可扩展性和市场的巨大需求。
据国泰君安证券分析,从需求端来看,存储器的需求结构正快速向着多样化转变:在智能机出货量增长乏力的背景下, 2018年的DRAM位元需求由过去的智能机需求单点拉动转变为智能机需求和服务器需求齐头并进。
智能机手机这边,在出货量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过去“出货量+单机容量”的驱动将转变为未来“容量提升”的单点拉动。而在更加成熟的PC市场,联想、宏碁、华硕三大中国品牌稳居全球前6大PC出货品牌。国产DRAM一旦量产,这些中国品牌将成为最有潜力的消费客户,他们有望在未来率先吸收国产存储器产能。
(数据来源:DRAMeXchange,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从服务器需求端来看,尽管出货量增速较低,但单机容量却在迅速上升。据DRAMeXrange估计,2018年服务器平均内存装载量已达到145GB,预计到2021年标准型服务器的DRAM平均容量将达到366GB,CAGR将达26%。
此外,数据中心、深度学习等特殊需求的服务器的高速增长也将带动服务器领域对DRAM需求的增长。
据DRAMeXchange统计,平均一座IDC可容纳约8000至15000个服务器机架, 而一个机架可搭载4台以上不同尺寸的服务器,据估算将拉动1000万 GB至200万 GB的服务器DRAM位元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