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导读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载光学系统在军事侦察、消防救援、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传统机载光学系统存在以下技术瓶颈:波段限制,单波段成像系统难以适应复杂环境(如夜间、雾霾、强光等),且无法兼顾细节分辨与全天候探测需求;热敏感缺陷,极端温度导致光学元件热胀冷缩,引发像面偏移和像质退化;靶面小,限制视场范围,难以满足远距离高分辨率成像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马冬林团队提出了一种宽光谱、大靶面、被动无热化的机载光学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多波段融合探测与极端温度环境自适应能力,为下一代无人机光电载荷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红外与激光工程》(第54卷第3期,2025.3)。 1核心技术宽光谱融合成像技术 工作波段覆盖0.4μm~1.7μm(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突破传统单波段限制。 可见光(0.4μm~0.75μm)提供高分辨率纹理细节(MTF@50lp/mm>0.51);近红外(0.75μm~1.0μm)增强低照度环境成像能力(MTF@50lp/mm>0.59);短波红外(1.0μm~1.7μm)穿透烟雾/薄雾,实现全天候探测(MTF@50lp/mm>0.41)。通过三波段图像融合,综合提升目标识别率与抗干扰能力。 光学被动式无热化设计 针对高空极端温变环境,团队采用光学被动式无热化技术消除镜头热效应。通过精密的光机材料匹配,选用6061-T6铝合金镜筒(热膨胀系数23.6×10-6/℃)与环保光学玻璃的组合,构建出具有温度自补偿特性的7组10片式光学结构。通过多重结构优化(12组温度/波段组合),确保全温域MTF值稳定经严格测试,该系统在-40℃~60℃范围内焦点漂移量小于5μm,各波段50lp/mm处MTF值始终高于0.4,成功突破传统系统温漂导致的"热模糊"技术瓶颈。
大靶面高分辨光学设计 采用折射式共焦设计攻克大靶面光学校正难题,将探测器靶面扩大至20.48mm×20.48mm,较同类产品提升4倍成像面积。配合10μm像元尺寸的2048×2048探测器,实现14°视场内0.61%的超低畸变,在千米级探测距离下目标识别精度提升至厘米级。实测数据显示,7°边缘视场的MTF值仍达0.536,系统同时实现了大视场与高分辨率。 2系统参数及性能
团队使用Tropics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ImageMaster Universal)测试光学系统的性能,并进行了实际成像测试,系统图像质量好,畸变低,充分体现了该光学系统在宽波段下的成像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