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告别人口红利 挖掘经济增长新潜力
人口红利被很多经济学家看作是中国经济能够长期保持高增长和低通胀的主要原因。但这一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凡是有墙的地方,都能找到这句冷冰冰的标语。随着拆迁速度加快,标语逐渐失去阵地,但这丝毫不减其震慑作用经过三十多年的宣讲,这句话已经深深地烙在国人的脑海当中。
在积极推进市场化的时代,生儿育女可能是仅有的一个完全坚持计划原则的领域。据统计,中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人口少生4亿。单从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来说,计划生育政策看起来是成功的。
但硬币都是有两面的,非常遗憾的是,中国长期以来花费大力气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正在显现其负面作用加速人口红利枯竭,而人口红利被很多经济学家看作是中国经济能够长期保持高增长和低通胀的主要原因。
在学术上,人口红利是指一个经济体中由人口结构变化所造成的生产和消费间的差异表现。通俗地讲,如果一个国家中能够参与劳动、储蓄多和消费少的年轻人口占比较大,就说明其享有的人口红利较多,中国恰好属于这种类型。
衡量人口红利的指标称作人口抚养比,即净消费者人口与生产者人口的比值,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前者人数明显少于后者,即二者比值较低,且在不断下降,这说明人口红利非常丰富。生产者数量多意味着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同时这部分人的高储蓄率也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大量资本。在我国,长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升人口红利提供了动力。该政策实施之后,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占比保持稳定,因此总的人口抚养比呈现下降趋势,有统计显示,该数字由1973年的78%下降至2010年38%。
但这种提升的步伐难以长期延续,当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绝对减少,劳动力供给将开始下降。有学者根据尚未披露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测算,我国的人口抚养比2013年降到最低点,之后就会上涨。据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估算,我国农村可转移劳动力数量已经从2005年的1亿左右下降至2010年的3000万左右,未来10年内将进一步下降。
事实上,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已经开始表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当中,那就是“民工荒”和民工工资的快速上涨,一些低体力要求的工种不得不放宽年龄要求。兹举一例,北京东三环国贸地区长期聚集一批推广河北燕郊地产项目的促销员,他们的促销语句多年不变:“燕郊看房有班车”、“燕郊买房送户口”,但促销员的面孔却越来越老,前些年以30岁以下的青年人为主,近年来不断被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替代,且多为女性,记者曾经见到过一位年龄超过70岁的促销员。
人口红利枯竭有着极强的政策意义,它解释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下降的背后原因;与此同时,也提醒决策者及早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眼下,伴随着人口增速下降,呼吁放宽生育政策的声音不断高涨,但目前生育政策未见明显松动迹象。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生育率在国际上已处相对较低水平,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当然,也不能忽视生育观念随着生活条件改善而发生改变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有关放松政策会带来人口激增的担忧有些多余。
在考虑能否增加新人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如何照顾将来的老人。中国将加快老龄化已经没有争议,老龄化给比较脆弱的养老体系和医疗体系带来巨大压力,所以养老制度和医疗制度的改革必须跟上步伐。
劳动力短缺是极为严峻的挑战,在这个方面需要更大的改革动力和勇气,比如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障碍,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解放更多的农业部门劳动力。</t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