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提及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端手机之争,无疑就是就是苹果与三星了,这两家公司的产品都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也因此受到了自己粉丝们的支持与喜爱。
而在最近苹果发布的产品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无疑就是十周年的旗舰机 iPhone X,除了破天荒的使用了异形全面屏外,苹果还十分有魄力的将 iPhone 最近几年使用成熟的 Touch ID 替换成 Face ID,这样的做法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争议。
我们知道 Face ID 的面部识别并不是十分新颖的科技,三星在之前的产品也有配备过,只是效果一直不怎么理想,安全性能也未得到外界的赞同。为此三星选择了一台设备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方案,除了有面部识别之外,还配备了指纹与虹膜识别供用户选择。
在苹果的 Face ID 推出之后,三星与苹果的粉丝就一直在争论,到底是苹果全新研发的面部识别更安全,还是三星的虹膜识别方案更佳?最近国外一位喜欢研究各种电子设备的电气工程师就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看下他分析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使用脸部作为密码只是让人有点小兴奋
更大的问题是准确性。你的虹膜需要经过分析才能通过软件检查,因为相机捕捉到的图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你的眼睛需要有一个“最佳平衡点”。你需要在那个点度过足够长的时间来通过验证。如果没有收集到足够的数据来阻止别人随意破解进入你的手机,这个系统就没有用处了,所以这就是它的工作原理。
这是一个很好的系统,就生物识别安全而言。而对很多使用者来说,这会有效的增加他们的设备安全。只有你的眼睛数据才能让其工作,而且速度相当快。你只需要学会正确地使用它——是的,通常这项功能不起作用,是由于很多时候你的眼睛睁得太大不自然导致的。 苹果的人脸识别系统
苹果在手机上的生物识别安全问题研究上已经进入了新的领域。从发布会上苹果对其的说明就可以看到,要实现 Face ID 需要专门的环境及脸部感应器以及各种投影扫描模块、并配备特殊的深度感应镜头,以及一个非常昂贵的图像处理计算芯片,以便收集足够的脸部形状数据,获得每个用户独特的脸部识别。现在,苹果的新一代 A11 芯片和搭配的神经引擎来处理这些数据。
面部识别系统会投射出强烈的红外线来照亮你的脸。就像三星的虹膜扫描仪所使用的光一样,它是一个人眼无法看到的波长,但它非常“亮”。这就像一盏大灯——在一个宽阔的区域,会有等量的光照射到你的脸上,并且会在你的头部边缘迅速消失。
苹果正在尝试一种与传统人脸识别完全不同的东西,以及它是如何收集脸部信息的。
当用户的脸被照亮的时候,一个由红外 LED 激光器组成的矩阵会投射到你的脸上。这些 LED 灯使用的是红外线的波长,与用于照明的光线形成对比。成千上万的光点会覆盖你的脸。当你移动的时候(我们永远不能完全静止),光点就会反映出这些变化。
当你的脸被红外线灯照亮,并投射出一个光矩阵,深度感应相机就会自动收集相关图像数据。每一处的光点都被标记出来,当你移动的时候,这些变化也会被系统记录下来。这就是所谓的深度图像采集,利用调制的模式投影。这是一种收集数据的好方法,可以在任何类型的光照条件下,甚至在物体运动时显示形状变化、识别边缘检测和深度。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就可以获得用于 3D 面部重建的各种形状。
尽管苹果也做出了一些让步,以确保 Face ID 的快速和便捷,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它也有一些明显的优势。Face ID 实际上更安全,它可以收集移动数据(意味更多的数据被分析)。因为是与整个脸部进行匹配,所以相机可以使用更广阔的视野,没有“最佳平衡点”的要求。投射在你脸上的矩阵只会集中采集人脸部区域的数据,TrueDepth 深度感应相机和后台系统会验证是否正确。
Face ID 比虹膜扫描更有价值的一点在于,你的面部表情数据可以用于其他用途。使用苹果的 TrueDepth 深感摄像机系统。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已经开发出不少有趣的东西,包括自拍的新肖像模式、动画表情符号和 Snapchat 面罩。苹果已经建立了仿生神经引擎,它可以与第三方软件共享简单的形状数据,同时又不暴露用于构建安全标识令牌的数据。 哪一个功能更好?
在我们尝试之前,我们不能轻易就下达结论。
更好的说法是主观的,尤其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还没有使用过 Face ID 或 iPhone X。在身份验证方面,用户看重的是这个过程要准确和迅速。三星的虹膜扫描仪在用户点亮手机的时候,对准相应的位置就可以解锁设备。但从文字说明介绍中,Face ID 似乎更容易使用,因为它不需要锁定任何特定的位置才能工作。但对于大多人数来说,或许这两种情况都不太好,人们更希望使用指纹传感器,而 Galaxy S8 和 Note 8 都有指纹传感器。
无论你喜欢哪个,毫无疑问,苹果在这面部识别方面已经超越了别的竞争对手。搭配的一系列硬件协同工作可以建立和收集面部形状和特征的数据,再结合自己的处理系统来分析处理它,而且构建的是 3D 成像的面部识别。我很高兴看到这一水平的技术出现在移动设备上,并且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款具有未来意味的产品 iPhone X 在实际情况当中表现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