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盯上了 AR,苹果和 Google 都拿出了自己的标准
你玩过 AR 游戏吗?
增强现实(AR)是跟虚拟现实(VR)一起火起来的概念。
虚拟现实是让你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头盔)里专注一个虚拟的 3D 世界。而增强现实则是把立体形象投射到现实世界的图像之上。
在科幻作品中,AR 是更早出现的东西,从今年新版《蜘蛛侠》眼前出现的复杂图形到 30 多年前《异形 2》里殖民地陆战队员眼前浮现的简单文字,都属于 AR。
尝试过 AR 的技术公司也有很多了。没能成功的 Google Glass、针对企业市场的微软 HoloLens。
但真正火过一阵子的还是手机上的 AR——去年的 Pokemon Go,还有更早的 Ingress。
相比购买专用设备,直接在手机上用一下更方便。
手机制造商也是这么想的。
最近 AR 应用突然多了起来,上周五刚刚上市的 iPhone X 主打功能之一就是 AR,发布会上苹果演示了看起来非常酷炫的 AR 游戏,在一张桌子上玩对战游戏、用面部识别 Face ID “变脸”。
这基于苹果今年公布的 ARkit。Google 也在最近推出了类似的开发工具 ARCore。
根据多位开发者给《好奇心日报》的解释,ARKit 可以让开发者更好地调用平面信息,速度也更快。也就是说 AR 应用可以依靠 ARkit 获得更精细和流畅的体验。不过 ARCore 开放出来的文档暂时限于一部分代码,做应用开发还比较难。
Houzz iOS 版基本没有 AR 效果
相比之下,宜家和苹果合作上线的 AR 家装应用 IKEA Place 要有价值得多。授予这款应用所有必要的权限之后,首先要拿着手机在房间内四处走动,让摄像头对准地面,当画面中出现密密麻麻的黄色圆点时,就意味着程序已经识别除了地板的大概位置。
在实际使用时,如果你家里的地板没有什么纹理,或者室内光线不太好,会严重影响这款应用的水平面识别。如果铺着带有图案或花纹的地毯,则识别速度很快。
这个水平面在所有 AR 应用或游戏里都非常重要,它是得以承载虚拟物体的基础。
IKEA Place 这款应用内置了上百款宜家家具的 AR 模型,包括沙发、躺椅、书桌、落地灯等种类。随便选一款家具,就能“从天而降”显示在画面中。单指拖动可以改变模型的位置,双指拖动则是调整方向。但是不能通过双指缩放来调整模型的大小。
这种设定可能是因为,开发者希望在 AR 世界中呈现跟实际家具相同大小的模型。但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地板识别过程存在偏差,会给后面的所有模型带来尺寸上的误差。而这些误差通过调整模型的位置和方向是修复不过来的。
经过我们的测试,在地板纹理不明显的房间,使用 AR 功能时经常会遇到超大号家具模型的情况,甚至超出了房间本身的范围。这可能跟摄像头识别水平面的算法有关。
整体来看,IKEA Place 和亚马逊都是从促进销售的角度出发,各自开发了 AR 家装的功能。它们的可玩性都比较有限,很多时候也没办法提供可靠的家装建议。
如果你不喜欢这两个卖货的应用,可以试试 Housecraft。
从体验上讲,Housecraft 识别地平面的速度更快,而且支持精确调整模型大小。这样就能根据室内的犄角旮旯来选择模型。
它的缺点是,模型种类相对较少。
看人体结构、认星座,学点东西用 AR 会更直观
增强现实对于虚拟场景、物体能加强其立体观感,这对于一些教育类应用的效果有不错的提升,这虽然是个较为小众的领域,但新技术在这里确实有不错的表现。
例如 JigSpace(iPhone)就比较好地呈现出科普模型的趣味性。应用内置了多种 AR 物体模型,从人体生理结构、古代武器,到地质地理等。
当 AR 模型悬停于到桌面上方,点按屏幕右下角的箭头,用户可以查看人脑、闹钟等各个结构,应用内的文字会提供更详细的说明,还会有爆炸图展示其内部构造。在操作上也便于不同视角进行观察,用户可以用双指进行缩放,单指操作旋转。
对于学生用户,这些应用的价值在于展示模型更加直观,或许可以让他们更快地学到东西。需要注意的是,在加载部分体积稍大的模型时,JigSpace 识别平面会需要更多的时间。
我们还试了一款名叫 Math Ninja AR(iPhone)的增强现实算数应用。
它也需要借用一个桌子作为平面。游戏设计为闯关制,每一关都包含一系列四则运算的算术题,游戏者需要从 AR 场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另外一类跟自拍、人脸拍摄关系不大。像 Holo(iPhone/Android)这种单纯展示虚拟 3D 形象的只是看起来有趣,它可以在真实世界里投放一个运动中的虚拟老虎或者拳击手,配合其他人的动作、真实世界的场景录制视频或拍照。
在现实世界里画上几笔,但又不会真的留下印记
画画可以看作是新技术面向艺术爱好者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努力,手机、平板、虚拟现实头盔里都有不错的画画工具,增强现实平台上也有。
如果你在手机上画画的能力不错,iPhone 上的 World Brush(iPhone)和 Paint Space AR(iPhone),Android 手机上的 HoloPaint(Android 手机)都可以让你在周围世界上涂抹,可以挑选合适的颜色、笔尖粗细等。
相对来说,讲究色彩和压感力度大小的 World Brush 较为推荐。Paint Space AR 在画画精细程度上不如前者,但购买更多内购之后,可以用上更多的特效。
游戏更立体了,但扫描桌面是一个负担
游戏看上去适合利用新的 AR 技术,能让游戏内的场景、物品的 3D 感更强,体验应当是更好的。
说到 AR 游戏,想到的游戏名单里至少会出现这两款知名的游戏 Pokémon Go 和 Ingress(iPhone/Android 手机),开发商是同一家公司。Pokémon Go 是一款是在真实场景中捕捉虚拟宝可梦、并以宝可梦作对抗的游戏,但在国内没法玩。
Ingress 是一款将真实世界的场景、玩家的移动,放入到虚拟场景中的游戏,需要 Google 账户登陆,但在国内拥有相当数量的拥趸。
Ingress 将用户所在的位置跟虚拟世界进行链接,将玩家划分成蓝绿两个阵营进行对抗,并需要玩家实际到达攻击目的地的位置,才可以对周边的目的地进行攻击、占领和维护。Ingress 两大阵营也有相当多的线下活动,举行类似战役一样的攻击和防守。
跟 Ingress 一样用到了更多真实世界数据的,是一款侦探题材的游戏 Silent Streets(iPhone/Android 手机)。玩家需要使用摄像头、实际的走路来寻找线索,推进游戏的发展。本身游戏的故事性不错,只可惜暂时还只有英文。
在 Pokémon Go 游戏大热后,出现了不少类似的模仿作品,但都做得不怎么样。另外就是这批新的、用了苹果 ARKit 的游戏了,我们评测了其中的 8 款游戏,包括了面向孩童的游戏 Thomas & Friends Minis(iPhone)。
不过,有个比较糟糕的体验来自于第一步,扫描、确定平面。即便是 ARKit 加强了调取平面信息的能力,但在室内环境测试中,花比较多的时间扫描平面后仍有不小的可能性是确定不了平面,这算是目前 AR 游戏的通病。
另一方面的问题来自于交互上的差异性。因为 AR 需要用到摄像头,玩家无法将手机平躺在桌面后进行游戏。更多情况下,玩家只能使用一只手来进行游戏的操作,也就是说比较复杂的、需要双手的交互就比较难了。
在测试下的一堆游戏中,目前一些休闲类的小游戏看上去还不错,例如 Stack AR(iPhone/Android 手机)。这款垒积木游戏最近增加了 AR 模式,可以在真实环境中投射出一块块积木,最后展示出一个等比例的积木塔,Android 手机版本还没有增加 AR 模式。
相似的休闲游戏还有 AR Basketball(iPhone),一个投篮游戏,让玩家在实际环境中模拟投篮,可以控制跟篮筐的距离和投篮力度大小、方向。以及 Splitter Critters(iPhone),利用切割、再拼接将主角移动至不同地方的游戏。
左边是 Stack,右边是 AR Basketball
另外一些游戏中本身就用到了 3D 的场景,例如欧几里德之岛(iPhone)、悠梦(iPhone),在投射到真实环境中后,其 3D 效果还是挺真实的。但因为欧几里德之岛本身的场景较为复杂,切换到 AR 模式也需要扫描室内多个平面才可以用。在玩悠梦时,因为有时在 AR 场景中物体变得过小,交互反而变得困难。
欧几里德之岛
面向孩童的游戏 Thomas & Friends Minis(iPhone)在加入了 AR 模式后,倒是更接近于桌游的体验,不过在游戏性上并没有太多的提升。
可以看到的是,这些游戏开发商相对谨慎。评测的应用中很多出现的情况是,在原有的游戏基础上增加 AR 模式,并引导用户如何对平面进行扫描。
用在运动应用里,AR 大多和运动本身关系不大
AR Runner (iPhone)是一款室内室外都能使用的 AR 场地竞走游戏。
游戏开始后,摄像头会被启动并在真实场景中布置好计分点。按照提示通过计分点会得到奖励。
AR Runner 还设置了不同的游戏模式。比如 30 秒内通过计分点越多的人排名越靠前,以及绕开敌方路线和墙壁击打模式。
从游戏概念上,这款 AR Runner 跟 Ingress 有一些相似性,但玩法更简单也更即时。
玩 AR Runner 时一定要注意周遭环境,小心不要撞到人或车,也不要被地面上的障碍物绊倒。
如果你喜欢骑行,还可以试试国外开发者做的 Fitness AR。
这款应用能根据手机记录的骑行路线信息,在一张 AR 地图上重新绘制出来。
用手机找到一个平面之后,Fitness AR 就会将骑行起终点、路线及地形图立体地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