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孙骁骥:坑爹的中国金牌总量与经济总量
坑爹的奥运会终于结束了。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有两件事。首先当然是刘影帝摔跤,二是中国羽毛球队为了在淘汰赛中选择选手而故意输球,结果有好几名选手被取消比赛资格。记得姚明作为央视解说嘉宾点评了这次“消极比赛”事件。他说:“我有个问题,田忌赛马只是改变了比赛的出场顺序,但马在赛场上跑的时候是全力的,我解释到这里我觉得已经可以说明我的态度了。我对运动员感到非常可惜。”
姚明此言,引起了不少共鸣。某些中国观众在为逆天的中国奥运代表团疯狂捞金感到刺激之余,似乎也意识到了金牌背后的空洞:这场体育秀除了一块块咬不动的金币巧克力之外,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唯金牌论”的观点长期左右着从中国的官方、奥运代表团、教练、队员到一般观众的心理预期。但是,恰如姚明所说:“体育在很多时候体现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公民的价值观,如果一块金牌可以超越我们的价值观的话,那我只能说我们的价值观比金牌低。”
姚明的话其实可以改写为:“一块金牌恰恰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畸形价值观”。我们之所以如此在意金牌,恰恰是由于我们的价值观里只容得下这块金牌,此外别无他物。也正因为近乎固执地追求金牌数,我们也就理所当然可以蔑视体育精神和公平竞赛,前提是只要它们阻挡中国人获得金牌。英国羽毛球运动员阿德考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直言,中国选手在大赛中互相让球,使他无法直接获得奥运入场券。阿德考克显然不了解中国式的体育精神以及这种精神背后的体制:只要能够取得领导满意的结果,过程正义与否并不重要。
这是种典型的“功利主义”哲学观点。功利主义哲学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所谓“最大快乐值”的影响。换言之,中国特色的“体育功利主义”认为,只要能取得金牌数量上的最大值,那么,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以下结论也就顺理成章了:金牌数量越多,人们越幸福。
我想任何人都能直观地察觉到此观点的谬误所在。体育竞技存在多重价值维度,金牌数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并且还是当中不大重要的一个维度。体育的首要目的是要给人带来心灵愉悦、身体的健康、团队协作精神、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在所有这些选项之后,才轮得到名次和奖牌。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金牌没有价值,而是说把获得金牌视为开展体育活动的唯一目的,这无疑是一种过于偏狭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历史学家黄仁宇曾总结中国古代社会缺乏所谓“数目字管理”,因而国家行政缺乏计划性和精确性,无法像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那样高效利用社会资源。但这个观点值得商榷的方面是,当一个国家眼里只看得见“数目字”,而罔顾其他一切价值维度时,就会发生与中国在奥运会上的表演极其类似的场景:我们可以通过国家行政动员和精准的数字化管理让运动员获得最大数量的奥运金牌,然而,奥运所倡导的公平竞争精神恰恰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缺乏的精神。在中国,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人们总是希望通过耍点什么手段“搞掉对手”,见不着半点“费尔泼赖”的影子。为什么奥运金牌这么多的中国社会连基本的体育精神——公平竞争精神都没有?这令人遗憾的事实,不都与表面光鲜的金牌数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吗?
如果我们把眼界稍放宽些,会发现这种“唯数字论”的功利价值维度还存在于中国社会的许多方面,例如政治、经济、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等。我们的GDP增长快速堪称世界第一,但中国老百姓的日子却越过越艰难;中国的学术论文数量世界第一,但学术豆腐渣更是举世闻名;中国大学数量世界第一,却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几乎没有世界知名的品牌……中国奥运会金牌第一,但中国人平均的身体素质却排名世界末流。所有这些矛盾的事实,无一不是“数字挂帅”的直接结果。
我们都很清楚,有一个口号叫做“效率”,有一个手段叫做“国有化”,有一个结果叫做“数据”。三者加在一起造就了中国奥运金牌以及多个领域的世界第一。但无论举国体育体制在捞金牌方面有多么高效,老百姓真正关心的其实是:这些诸多“第一”的构成机制是什么?我们又为之付出了什么代价?中国庞大的金牌总量让人联想到了中国的经济总量,二者数据上都很扎眼,一个世界第一,另一个世界第二。但细看数据,你会发现其构成极为不合理,所谓的庞大乃是一种表面上的“虚大”,而这种“虚大”的社会成本,往往又是由社会底层的人在承担。
在中国搞民间体育是非常艰难的,丁俊晖算是民间自我培养成才的代表,但这种个案在今天也太屈指可数了,中国运动员绝大多数还是靠计划体制和国家培养。2010年,全国在训运动员33294名,正式在编的17444名,奥运“出成绩”也主要靠这一批“吃体制饭”的运动员。他们大概相当于国企在中国经济中的优势地位,而其中有实力参与奥运夺金的,基本就属于更受政策优待的央企了。拿着纳税人的血汗钱,央企和奥运健儿们能把经济/金牌总量做得又大又好看,既给河蟹社会脸上增了光,又福利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实在没辙了,还可以学刘翔,来悲情一把,四年之后又是一位演员。
不过,反观中国体育的“民企”们,基本上是在一种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存在着,饿不死,但吃饱也不可能。因此,中国的运动员为了“做大做强”,不得不早早就放弃接受普通教育的机会,被囊括到举国体育体制当中。放在古代,这件事叫做考武举;在经济上,这大致相当于如今民营企业被收编为国有。进了体制、有了北京户口、还从组织手里分到了农妇、山泉、有点田,于是,得金的运动员们不约而同笑了,任务完成后,嫁豪门的嫁豪门,留学的留学,当官的当官。但苦逼的,还是咱这帮被动掏钱看戏的纳税人。不对,现在他们都改名了,叫矮丑穷笨撸,简称屌丝。
法国经济学家居伊?索尔曼曾批评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只考虑统计数字上的结果,完全忽视经济中“人”的价值维度。唯数字论的坑爹逻辑造就了坑爹的经济总量和金牌总量,但唯一不会被囊括进统计数据的,是你我这些含辛茹苦的普通人,或者统称“民间”。而最无奈之处在于,民间总被强奸,仿佛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普通人只不过是小数点后一串串冰冷的数字,不配具有灵魂与知觉一样。在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和金牌总量的背后,我看到的是一群孱弱而贫穷的国民、一个在各领域都抢金夺银的体制,以及依附于这体制上的混帐逻辑。
如果你会为了GDP而欢呼,那么,你就尽情为奥运金牌数欢呼吧。</t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