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拥有Google Glass的生活
笔者在Google I/O 2013开幕的数日前拿到了Google Glass(谷歌眼镜)。
使用Google Glass拍照的数量明显增加。相比相机和便携终端,Google Glass“拍照”的门槛似乎要低得多。
如果是通常的相机(或便携终端),用户想要拍照的时候,要先“从包包或口袋里拿出相机”、“按电源键开机”,然后再“对焦”、“按快门”。
这样的准备过程多少有些繁琐,就笔者而言,如果不是很迫切,压根不会想“拍张照片吧”。而且,即使遇到想拍照的场景,也经常会在准备相机的过程中错过拍摄良机。
与之相比,Google Glass就像是在眼睛上架了台相机到处走,想拍的时候随手就能拍照,而且无需下达“OK Glass,take a picture”这样的语音指令。Google Glass配备了实体快门键,按一下是拍照,长按是开始录制视频。
就笔者个人而言,在使用Google Glass拍照时,并没意识到是在“拍照”,也没有想着要拍得漂亮一点。只是在觉得想要把眼前的景色保存下来时,按下快门而已。Google Glass初始状态的存储容量为12GB以上,不会因为拍了几张照片就没空间了。
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可以通过与PC连接,简单地完成输入、删除等操作,而且还可自动即时上传到Google+。通常的状态是只有自己可见,但也可以通过Google Glass轻松实现与朋友或“圈子”共享。
困扰在于无意识低头
令笔者有点困惑的是,在开始使用Google Glass的一段时间里,每逢拍照的时候,笔者都会无意识地低头。不仅是笔者,似乎绝大多数Google Glass用户刚开始都有类似的经历。
Google Glass的屏幕不在视野的正中间,而是略微偏上,用户要仰视投影在屏幕上的图像。而我们已经养成了显示屏与相机处于同一角度的习惯,所以会无意识地进行调整,把屏幕对准拍摄对象。
但实际上,相机的朝向已经做了向下调整,基本就是用户的视角,直接拍摄即可。
可以接打电话
Google Glass还可作为蓝牙耳机工作,因此,连接Android终端就能接拨电话。
Google Glass只能给预先登记的10个联系人打电话,接电话则没有限制。
在来电时和通话时,屏幕上会显示与电话号码绑定的Google+账号的头像。如果能在通话时逐一显示对方Google+的个人资料、更新信息,就和电影《回到未来2》中描绘的未来如出一辙了,但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安装这样的功能(凭借现在的技术应该可以实现)。 |
电池的待机时间似乎偏短。调到睡眠状态虽然稍好一点,但是,拍摄的照片要即时上传、还要与服务器联动,通信非常频繁,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消耗电池。虽说也可以边充电边使用,但挂着USB连接线使用不仅碍事,而且机身在充电时还会发热,这样做似乎并不现实。
识别语音命令
还可以通过Google Glass上Google网站搜索。由于Google Glass没有键盘之类的文字输入工具,因此检索词是通过语音输入,而且无法实现浏览网站这样的复杂操作。Google Glass能够做到的,是显示某个词汇的定义、翻译成其他语言、高亮显示若干个指定的词汇、调查给出的地址或设施并直接开始导航。
另外,语音命令目前尚未考虑在英语圈以外的地区使用,因此,日式英语无法识别(与最初的Siri相同)。
对于日本人来说,“OK Glass”和“Take a picture”发音比较简单,不过“Record a video”就比较难了。一不注意,就会被识别成“Make call to”。可能是把“Record”的后半段识别成了“Call”。
看似简单的“Google”其实也很难念。日本人都把“Google”念成“咕咕噜”,这样的英语Google Glass就无法正确识别。
摆出架势准备语音操作,一张嘴却被识别错,无奈只得手动,此时的心情简直无法形容。希望Google Glass能尽早支持日语。
戴着Google Glass出门,经常会有人来搭讪。不只是旧金山的Google I/O会场内,在芒廷维尤和库比蒂诺,也有人看到笔者戴着Google Glass后就来询问感想,借去一下带着Google Glass拍照留念
在Google I/O的会场,一位技术人员试戴了Google Glass之后,盯着笔者的眼睛这样说道:
“How much do you want?”(出多少钱能让给我?)
之所以有这些小花絮,是因为Google Glass还是个稀罕物。在2013年的今天,使用智能手机已经不再引人注目,谷歌当然希望今后人们佩戴着各式各样的Google Glass的情形随处可见。
私人空间“视野”
一个人具体在看什么,除了自己之外,谁也不知道,这一点不言而喻。人的视野称得上是堪比思维的“终极隐私”。
便携终端的屏幕可能被偷看,但Google Glass上显示着哪些信息,原则上来说,除了用户自己以外,没有人能看得到。
在笔者看来,Google Glass是在“视野”这个隐私的空间显示信息,是一款“终极的私人终端”。
现在,Google Glass上可以显示Google+、Twitter、Facebook等SNS,以及CNN突发新闻、《纽约时报》等新闻,但目前,笔者觉得这些功能不太适合Google Glass,作为主动在网络上收集信息的工具,智能手机要明显胜过Google Glass。
笔者认为,Google Glass比智能手机更适合来显示个人预定、天气预报、交通信息这些基于私有属性的、需要定期留意的信息。而且,在今后,随着Google Now等通过分析用户的行动提供信息的服务的发展,对于向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这一发展方向,也非常值得期待。
另外,Google Glass还可以通过扩展,增加各种功能。这种扩展叫做“Glassware”。前面提到的Google+、《纽约时报》等都属于Glassware,开发者可以自主开发Glassware,发布自己喜欢的信息。
不过,开发Glassware需要的Mirror API目前只对特定的Google Glass Explorer开发者开放。今后估计会逐步扩大开放范围。
“难以共享的经验”带来的问题
前面提到Google Glass是终极的私人终端。笔者觉得,对于用户及其周围的人而言,这并不一定都是好事。这次既然是要介绍Google Glass,那就不能不提这一方面。
例如,Google Glass是按照每一位用户的实际情况调整的,其他人试戴的时候,有可能会看不清影像。
“怎样才能看到?”对于这样的问题,就算是Google Glass的主人也难以做出回答。如果不能把鼻托和屏幕的左右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就看不到显示的影像。那么,怎样才能调到合适位置呢?这只有亲自试才会知道。
而且,Google Glass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显示的影像只有佩戴者自己能看到,因此,向别人介绍操作方式非常困难。这也可以说是私人移动设备的性质带来的副作用。
当然,在显示部分,旁边的人可以看到翻转而且缩小了的影像。但要想看清这个影像的话,就必须把脸贴到用户的鼻子跟前。如果关系不是非常亲近,对方恐怕不会允许。
面向Google Glass的Android应用“MyGlass”具备通过蓝牙在智能手机上显示Google Glass当前显示的影像的功能。但就算有MyGlass帮忙,替佩戴者代行Google Glass的操作也是极为困难。
尝试过就会知道,在佩戴Google Glass的状态下,让别人触碰Google Glass的触摸板,就像是被人摸脸一样,着实不舒服。
就现在的Google Glass而言,因为是“终极私人终端”,所以学会操作就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提货时之所以要听1个多小时的“讲座”,或许也是出于这一原因。
对于Google Glass的主人来说,不易与他人共享Google Glass的体验(经验)是件挺让人高兴的事情。因为拥有带来的满足感也是建立在“其他人没有”这样的稀有价值之上的。
然而,在现实中,用户也要考虑到更加严重的情况。那就是别人不知道你在用Google Glass做什么,有可能造成没必要的误会。
侵犯隐私的隐患
例如,使用Google Glass拍照的时候,虽然会发出声响,但音量不足以令周围的人察觉。
而且,前面也讲过,无需使用语音命令,只要按下快门键就能拍摄照片和视频。就现在的版本而言,做到“假装在调整Google Glass的位置而实际在拍照”简直是轻而易举。
也就是说,Google Glass既是终极的私人工具,同时也能成为侵犯他人隐私的工具。
当然,能做和实际去做是两码事。但是,在周围人的眼中,无法共享的经验有时会显得比实际更可怕。
笔者在美国西海岸佩戴Google Glass出门的时候,因为还很少见,在周围得到的基本都是好评。但是,如果Google Glass进入生活,它的主人会有怎样的行动?周围人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些还都是未知数。
今后,随着Google Glass在各地普及,这样的担忧要如何消除?笔者觉得,谷歌现在之所以在宣传和销售中把重点放在Google Glass的时尚要素之上,或许也是为了首先让Google Glass作为“高附加值时尚”被人们接受,而不是使其成为“无法理解的奇怪工具”。(特约撰稿人:有山 圭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