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半导体市场开始陷入缺货涨价的浪潮,但在这股浪潮当中,许多商家开始上演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以MCU市场为例,由于ST、NXP等大厂受产能及疫情影响,价格上涨,供货周期不断拉长,这不但扰动了整个产业链,也让无法拿到货源的下游厂商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
如今已到年中,许多在上半年看不清的市场局势已经逐渐明晰,MCU市场中的乱象也开始让不少厂商开始决定今后的道路。不管是继续等待,还是另谋出路,如今已经到了改变中国MCU市场格局的重要节点。
三十六计之趁火打劫
据专业分析机构IC 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MCU市场将达到16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33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7%。单看中国市场,据Omdia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MCU市场规模将达到294.19亿元。但在高速的增长下,MCU市场却面临着海外大厂缺货以及价格飞涨的乱象。
中国MCU市场预测|Omdia
市场的供需失衡一般都来自两方面,一个是上游供应不足,一个是下游需求过甚。某业内大厂高管在接受电子发烧友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MCU市场仍较为紧缺,虽然有所缓解,但是供应缺口还是很大,这个由上游晶圆决定。国内厂商芯片目前也处于供不应求的现状,产能极度紧缺。
不过有意思的是,据目前数据来看,今年4月份全球芯片销售量达到近1000亿片创下了历史新高,这其中还不包括出货量。而在2020年1月份疫情还未对芯片产业造成影响时,出货量为730亿。
这也意味着,如今在供应端已经完全恢复,甚至已经开始加大生产。该高管表示,市场的真实情况是真的缺货,这个是由于汽车、5G、国产替代的爆发、需求成倍的增长所共同导致的。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面对这种情形,MCU市场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如ST在6月1日便宣布全系列产品再次涨价,不过作为原厂,ST的涨价并没有太夸张,毕竟还需要在今后与客户做生意,但市场中的中间商们开始了自己的神操作。
从目前情况来看,ST的芯片在中国消费领域占了大部分的市场,因此一直都是贸易商最热衷炒作的,ST除了保一些大客户外,中小客户基本拿不到货,货源绝大部分流入贸易商手中。
贸易商大多并不在乎未来,他们只看中当下,从市场情况来看,目前MCU渠道市场价格飞涨,ST的包括型号在渠道商中报价涨幅相比2019年已经暴增了近12倍。乱局之下,总会有人趁火打劫。
三十六计之浑水摸鱼
MCU产品价格大涨,让下游厂商直呼买不起,买了也做不了,即便做出来了,终端客户也不会买单,因此就会发现成本无法继续转移下去了。今年的618已经有所体现,往年大肆吹捧自家销售业绩的消费电子厂商,如今的声音都小了许多。
消费电子产品价格上涨,会迫使消费者提升产品的使用时间,意味着市场中的买家减少。这也让下游的终端厂商轻易不敢涨价,而上游的MCU价格高企,给厂商的选择只有几条,要么有原厂渠道拿货,要么高价从市场中购买,要么改旗易帜,要么不再接单,做的越多,赔的越多。
也有更聪明的厂商看到了新的商机,既然打不过,不如加入,产品不赚钱不如屯货倒卖。业内高管提到,芯片大缺货给终端带来很多麻烦,首先接到订单没有芯片,其次就算有货,成本大大的提高,消费者不一定买单,所以是有部分终端客户拿到了芯片进行倒卖。
不过他认为,这只是眼前短暂的利益,失去的将会更多,客户会不断丢失,所以对于终端客户来说做好整个全盘规划,提前安排好订单,多准备不同的方案。原厂谁都不能保证可以稳定的交货,市场预计今年很难缓解,预计将在明年下半年应该会有缓解。
另一方面,不少厂商面临一滩浑水的市场,直接表示不玩了。所谓树挪死,人挪活,直接放弃使用ST等大厂产品,转而投向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品牌。
可以发现近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选择国产品牌,如国民技术、兆易创新、东软载波、航顺芯片等。相比ST、NXP等产品的缺货涨价,这些国产品牌尽管供应通常比较紧张,但至少价格相对合理。为何更好的服务这些客户,国内相关厂商也做了针对性的设计,如航顺芯片在软硬件上全兼容ST,方便客户更换。
有人士透露,近期看到ST的价格开始有所回调,贸易商也耐不住成本压力开始抛货,国产芯片相反囤货的不多,国产芯片控制的比较好,基本上都是直接对接终端客户,极少贸易商炒作。
不过如今ST的产品仍然相对处在高位,但问题来了,上文已经提到,如今产量已经恢复,甚至已经有了不小的增长,但下游企业大多仍拿不到货。货去了哪里,不言而喻。许多投机者在其中浑水摸鱼,但有句话说的好,只有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MCU市场的涨价缺货其实每段时间都会有发生,由于疫情原因,导致今年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业内高管表示,目前MCU厂商的产能慢慢在缓解,加上6、7、8月份为淡季,转折点会在4季度,4季度是需求旺盛一个季度,到时候才能反应出市场的真实需求。
三十六计之暗度陈仓
目前的MCU市场仍未彻底回归理性,这对于许多下游厂商而言,显然是很难受的,但对于国内的原厂,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窗口。过去市场被ST、瑞萨、NXP等大厂所把持,这次国产企业也有了登上舞台的门票。
从市场角度来看,由于国外品牌的缺货涨价,让企业选择了国产厂商,这其中包括了许多行业龙头,知名大厂。一方面因为国产芯片越来越稳定,具有超高性价比,另一方面由于国外芯片一缺货就有贸易商大大肆炒作,让终端客户吃尽苦头,转向国产替代其实是成熟的转型。国产芯片毕竟来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国家也大力扶持,上游晶圆厂,封测厂纷纷扩产,从长远来看中低端国产芯片的产能会比进口芯片多很多,所以转向国产MCU是趋势。
不过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如今给国内厂商的窗口期可能并不会太长。近日上汽集团的董事长陈虹公开表示,预计在7月下旬缺芯问题就会得到缓解,今年第三、四季度基本上会恢复正常。
当然这只是汽车市场中的缺芯问题,想要全面恢复,可能没有那么快。可一旦国外大厂恢复供货,如ST、NXP的大量供应,一些客户可能重新回到这些大厂的怀抱当中。毕竟许多国内企业为了更高的服务客户,进行了兼容性设计,尽管可以让客户更好的转移方案,但也为他们留下了一条退路。
对于这个问题,业内高管表示兼容设计只是某部分产品而已,这个只是产品推出去的一个敲门砖。大部分MCU厂家都有很多产品系列,比如某大厂目前MCU有二十大家族300余款产品,并且所以产品都正向设计,客户除了部分兼容的产品替代外,还会寻找更优更合适的产品,一但用稳定,熟悉了就很难再切回去了,因为价格永远都会比ST的便宜,主要还是要做好产品,质量过硬才是国产MCU厂商去考虑的问题。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消息是,此前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有报告显示,全球的半导体制造商预计将在2022年前开建29座高产能晶圆厂,中国地区拥有其中的16座,其中有8座在大陆地区,8座在台湾地区,预计这些新建的晶圆厂每月可以生产多达260万片8英寸晶圆。
如此大的产量显然会极大缓解目前缺芯的现状,从长远角度来说,国家支持大力投入晶圆厂,主要因为未来汽车、AIOT人工智能等行业对MCU的需求都将成几何倍数的增长,这些晶圆厂的建设能够为MCU市场乃至整个芯片行业提供足够的供应。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目前的这轮缺芯潮最晚不会到2023年(晶圆厂建设完成时间),而MCU市场将如何发展,就看国产厂商能否利用这个窗口期反客为主了。
小结
还记得当年那个因为炒货和缺货导致被客户抛弃最终销声匿迹的Atmel吗,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的确,历史并不会重复,但却会螺旋上升。更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中间商大肆炒货,不仅得罪了下游厂商,还损害了原厂的利益,而一些国内厂商已经开始直接对接终端客户,汽车厂商也开始与芯片厂有了直接的联系,再加上前几年如TI不断撤销代理权,贸易商、渠道商们,还有多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