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7-30 17:03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二级逆天
- 积分
- 627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们在进行电子产品或设备进行EMI分析时先要分析系统的干扰的传播路径。如果在我们产品设计测试时出现超标的情况,能通过分析路径或者知道干扰源的路径对解决问题就变得轻松。在实际应用中我将EMI的耦合路径进行总结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EMI的传播路径:感性耦合;容性耦合;传导耦合;辐射耦合。
在电磁兼容设计中,我们基本的理论是:确认噪声源;了解噪声源的特性;确认噪声源的传播路径。对于开关电源系统,我们就噪声源进行了总结分析,电磁兼容的三要素是重点。
分析框图结构如下:
从上面的三要素中,我们对EMI的传播路径空间耦合和传导耦合比较熟悉。我们实际也是重点在运用上述的理论来进行实践指导。在实际进行电路设计时我们PCB的设计也很关键,基本60%的EMC问题都是PCB设计的问题。PCB的设计问题受限于产品的PCB大小、结构、接口的位置影响会导致我们例外的EMC的问题。
EMI传导干扰的以下几种路径
(总的EMI的耦合路径)在电路中的分析如下:
上面的原理路径示意框图涉及到的信息非常广,可以延伸到不同的电源拓扑结构,涉及到系统的传导理论、辐射理论。如果电路你当做是标准的PFC大功率应用电路,这时候你就会考虑30MHZ-300MHZ的骚扰功率的问题。如果电路结构前级输入是低压的交流输入(例如12VAC)这个电路可以是标准的升压(BOOST)电路结构,改变一下电感,开关MOS及输出二极管的位置,这个电路就可以变成高压或中低压的降压(BUCK)电路。也就是说这类电路的应用在EMI的问题表现及处理上都可使用同样的等效结构,处理EMI的问题就非常类同了。
A.在实际中我们还有10%的EMI的问题也是众多设计师们没有注意的问题。从而要从PCB的分析来入手。分析框图结构如下:
1.感性耦合路径问题
注意电路中的感性元件:电感及变压器等等。
2.容性耦合路径问题
注意电路中任意相近的两根电流导线都会存在分布电容耦合:PCB走线及连接线等等。
B.在进行特殊例分析时就出现实际的案例:EMI传导设计-中高频部分优化我们共模滤波器没有明显的效果。分析框图结构如下:
如果我们的EMI电路的滤波电路使用2级滤波器结构;当共模电感大小和结构无论怎么调整测试都不能解决>500KHZ- -10MHZ的EMI传导问题;首先通过EMI的路径分析;2级共模滤波器(共模电感感量及绕制都OK!)完全足够解决150KHZ-10MHZ的传导干扰;进行分析如下:
1.检查PCB设计电路中的BUCK/BOOST(或PFC电路)电感距离输入EMI滤波器的位置;BUCK/BOOST电路的高压电容的环路及续流二极管的环路面积情况,分析检查其走线是否靠近输入滤波器走线!进行基本的PCB布局布线分析!
2.采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判断问题;使用一个磁环将交流输入电源线绕3圈及以上;EMI超标点立刻降低或消失,甚至通过EMI测试!?分析数据!!
3.通过上面的磁环验证很明显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掉1级共模电感;使用一个双线并绕的共模电感(1-5mH均可)放置在电路板的电源线入口进行测试;测试EMI测试数据是否达到5dB以上的裕量!从而确定问题;
由此确定好系统的EMI路径后,按照我的理论将电路板PCB布局布线进行优化,使用最优化的EMI滤波器结构可以节省很大的设计成本!
如下电路板的布局布线就是典型上述设计例外情况:
测试传导数据:400K-3MHZ的EMI传导测试数据很高!
按照上面的1,2,3条进行检查同时解决了EMI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