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li data-src="../images/doc/20200818/00090730.jpg" data-sub-html="
华为与5G
" style="box-sizing: inherit; padding: 0px; width: 1136px; display: inline-block; list-style-type: none; color: rgb(136, 136, 136);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UI light", "Microsoft Yahei", 寰蒋闆呴粦, "Segoe UI", "Lucida Grand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FreeSans, Arimo, "Droid Sans", "wenquanyi micro hei", "Hiragino Sans GB", "Hiragino Sans GB W3", FontAwesome, sans-serif; font-size: 20.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华为与5G9月15日,美国商务部对华为进行第二阶段禁运法案就将正式生效,包括台积电、三星和中芯国际在内的芯片制造商将无法为华为进行芯片代工供货。当然,这也是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以来国内外智库都能预料到的必然局面。毕竟新冠疫情下,被唤醒的历史记忆不只是黑死病、大流感等。从贸易战升级到科技战,懂王治下的美国已经完全不在乎什么法治和大国体面,对付中兴或者华为,或是最近的抖音微信,这种不惜破坏全球化贸易的行为也让我们明白,中国必须补齐产业短板才能保证国内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
半导体材料成本占比
2019年中国购买进口芯片金额达到3000亿美元,我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所有电器和数码产品都离不开芯片,国产化替代的市场需求和潜力巨大,且不说造不如买的理念已经无法被主流舆论所接受,何况现在还故意不让买。8月17日,美国还将华为旗下的38个公司加入实体清单,加大了制裁的范围,并进一步限制华为外购芯片的渠道。我们就以这次事件为契机,简略梳理一下目前国产半导体生产主要链条的发展概况。
作为目前人类最复杂的精细工业之一,半导体的产业链非常繁长,包括了最初的芯片和电路设计和仿真[EDA]、如何把原材料变成硅片[晶圆]的初级原材料、以及蚀刻、流片、封装测试等等。这些环节上国内企业普遍是有所投入的,但起步晚,市场份额小,研发进度不一,填补空白或者冲击高端领域还需要时间。
EDA EDA电路设计软件也有多种类型,数字设计、模拟设计和仿真等,目前市场主流的是欧美的Synopsys、Cadence和Mentor Graphics三家。国产EDA市场份额少,华大九天相对知名度较高,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全套商业化EDA方案。还有基于浏览器的LC EDA、可用于ASIC/FPGA芯片设计的Robei EDA等。因为EDA软件复杂,这类设计硬件的软件,市场需求通常十分有限,加上盗版猖獗。
硅片[晶圆] 国产芯片用晶圆在过去以4~6英寸规格为主,8英寸、12英寸等更大尺寸晶圆则主要依赖进口,如电脑DIY玩家比较熟悉的日本信越,以及胜高等。2019年12月,上海新昇宣布国产12英寸晶圆已经过长江存储的认证。目前中国已投产的12英寸晶圆产线超20条,未来产能可以满足部分国产14~40nm工艺的芯片需求。虽然12英寸晶圆是18年前的工艺水平,但目前占市场占比近70%,是最主流的晶圆尺寸规格。 除了集成芯片用晶圆外,功率放大器也是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如三极管、MOS场效应管等,常见的模拟和数字功率放大器,这类晶圆不需要达到纳米级别工艺,40微米已经算是非常领先的水平,在商用领域,英飞凌是目前行业领先的水平。工业化应用中国产水平相对较高,例如为国产高铁配套的IGBT[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湖南株洲的中车时代造出了全球第二条8英寸IGBT生产线,常年随着高铁宣传保持了较高的曝光率。IGBT在轨道交通、高压传输、新能源汽车等工业应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中国2020年全面停止生产非变频空调,2021年停止销售非变频空调,变频空调的核心组件也离不开IGBT技术,在生活电器中IBGT器件也会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由于贸易战的缘故,国内的应用对于国产功率器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国产化率也在稳步提升,例如基于最新硅基氮化镓[GaN]材料的充电头在近期大量上市,主要得益于珠海英诺赛科的8英寸GaN的成套流程[IDM]实现国产化批量生产。
光刻胶
光刻胶是半导体生产的耗材之一,无论是芯片、屏幕面板以及PCB电路板都需要消耗光刻胶,属于典型的材料化工行业。目前半导体生产所需的光刻胶材料以进口日本企业为主,如日本合成橡胶、住友、信越和美国罗门哈斯等。在PCB光刻胶领域,目前国内企业已经可以大批量生产满足使用,在面板领域,国产光刻胶主要是TN/STN等低端产品,只占约10%的市场份额。而芯片光刻胶门槛高,目前国内企业还在技术攻关阶段。
光刻机
ASML光刻机
受到美国禁运政策的影响,ASML向中芯提供的EUV光刻机已被迫停止供货,主因是其内部的EUV[极紫外光]技术是来自美国企业。不过另一批相对落后一些的光刻机已经实现落地,ASML的7nm光刻机是目前最先进的光刻机工艺,但其组件本身自产率仅为10%。国产先进光刻机目前没有可以实现量产的办法,上海微电子攻关中的28nm光刻机项目虽然可以通过多次曝光实现14nm工艺,也属于相对落后的产品。不过上海微电子用于AMOLED的投影式光刻机已经完成试用供货,已经目前国产光刻机比较先进的水准。
上海微电子的投影式光刻机
至于光刻机的内部组件,也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企业参与到供应链,全国产化更属于比较天方夜谭的奇想了。关于网上前段时间关于华为试图不计代价实现45nm工艺芯片纯国产化的风传,在技术层面基本属于无法实现的难度。
中微半导体蚀刻机
除了光刻机外,半导体生产所需的蚀刻机、高能离子注入机国内行业都取得了一定突破,中微半导体的5nm蚀刻机已通过台积电的验收,即将用于5nm芯片的生产,是目前行业的先进水准。
流片
中芯国际
除了知名度较高的中芯国际外,国内半导体代工厂商还有华虹等,覆盖14-90nm工艺,主流仍然是40nm以前的水准,当然许多芯片和器件并不需要很高端工艺就能实现工作,比如IoT相关的芯片、PWM电源控制和FPGA等,目前中国内地芯片生产份额已经排在全球第三,位于台湾省和韩国之后。三星、台积电和台联电等企业也在内地建立半导体生产企业。这个领域知名的国际企业除台积电、三星,还有英特尔、AMD分家出来的格罗方德和欧洲的ST意法半导体等。
封装
国内封装的AMD Ryzen 3600处理器
在封装和测试方面,国内企业技术和市场份额相对不错,例如中芯旗下的中芯长电就是一家实力较强的封装测试服务企业。如果是使用AMD锐龙处理器的DIY玩家,很可能会在金属导热片标识看到中国制造的英文,这是因为其封装测试是在国内完成的,不过和富士康的苹果手机类似,其内部的CPU、IF总线和IO等核心半导体仍是台积电、格罗方德、三星等企业的工艺。另外在BGA、3D堆叠等比较先进的封装技术上,国内企业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总结和展望
到目前为止,国产半导体产业链从设计到制造的能力并不算彻底从零开始,但多数处于国产化的进程或者摸索阶段,相比国际领先水平还有显著差距。不过贸易战和科技战,大众媒体一下子放大了往常不为人知的角落,在空前压力下,补足短板,做好进口替代的技术储备,减少关键环节被卡脖子的压力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我们是全球化贸易和大生产的受益者,不能因为懂王的逆全球化操作也让自己患上能否达到100%纯国产的强迫症,而被人带进不停在速胜论和投降论之间左右摇摆的节奏。在第二部分文章里,我们将在具体应用的芯片和系统等角度介绍产业链的国产化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