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上两个定律,我们得出在多层印制板分层及堆叠中应遵徇以下基本原则;
① 电源平面应尽量靠近接地平面,并应在接地平面之下。
② 布线层应安排与映象平面层相邻。
③ 电源与地层阻抗最低。其中电源阻抗Z[sub]0[/sub]=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2/clip_image022.gif其中D为电源平面同地平面之间的间距。W为平面之间的面积。
④ 在中间层形成带状线,表面形成微带线。两者特性不同。
⑤ 重要信号线应紧临地层。 3. PCB板的堆叠与分层
① 二层板,此板仅能用于低速设计。EMC比较差。
② 四层板。由以下几种叠层顺序。下面分别把各种不同的叠层优劣作说明。
表一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一种情况
GND
S1+POWER
S2+POWER
GND
第二种情况
SIG1
GND
POWER
SIG2
第三种情况
GND
S1
S2
POWER
注:S1 信号布线一层,S2 信号布线二层;GND 地层 POWER 电源层
第一种情况,应当是四层板中最好的一种情况。因为外层是地层,对EMI有屏蔽作用,同时电源层同地层也可靠得很近,使得电源内阻较小,取得最佳郊果。但第一种情况不能用于当本板密度比较大的情况。因为这样一来,就不能保证第一层地的完整性,这样第二层信号会变得更差。另外,此种结构也不能用于全板功耗比较大的情况。
表中的第二种情况,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从板的结构上,也不适用于高速数字电路设计。因为在这种结构中,不易保持低电源阻抗。以一个板2毫米为例:要求特征阻抗Z[sub]0[/sub]=50ohm.以线宽为8mil.铜箔厚为35цm。这样信号一层与地层中间是0.14mm。而地层与电源层为1.58mm。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电源的阻抗。在此种结构中,由于辐射是向空间的,需加屏蔽板,才能减少EMC。
表中第三种情况,S1层上信号线质量最好。S2次之。对EMI有屏蔽作用。但电源阻抗较大。此板能用于全板功耗大而该板是干扰源或者说紧临着干扰源的情况下。但在实际布线中应注意S1同S2布线应正交。
③ 六层板
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