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半导体领域,晶体管栅极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多晶硅凭借自身独特优势,成为了栅极材料的不二之选,而单晶硅则难以胜任。 如下图,栅极从最开始的铝栅,到如今主流的成熟技术节点多晶硅栅,再到先进28纳米以下HKMG工艺中的金属栅极。
从材料特性来看,多晶硅由多个取向不同的小晶粒组成,晶体结构不如单晶硅完美,但这一特点在栅极应用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晶硅内部存在较多晶界,这些晶界能有效散射载流子,从而减少漏电流和电荷的扩散 ,提高了晶体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相比之下,单晶硅晶体结构规整,原子排列有序,虽然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但在抑制漏电流方面表现欠佳。
从制作工艺的角度分析,多晶硅在自对准工艺中优势明显。如图在离子注入时,多晶硅可以直接阻挡离子注入,避免了离子对其他区域的不必要掺杂,提高了工艺的精度和可控性。同时,多晶硅的熔点高达1410℃,在制造过程中多次高温热处理(如源漏离子注入后的高温退火,温度可达900℃)时,多晶硅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不会发生熔化或变形等问题。而单晶硅的制备过程复杂,对工艺要求极高,且在高温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因晶体结构的不均匀性而影响器件的可靠性。
从电学性能角度而言,多晶硅作为半导体,其功函数可通过掺杂不同极性杂质进行灵活调整,这对于控制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至关重要。在PMOS中,掺硼可以降低功函数;在NMOS中,掺磷能够提升功函数,从而实现对器件电学特性的定制化。
多晶硅凭借材料特性与工艺需求的深度契合,在晶体管栅极应用中脱颖而出。它不仅解决了高温工艺中的自对准问题,还实现了对阈值电压的精确控制,成为现代CMOS工艺的基石。尽管在某些性能指标上,多晶硅可能不及单晶硅,但综合考虑,多晶硅无疑是晶体管栅极的最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