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光刻中“Line Shape Defect” 关于光刻中Line Shape Defect,其实是从缺陷的分布特征来定义的,即表现为“线条状”的缺陷,这个解释看上去很生硬,下面附图,简单认识一下。 在形貌上来讲是比较复杂的,小编这里着重讲一下,分析形貌特征来反推造成的原因,截止到目前,我能查阅到的所有资料,以及跟各工程师的交流大概锁定在两类原因。一类是由于光阻薄膜受外界环境刮伤导致;一类是由于光阻本身的洁净度、Cot单元异常引起,下面先看由于刮伤导致的缺陷。
二、由于刮伤导致的Line Shape Defect
如图所示,这种是典型的由于光阻刮伤导致的,可以看到刮伤的地方,光阻没了,露出了部分衬底,这种缺陷看上去是连续的。括号内容酌情参考(关于刮伤,这个分析又很复杂了,就像Particle一样,每个传动的装置都可能suffer particle,那么机台中每个装置都有可能造成刮伤,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刮到哪了,是成膜前刮到衬底,还是成膜后刮到光刻胶,形貌也是不一样的,可以确定的是,成膜前衬底的刮伤后,刮伤的痕迹盖上光阻后,表现为in film particle的样子,那么这种缺陷在分布特征上是line,在形貌上就是in film particle) 上图为刮到衬底时,铺盖上光阻之后的形貌,其实这个从另外一点也可以判定是成膜之前的刮伤,还是成膜之后的刮伤,我个人经验是去看刮伤痕迹的连续性,再有就是借助光镜,小编不再细讲,给光刻的爱好者留一个帽子。好,到此为止讲了两种刮伤情况造成的line shape缺陷。 碰见刮伤,这属于非技术性问题了,基本就是各个chamber逐步排查吧,涉及到传动、抽片的每个chamber都有可能造成刮伤。 二、由于COT造成的Line Shape Defect 由COT造成的比较简单了,它其实就是光阻的结晶、或者光阻里的颗粒等在甩胶的时候,掉到了晶圆表面,然后吧啦吧啦碎掉了,一个颗粒变成了多个颗粒。形成线性的缺陷,这类是line shape中经常发生的。如果有人抬杠硬说显影过程中,有颗粒掉落(这种情况会经常有),甩开后形成了line shape,但甩开后造成line shape状的缺陷,基本上不太可能。 三、遇到这类缺陷,如何处理?
1)控片Monitor机台Process,锁定刮伤的来源;
2)COT之前的冷板shutter刮伤衬底,进行校正或者换新; 3)传动ARM异常造成刮伤,进行校正或换新; 4)CP Shutter或者cover造成刮伤,进行位置校正或者换新; 5)COT PR Nozzle结晶掉落,管路有颗粒等污染,进行泡管,clean PR Nozzle头。 综上所述,两类原因第一是针对传动装置造成刮伤,基本是ARM跟shutter等,该校正,替换;第二是旋转单元造成污染物破碎形成,进行清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