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2011年坚守至今,只想做存粹的技术论坛。  由于网站在外面,点击附件后要很长世间才弹出下载,请耐心等待,勿重复点击不要用Edge和IE浏览器下载,否则提示不安全下载不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55|回复: 2

[零组件/半导体] 布局AIoT,芯片/AI/通信技术有标准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23 16:35
  • 签到天数: 100 天

    [LV.6]常住居民II

    3万

    主题

    8254

    回帖

    8万

    积分

    三级逆天

    积分
    81484

    终身成就奖特殊贡献奖原创先锋奖金点子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发表于 2020-9-22 11: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当前物联网市场的特点是碎片化,根据艾瑞《2019年物联网行业研究报告》,2018 年中国物联网连接量约 30 亿,2019 年约 45.7 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67%。到2025 年这一数字将达 199 亿,未来数百亿的设备并发联网产生的交互需求、数据分析需求将促使 IoT 与 AI 的更深融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5-2025年中国物联网连接量(来源:艾瑞)


    广告

    物联网连接数量指智能穿戴、车联网、工业物联网、安防、白色家电、城市公共服务等场景应用的传感设备连接数,不包括手机等移动设备。目前来看,物联网连接中还是以消费者端占多数,但再过几年后将由消费级向公共级转变,例如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这些都是以国家行为为背景,在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8-2022年中国AIoT市场规模及结构(来源:艾瑞)
    智慧物联网(AIoT)的普及,必能赋能实体经济。根据艾瑞的数据,中国 AIoT 2019 年总产值接近 4000 亿元, 2022 年预计超 7500 亿元。那么布局公共级AIoT需要什么样的技术?物联网芯片发展最大的痛点是什么?2G/3G 退网后,哪种物联网连接技术将迎来大规模发展空间?
    9月18日,在由芯原微电子主办的第十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副理事长、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主持了一场主题为《布局工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的圆桌论坛讨论。瑞芯微电子首席营销官陈锋、美的集团IoT事业部智能连接部长陈挺、小米产投高级合伙人孙昌旭、华山资本合伙人王志伟以及泰矽微创始人、CEO熊海峰共同参与了讨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左到右依次为:戴伟民、陈锋、陈挺、孙昌旭、王志伟、熊海峰
    会上,戴伟民首先抛出了一个预热问题:谁最适合主导AIoT产业。从现场与会嘉宾的投票结果来看,云计算公司、系统集成商和IoT设备公司占前三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问题一:智慧物联网需要怎样的 AI 技术?

    据Gartner研究数据,未来 2~5 年内,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字业务技术平台、边缘人工智能、事件流处理、物联网边缘架构、物联网集成以及信息技术 / 运营技术( IT/OT )融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孙昌旭认为,AIoT应该分为家庭和工业两种场景来讨论。家庭物联网最看重的是互联技术和易用性,以提高使用体验为主。而在工业领域,目前的AIoT尚处于井喷的前期阶段,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例如传统以太网的延时和成本,都不适合现今的工业物联网,需要对网络架构进行改变、对传感器进行升级换代等。另外,工业物联网对可靠性也有着更高要求,无论采用何种技术都应该把可靠性放在第一位,这是与家庭物联网最大的不同。
    从调研机构的数据来看,2018-2025 年,工业物联网连接数量将实现 3.7 倍增长,发展驱动力在于解决和优化工业、能源、交通等行业各个环节以及企业的相关发展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6-2025年全球消费物联网设备及工业物联网设备联网数量及预测情况(单位:亿个,来源:GSMA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投资人的角度,王志伟就比较关注如何去解决上述IoT领域碎片化的问题,企业要契合行业,提供模块化的方案。相较西方同行,中国企业的IT技术和整合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提供一个整合解决方案,比只提供一项技术从生意上要更容易成功。 另外,定制化和可扩展性也是物联网技术必不可少的。


    问题二:物联网芯片发展的主要痛点是什么?

    在这一轮的投票中,现场与会者认为排名前三的物联网芯片痛点是:缺乏标准、功耗较高、开放性不够以及集成度不高并列第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锋认为,痛点其实也是重点,物联网领域太过碎片化,一家芯片公司很难服务N个行业。另一点是工业领域产品迭代慢,对可靠性要求高,“消费类产品可以重启解决问题,工业产品重启影响就大了,如果是因为芯片导致的死机,可能还会被要求赔偿”。针对难进难出的工业物联网市场,芯片厂商往往会推出一个系列的产品,来满足碎片化和高可靠性需求。
    陈挺则认为,最大的痛点应该是缺乏标准。“3GPP是这个行业的标杆,标准需要经过一系列讨论、验证后才能达成一致。这主要因为蜂窝通信领域玩家不多,容易统一,而在物联网领域,应用场景复杂多样,用户需求也各不相同。”缺乏标准的后果是,终端厂商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芯片合适,芯片厂商也很痛苦,不知道用户想要什么样的产品。
    此前,前瞻产业研究院也给出了目前中国物联网芯片供应的几个特点:
    1、物联网成为微控制芯片(MCU)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智能卡对MCU的需求下滑后,物联网的需求激增成为MCU出货量持续增长的保障。恩智浦、瑞萨、微芯科技、三星、意法半导体等MCU大厂也紧抓物联网方向,推出相应的产品
    2、短距离通信芯片在物联网芯片出货量中占比最高
    2018年全球91亿物联网连接中约80%为无线个域网、无线局域网连接,短距离芯片仍将是未来的出货主力;其中,BLE芯片出货量最大。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等应用领域增速趋缓,物联网智能终端将成为短距离通信芯片的最大应用市场
    3、广域物联网通信芯片仍以传统蜂窝为主
    截至2018年,全球广域物联网通信芯片出货量最多的仍是传统蜂窝通信芯片,其中以2G和4G芯片为主,占比超过70%。据loT Analytics预测,2017-2023年,LPWAN的连接数将实现109%的年复合增长率
    而在特点之中,前瞻产业研究院也同样指出了物联网芯片的痛点,分别是安全问题、开放性不够、功耗较高和集成度不高,答案和现场观众选择的差不多。不过,安全问题被忽视也从一个侧面代表了当前物联网行业的隐患——大家都希望快速地把这件事做起来,而少有人希望一开始就能够做得安全。


    问题三:2G/3G 退网后,哪种物联网连接技术将迎来大规模发展?

    数据显示,2020 年整个广域物联网连接中,90%都属于LPWAN领域。这个领域以中低速率应用为主,主要接入包括eMTC、2G、Cat.1这些中速率技术,以及NB-IoT、LoRa和Sigfox等低速率技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么问题来了,2G/3G 退网后,哪种物联网连接技术将迎来大规模发展空间?大部分人选了新晋“网红”Cat.1,昔日宠儿NB-IoT得票率只有前者一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熊海峰认为,2G/3G的退网,给NB-IoT和Cat.1带来的机会最大,NB-IoT是非语音接入,成本和功耗更低,而Cat.1有现成网络支持,支持语音和要求不那么高的视频传输。两者结合后会带来的成本非常低,甚至比单独使用NB-IoT更低,是2G/3G退网后物联网更好的连接模式。它对于低端的一些市场,像国家电网的基础设施连接都可以使用。
    陈锋则表示, Cat.1可以利用现有4G基站进行部署,覆盖范围比新建网络要好,成本也会少很多。NB-IoT主要还是建网成本问题,另外应用场景比较单一,而Cat.1有集成性,更通用。


    问题四:中国该如何发展自己的类 LoRa 技术?

    熊海峰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中国还需要类LoRa技术吗?因为在To B行业应用场景中,大家更关注的是服务质量(QS),而服务质量最高的是蜂窝网络,它的持续性保障能够解决大部分广域通讯的网络覆盖问题。而To C行业则天生不适合LoRa这种非授权网络,因为它要求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所以也更倾向使用蜂窝广域网,如果在最后一公里或一百米再加入LAN,例如Wi-Fi、BLE、Sub-1G等的话,功耗和成本会非常低。”
    陈挺也认为,中国现在不是面临如何发展类LoRa的问题,而是选择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想掌握数据,所以选择连接技术其实是看使用者对通信有什么需求,例如智能工厂要求毫秒级响应,就不可能用蜂窝网络让数据到运营商那转一圈再回来;如果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可以用运营商的蜂窝网络。
    戴伟民从陈挺的观点中引出另一个关键点:选择不同通信技术的背后,数据在谁的手里很重要。选择蜂窝网络来做AIoT,网络年费是其次,关键在于边缘端的数据需要上云,在运营商或其他云服务商数据中心作处理。如果想用蜂窝网络,又把关键数据留在边缘侧,可能需要将机器学习(ML)的训练在边缘端实现。


    安全和分布式计算

    以前ML训练都集中在云端,边缘主要负责推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边缘和终端缺乏足够的数据,训练出的AI就是没有云端的好。不过,云计算现在的总体趋势是向边缘端发展,是因为大家越来越看重数据隐私,不希望自己的私人数据被传上云端“被人研究”。
    戴伟民的观点是,未来训练过程确实可以在边缘端甚至终端完成,而且将敏感数据的计算移到终端,不但可以减少云基础架构所需的带宽,还能达到更快的响应时间、更好的隐私和可扩展性。训练好的数据再传到云端,供其它终端学习使用,减少了直接隐私暴露的风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云端服务器 (云计算,集中),边缘端服务器(雾计算,今天) ,终端设备 (分布式计算,未来)
    要实现这一愿景,安全和分布式计算是关键。
    首先是安全,许多 ML 模型可供在线使用,但人们无法获得实现高精度所需的复杂数据集。因为数据集是专有的,包含敏感数据,以及涉及隐私的数据。如果提高了安全性,则可以对数据集进行加密并在网络上安全地分发,从而可以共享经过训练的模型,还可以将数据集从边缘节点传输到云。
    再来是分布式计算,戴伟民认为,房屋中的设备可用私有云计算来替代家庭服务器云计算,由此可通过 AIoT 设备来扩展处理能力,分布式计算将实现最有效(和可扩展)的模型 / 数据处理。 不过实现的前提是,能够创建可以安全分配负载的 ML 模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戴伟民表示,助力边缘 AI 计算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创新、保护隐私、安全的AI技术生态系统。边缘AI在本地实现计算处理 ,数据无需上云,要求机器学习模块开源,同时具备低功耗内核和实时在线域等功能。据悉,芯原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0-7 21:17
  • 签到天数: 103 天

    [LV.6]常住居民II

    92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三级逆天

    积分
    73181

    终身成就奖特殊贡献奖原创先锋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最爱沙发社区明星原创达人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20-9-23 05: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8 15:1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1

    主题

    2245

    回帖

    914

    积分

    二级逆天

    积分
    914

    终身成就奖特殊贡献奖优秀斑竹奖

    发表于 2020-9-23 08: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每日签到,有金币领取。


    Copyright ©2011-2024 NTpcb.com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NTpcb)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NTpcb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 闽ICP备2024076463号-1 ) 论坛技术支持QQ群171867948 ,论坛问题,充值问题请联系QQ1308068381

    平平安安
    TO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