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软件公司扎堆做智能硬件的秘密
[导读] 去年智能硬件开始在国内兴起,基本经过了这几个阶段。先是一众硬件创业公司起来,之后互联网巨头们开始参与,传统消费电子厂商一并跟进。
关键词:智能硬件
王总提出“硬件+云端数据+APP应用=智能硬件”的观点;汪总认为功耗、蓝牙连接和用户体验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几个要素。
去年智能硬件开始在国内兴起,基本经过了这几个阶段。先是一众硬件创业公司起来,之后互联网巨头们开始参与,传统消费电子厂商一并跟进。
到现在,出现的另一个大趋势是,做手机App或网络服务的细分IT领域公司开始涉足智能硬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墨迹天气的空气果、世纪佳缘的情侣手环、还有滴滴正在开发的打车神器和高德也在秘密推进的车联网硬件产品,从更广泛的消费电子领域看,做App的美图做手机也属这一范畴。
这样,软硬结合的智能硬件产品,就从之前从硬到软的阶段,进入了从软到硬的阶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会改变未来智能硬件生态,我因此与这些正试水智能硬件的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沟通,看他们怎么看。
一、初衷:时机到了
一个共同的认识是,现在这个时间点,被认为是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公司进入智能硬件市场的窗口期。墨迹天气CEO金犁认为,“现在各个服务与智能硬件的配合越来越成熟,比如代工厂商;还有用户也越来越接受。智能硬件是未来成为共识,就像2008年做移动互联网的时候一样。”
从天时、地利、人和来看,这是天时已到。从2008年苹果发布iPhone OS 2.0同时引入AppStore开始,移动App已经深入人心,但“软”、“硬”结合的产品并不普及,这两年开始大规模出现,智能手环、手表起了示范作用,应用公司则看到了其中的机会,未来软硬结合将成为主流。
二、布局:先占这个坑
占坑思维不仅是互联网大佬,也是垂直IT服务公司进入智能硬件考虑的重要一点。因为未来,软硬件结合的服务将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大家都是看到未来会很好”,谈到为何这么多垂直IT企业涉足智能硬件,负责世纪佳缘硬件项目的刘伟强说。
过去完成了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过渡,现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已经在朝物联网的方向上走,智能硬件就是其中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大家想着先扎到其中来,互联网公司或多或少都有参与。
不过就细分领域的机会会更大的一些,刘伟强认为,这其中公司更关心用户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往垂直方面走。
三、延伸:互联网服务的延伸
与硬件厂商直接切入硬件产品不同,大部分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公司进入智能硬件市场,都是一种服务的延伸。
滴滴打车的“打车神器”是为了让的士司机能够在方向盘上一键抢单,这就是很直接的服务需求延伸;滴滴打车创始人程维说滴滴早期的功能设计,有1/3的需求是的士师傅提供的,硬件也会是一个需求。
世纪佳缘负责智能情侣手环的总监刘伟强认为,世纪佳缘从整个战略来看,做手环产品是现有业务的一个延生;之前世纪佳缘做了11年的在线婚庆,主要服务是没有男女朋友的时候互相去找,找到就和佳缘没有关系了;现在是延生到恋爱阶段。
另一点,他认为从产品的角度考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极其快,对物质追求增加,但对情感方面的追求减少。做情感服务的世纪佳缘通过情侣间互通的手环可以弥补这一点。
同样,比如墨迹天气的空气果,我问到金犁做这个产品的初衷时,他说希望给用户更多的服务,从室内延伸到室外,所以做了这么个设备。他自己对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很在意,认为好的工作环境能提高工作效率。
四、门槛:硬件制造门槛降低
由于代工企业的成熟,硬件制造已经变得相对容易很多。互联网应用和服务公司只需要关注用户体验,加上产品设计,就能够很快切入到其中。
在推进产品的过程中,金犁说主要遇到的问题是功耗控制、WiFi稳定性、生产商谈判议价等等,事实上这也都是偏硬件的问题,关于软件和服务的部分,是之前所擅长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也不难,时间+人,这是我总结金犁的做法。
一共80人规模的墨迹风云团队,现在已经有几十人在做硬件研发,虽然其设计是外包给其他公司,生产是外包给精密仪器仪表代工企业CEM。与金犁交流中,他仿佛提到的一句话是,很多东西可以学,谷歌做手机系统之前也没做过、做小米的这帮人也大都是之前做软件的……。可以看到,这帮从App开始尝试智能硬件的人,很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五、机会:产品和体验取胜
在探讨软件和服务公司为何涉足智能硬件这个问题时,另一个大的疑问是,从软到硬和从硬到软到底谁的机会更大,会成为最终的赢家?
互联网企业对用户体验的需求把握会更好,这是我很认同的一点。对硬件上会有不足,但也有解决办法,一个是团队不断去学习,二个是找硬件企业一起去做,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 在软硬结合的产业链条中,分工已经越来越明晰。
金犁是坚定的挺互联网派,认为互联网企业的机会会大一些,优势在他们很懂得软硬结合的体验。和硬件厂商比,软件和云端会很有优势。小米、谷歌已经证实,互联网公司可以做好硬件;同时,Nest也是一种互联网思维的产品,是传统还是互联网不重要,重要的是思维。
刘伟强的分析更为理性,他认为不管是硬到软,还是软到硬,不管是哪个方向,要真的拿得出服务来。硬件和软件应该是一个整体。
总结:用户规模红利
总的来看,从软到硬的应用和服务公司将成为智能硬件生态里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反逼着从硬到软的企业在App和服务体验上下功夫。
其实在说到互联网企业进入智能硬件市场,除了时机和服务的延伸,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用户,很多互联网公司积累了粘性很强的庞大用户群,是传统硬件厂商难以企及的优势,我称之为用户规模红利。
金犁说墨迹天气的空气果已经预约了100万台,虽然是不付费就可以预约,门槛很低,但还是让我很惊讶。但当我知道他们目前有超过2亿安装量的时候,其中 1/3为活跃用户时,我就不觉得奇怪了。因为只要200个用户里有一个人点一下客户端的预约按钮,就能达到这样的规模。
因为有庞大的用户群,所有有大量的潜在用户存在,这是互联网公司的优势。
同样,世纪佳缘虽然产品还在进行磨具调整,最终推出估计也得在2个月之后,预约首日也达到了4万多台。这样的模式,对比高德导航、滴滴打车、美图手机也有庞大的用户基础。高德地图在手机端的安装量2013年已经过亿,滴滴虽然是新晋者,在年初的打车战的狂轰滥炸下,用户快速飙升过亿。虽然高德和滴滴的智能硬件产品还只闻其声,未见其形,庞大的用户规模已经让传统智能硬件公司胆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