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英特尔在Foundry Direct Connect活动上展示了封装级水冷技术,针对LGA和BGA封装,解决服务器处理器和AI加速器高达1000W的散热需求,通过直接芯片冷却和超薄水冷器设计,提升20%冷却效率,优化热传递。
Part 1
封装级水冷技术的技术原理与设计
英特尔封装级水冷技术通过在芯片封装层集成水冷系统,取代传统散热器和热界面材料(TIM),实现直接模具冷却。
传统散热依赖多层热传递(芯片→TIM→散热器→冷却器),每层厚度与导热率均引入热阻。
封装级水冷通过超薄水冷器(厚度仅数毫米)直接接触芯片表面,减少热阻,提升热导率。据英特尔数据,该技术比标准水冷提高20%冷却效率,可消散高达1000W废热,适用于Core Ultra、Xeon处理器及AI加速器。
英特尔针对LGA(客户端)和BGA(服务器/AI)封装开发了定制水冷器。超薄设计确保流速足以应对高热流密度,同时减少空间占用。
芯片设计上,英特尔优化IP块布局,避免高功耗模块(如GPU核心)直接相邻,或通过热隔离增强散热效率。这种“热感知设计”结合水冷系统,显著提升热管理能力。相比传统风冷或标准水冷,封装级水冷无需庞大散热器,简化系统集成,降低功耗。
英特尔的封装级水冷研究可追溯至2005年,积累了近20年的材料与流体力学经验。近期,Roman Hartung的视频展示了将散热器改装为水冷器的可行性,验证了直接芯片冷却的潜力。英特尔通过整合热界面材料创新(如液态金属)和微通道水冷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封装级水冷的工程化。
Part 2
应用场景与工程挑战
随着AI加速器(如英特尔Gaudi 3)和服务器处理器(如Xeon Scalable)功耗突破800W,传统散热方案已接近极限。
封装级水冷为数据中心和HPC提供高效解决方案,支持更高计算密度。例如,AI训练集群需在紧凑空间内消散千瓦级热量,超薄水冷器可减少机架体积,提升能效比(PUE)。
在客户端领域,Core Ultra处理器的高性能核(P核)也需精准散热,以支持AI PC的实时推理需求。
● 封装级水冷面临多重挑战
◎ 超薄水冷器的制造需高精度微通道加工,成本较高,可能限制初期应用范围。
◎ 其次,水冷系统需确保零泄漏和长期可靠性,尤其在服务器环境中,任何故障可能导致昂贵停机。
◎ 此外,LGA/BGA封装的热膨胀系数(CTE)差异可能影响水冷器与芯片的贴合度,需新型粘合材料支持。英特尔并非唯一探索先进散热的厂商。
NVIDIA的Grace CPU Superchip采用定制液冷,AMD也在研究微流体冷却。
英特尔的优势在于其代工生态(Foundry Direct Connect),可为客户提供芯片设计到冷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生态整合需与OEM(如Dell、HPE)协同,确保冷却系统兼容现有基础设施。
小结
英特尔的封装级水冷技术以超薄设计和20%效率提升,为千瓦级散热需求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展现了其在HPC和AI领域的技术前瞻性。从Core Ultra到Xeon和AI加速器,该技术有望对数据中心和客户端设备的热管理产生不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