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2011年坚守至今,只想做存粹的技术论坛。  由于网站在外面,点击附件后要很长世间才弹出下载,请耐心等待,勿重复点击不要用Edge和IE浏览器下载,否则提示不安全下载不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35|回复: 1

[移动软件开发] Linux到底是如何收发网络包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0-6 20:5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479

    主题

    247

    回帖

    1392

    积分

    二级逆天

    积分
    1392

    终身成就奖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21-1-12 09: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为了使得多种设备能通过网络相互通信,和为了解决各种不同设备在网络互联中的兼容性问题,国际标标准化组织制定了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也就是OSI网络模型,该模型主要有7层,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物理层。
    每一层负责的职能都不同,如下:

    应用层,负责给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接口
    表示层,负责把数据转换成兼容另一个系统能识别的格式;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转发、分片;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封帧和差错检测,以及MAC寻址;
    物理层,负责在物理网络中传输数据帧;
    由于OSI模型实在太复杂,提出的也只是概念理论上的分层,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实现方案。事实上,我们比较常见,也比较实用的是四层模型,即TCP/IP网络模型,Linux系统正是按照这套网络模型来实现网络协议栈的。
    TCP/IP网络模型共有4层,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每一层负责的职能如下:
    应用层,负责向用户提供一组应用程序,比如HTTP、DNS、FTP等;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比如TCP、UDP等;
    网络层,负责网络包的封装、分片、路由、转发,比如IP、ICMP等;
    网络接口层,负责网络包在物理网络中的传输,比如网络包的封帧、MAC寻址、差错检测,以及通过网卡传输网络帧等;
    TCP/IP网络模型相比OSI网络模型简化了不少,也更加易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不过,我们常说的七层和四层负载均衡,是用OSI网络模型来描述的,七层对应的是应用层,四层对应的是传输层。
    Linux网络协议栈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身体比作应用层中的数据,打底衣服比作传输层中的TCP头,外套比作网络层中IP头,帽子和鞋子分别比作网络接口层的帧头和帧尾。
    在冬天这个季节,当我们要从家里出去玩的时候,自然要先穿个打底衣服,再套上保暖外套,最后穿上帽子和鞋子才出门,这个过程就好像我们把TCP协议通信的网络包发出去的时候,会把应用层的数据按照网络协议栈层层封装和处理。
    你从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到,应用层数据在每一层的封装格式。
    其中:
    传输层,给应用数据前面增加了TCP头;
    网络层,给TCP数据包前面增加了IP头;
    网络接口层,给IP数据包前后分别增加了帧头和帧尾;
    这些新增和头部和尾部,都有各自的作用,也都是按照特定的协议格式填充,这每一层都增加了各自的协议头,那自然网络包的大小就增大了,但物理链路并不能传输任意大小的数据包,所以在以太网中,规定了最大传输单元(MTU)是1500字节,也就是规定了单次传输的最大IP包大小。
    当网络包超过MTU的大小,就会在网络层分片,以确保分片后的IP包不会超过MTU大小,如果MTU越小,需要的分包就越多,那么网络吞吐能力就越差,相反的,如果MTU越大,需要的分包就越小,那么网络吞吐能力就越好。
    知道了TCP/IP网络模型,以及网络包的封装原理后,那么Linux网络协议栈的样子,你想必猜到了大概,它其实就类似于TCP/IP的四层结构:
    从上图的的网络协议栈,你可以看到:
    应用程序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跟Socket层进行数据交互;
    Socket层的下面就是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
    最下面的一层,则是网卡驱动程序和硬件网卡设备;
    Linux接收网络包的流程网卡是计算机里的一个硬件,专门负责接收和发送网络包,当网卡接收到一个网络包后,会通过DMA技术,将网络包放入到RingBuffer,这个是一个环形缓冲区。
    那接收到网络包后,应该怎么告诉操作系统这个网络包已经到达了呢?
    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触发中断,也就是每当网卡收到一个网络包,就触发一个中断告诉操作系统。
    但是,这存在一个问题,在高性能网络场景下,网络包的数量会非常多,那么就会触发非常多的中断,要知道当CPU收到了中断,就会停下手里的事情,而去处理这些网络包,处理完毕后,才会回去继续其他事情,那么频繁地触发中断,则会导致CPU一直没玩没了的处理中断,而导致其他任务可能无法继续前进,从而影响系统的整体效率。
    所以为了解决频繁中断带来的性能开销,Linux内核在2.6版本中引入了NAPI机制,它是混合「中断和轮询」的方式来接收网络包,它的核心概念就是不采用中断的方式读取数据,而是首先采用中断唤醒数据接收的服务程序,然后poll的方法来轮询数据。
    比如,当有网络包到达时,网卡发起硬件中断,于是会执行网卡硬件中断处理函数,中断处理函数处理完需要「暂时屏蔽中断」,然后唤醒「软中断」来轮询处理数据,直到没有新数据时才恢复中断,这样一次中断处理多个网络包,于是就可以降低网卡中断带来的性能开销。
    那软中断是怎么处理网络包的呢?它会从RingBuffer中拷贝数据到内核structsk_buff缓冲区中,从而可以作为一个网络包交给网络协议栈进行逐层处理。
    首先,会先进入到网络接口层,在这一层会检查报文的合法性,如果不合法则丢弃,合法则会找出该网络包的上层协议的类型,比如是IPv4,还是IPv6,接着再去掉帧头和帧尾,然后交给网络层。
    到了网络层,则取出IP包,判断网络包下一步的走向,比如是交给上层处理还是转发出去。当确认这个网络包要发送给本机后,就会从IP头里看看上一层协议的类型是TCP还是UDP,接着去掉IP头,然后交给传输层。
    传输层取出TCP头或UDP头,根据四元组「源IP、源端口、目的IP、目的端口」作为标识,找出对应的Socket,并把数据拷贝到Socket的接收缓冲区。
    最后,应用层程序调用Socket接口,从内核的Socket接收缓冲区读取新到来的数据到应用层。
    至此,一个网络包的接收过程就已经结束了,你也可以从下图左边部分看到网络包接收的流程,右边部分刚好反过来,它是网络包发送的流程。
    Linux发送网络包的流程如上图的有半部分,发送网络包的流程正好和接收流程相反。
    首先,应用程序会调用Socket发送数据包的接口,由于这个是系统调用,所以会从用户态陷入到内核态中的Socket层,Socket层会将应用层数据拷贝到Socket发送缓冲区中。
    接下来,网络协议栈从Socket发送缓冲区中取出数据包,并按照TCP/IP协议栈从上到下逐层处理。
    如果使用的是TCP传输协议发送数据,那么会在传输层增加TCP包头,然后交给网络层,网络层会给数据包增加IP包,然后通过查询路由表确认下一跳的IP,并按照MTU大小进行分片。
    分片后的网络包,就会被送到网络接口层,在这里会通过ARP协议获得下一跳的MAC地址,然后增加帧头和帧尾,放到发包队列中。
    这一些准备好后,会触发软中断告诉网卡驱动程序,这里有新的网络包需要发送,最后驱动程序通过DMA,从发包队列中读取网络包,将其放入到硬件网卡的队列中,随后物理网卡再将它发送出去。
    总结电脑与电脑之间通常都是通话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连接到一起,那由于网络设备的异构性,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了一个七层的OSI网络模型,但是这个模型由于比较复杂,实际应用中并没有采用,而是采用了更为简化的TCP/IP模型,Linux网络协议栈就是按照了该模型来实现的。
    TCP/IP模型主要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四层,每一层负责的职责都不同,这也是Linux网络协议栈主要构成部分。
    当应用程序通过Socket接口发送数据包,数据包会被网络协议栈从上到下进行逐层处理后,才会被送到网卡队列中,随后由网卡将网络包发送出去。
    而在接收网络包时,同样也要先经过网络协议栈从下到上的逐层处理,最后才会被送到应用程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主题

    4174

    回帖

    0

    积分

    百元学习allegro

    积分
    0

    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

    发表于 2021-1-12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每日签到,有金币领取。


    Copyright ©2011-2024 NTpcb.com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NTpcb)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NTpcb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 闽ICP备2024076463号-1 ) 论坛技术支持QQ群171867948 ,论坛问题,充值问题请联系QQ1308068381

    平平安安
    TO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