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八成求职者曾遭遇招聘陷阱 半数人忍气吞声
眼下正是就业高峰期,大学生找工作时应格外注意“招聘陷阱”。据不久前报道,人才招聘网站英才网联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遭遇骗局。被骗后,有50%的求职者选择了“忍”,因为“维权成本高”,仅有20%的求职者会“报案”、“投诉”或“向法院起诉”。
英才网联的调查发现,网络是最容易遇见骗子的地方,其次是中介公司。骗子的欺骗形式,通常是在求职者入职后,安排与招聘时的承诺不相符的岗位及薪酬福利。招聘骗术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不说明办公地址;以其他名义收费,如培训费、工装费;不签订劳动合同;许诺的薪酬明显高于行业水平等。
智联招聘2011年推出的调查显示,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如押金、保证金、培训费、服装费等,居于招聘陷阱之首,占到了70.9%。逾五成职场人,将求职者频繁遭遇招聘陷阱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求职心切、经验不足;20.3%的人认为,劳动力市场不规范是招聘陷阱频现的原因,还有10.2%的人认为现在的骗术花样翻新,让人防不胜防。
该项调查还显示,求职者认为,避免踏入招聘陷阱的三种方式依次是,选择正规途径求职(64.1%),对用人单位信息进行仔细核实(58.2%),认清自身实力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55.0%)。
事实上,原劳动保障部曾明确规定:禁止用人单位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用;向被录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抵押金;扣押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等证件;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等行为。
然而,据新华网报道,湖南省工商部门统计显示,2010年湖南工商等部门破获的传销案件中,涉及学生600余人,这600多名被解救的学生基本都是外省高校的学生。由于传销组织在异地活动的特点,湖南高校的学生多被骗往外省从事传销,人数缺乏确切的统计。
湖南省教育厅学生处副处长欧阳增铜提醒,各高校应经常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普及求职基本信息常识,避免大学生陷入传销泥潭。
对于不少大学生遭遇过“黑中介”,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大学生应到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求职择业,认清统一的职业中介机构标志牌,避免上当受骗。此外,还要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工资待遇、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地点等。当求职意向确定后,应向中介机构索取统一印制并加盖公章的用工洽谈通知书。求职者交纳中介费后,应索取加盖职业中介机构公章的统一收费收据,中介介绍未成功可在3天之内凭收费收据和用工洽谈通知书回执要求退费。
有教育专家提醒,高校毕业生择业时,要尽可能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因为这些招聘会上的用人单位经过了严格的资格审查。如果参加其他招聘会或网络应聘,毕业生不要轻信对方对单位的描述,应该上当地工商局的红盾网查询公司是否合法注册,也可打114查号台查询公司电话,向招聘公司求证有无招聘信息发布。在详细核实对方身份及公司真假后,再决定是否前往面试。</t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