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hdy 于 2025-5-22 00:27 编辑
5月19日,据路透社援引The Information报道,英伟达(NVDA)正在就投资量子计算初创公司PsiQuantum进行高级谈判。回想两个月前路透社的独家报道称,PsiQuantum正在以60亿美元的投前估值从包括贝莱德在内的投资者那里筹集了至少7.5亿美元。 此前,在3月份的GTC量子日上,PsiQuantum是黄仁勋在英伟达大会炉边谈话中重点介绍的十几家量子初创公司之一。英伟达在GTC 2025上宣布成立英伟达加速量子研究中心(NVAQC),这次又开设了量子AI技术全球商业研发中心 (G-QuAT)。 英伟达也会继续将上述传闻中的投资延续投入到量子计算,其中包括其cuQuantum软件开发套件、QODA混合系统框架以及在波士顿开设的新量子研究实验室。 当时两件事看似毫无关联,但今天再看,时间点上的巧合似乎有点多? 来源:英伟达
不管他们怎么沸沸扬扬的闹,不能否认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哪怕至今),关于量子计算机实用化的时间,黄仁勋本人以及其他量子业内人士,基本没有达成过共识,也没有人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能实现。你一言我一语间搞得量子二级市场和行业风评反复无常,一边出现多个冠名“全球首个”的技术,一边还说“还要很久、还不现实”之类的言辞,一边又倾注大量成本,这些是平衡的吗? 所以,综合英伟达和PsiQuantum两家公司的情况,以及黄仁勋在量子领域的一系列动作,我们提出以下三问:
量子计算能投?传统半导体巨头跨界布局“AI+量子计算”概念热潮后,“量子计算”是否值得继续投入成为大家最近频繁反思的问题。当然,如果你问英伟达:量子计算还能投吗?对方肯定会说:能。 在5月19日COMPUTEX 2025的主题演讲中,黄仁勋预测,未来所有超级计算机都有量子加速部分,超级计算机将拥有GPU、QPU(量子处理单元)和CPU。 英伟达准备投资PsiQuantum的消息,除了公司合作之外,还揭示了量子计算与AI融合的发展趋势。传统半导体巨头跨界布局量子计算,不仅打通了先进计算的上下游产业链,更预示着未来计算力竞争将在经典计算、AI 和量子计算三个维度展开。 毕竟AI是指数增长,而不是直线。 “AI的红利期还有几年?”(以下内容不解释“红利”二字) 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5月15日的TED主舞台上发表演讲,根据专业人士总结,认为这场演讲用12分钟传递了“AI的红利期还剩3年”的信息。他说AI算不动了,是因为电力不够了。 来源:领英
虽然施密特讲的是大模型“规划阶段”背后的电力代价,但我们能从中提取到的内容是“该阶段大模型的计算需求至少增加了100倍,也可能是1000倍”,模型越聪明,越需要大算力。而且,反过来看,量子计算(QPU)的加入也许可以帮助AI缩减CPU\GPU计算所耗费的电力。 从上述两个角度来看,AI+量子计算,也就是老黄说的QPU是值得发展的。 既要又要? 在明确了老黄这一次“AI+量子”的潜在价值后,我们回到“英伟达正就投资PsiQuantum进行高级谈判”这件事上,这笔投资也许有助于英伟达在后经典计算这个不断增长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因为摩尔定律的局限性正在日益挤压传统晶体管微缩带来的性能提升。尽管老黄此前曾表示,实用型量子计算机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但该公司已悄然扩大其在量子技术领域的影响力,最近又收购了Alphabet分拆出来的量子软件公司SandboxAQ的少数股权。 英伟达既要AI又要量子。但是关注量子的都知道,大家对PsiQuantum褒贬不一。PsiQuantum因为各种复杂的因素被长期诟病,比如目前为止该公司尚没有构建出一台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却是业内获资最丰的公司之一,聚集的资源与所实现成果未能成正比;两次将原有的技术承诺延期,这种行为似乎与一家**公司的成长相悖;总部在美国,但资金更多来自澳大利亚……那PsiQuantum到底有什么值得英伟达投资的呢?是有什么尚未对外公布的秘密武器吗?
来源:PsiQuantum
技术方面,英伟达之所以押注PsiQuantum,是因为后者在构建可行系统方面取得了技术进展。据《R&D World》报道,PsiQuantum在一篇发表于《Nature》正刊的论文《可制造的光子量子计算平台》中称实现了超低损耗氮化硅波导,这是光子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公司演示了低于每厘米0.1分贝的传播损耗,这一性能水平降低了光子系统中最重大的挑战之一:在光子穿过波导和组件时保持量子比特的相干性。这篇论文还详细介绍了一种模块化架构,支持量子比特的生成、操控、联网和测量等关键操作。
来源:PsiQuantum
商业方面,PsiQuantum获得过多项公共支持计划的支持。伊利诺伊州已承诺投入超过5亿美元,在芝加哥南区建设一个量子园区,PsiQuantum将成为该园区的主要租户。这项投资与美国为保持其在新兴量子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应对来自中国和欧洲日益激烈的竞争而做出的更广泛努力相一致。去年,澳大利亚宣布向PsiQuantum投资9.4亿美元(约合6.17亿美元),用于在布里斯班建造世界上第一台可商用的量子计算机项目。 不过,如果PsiQuantum没有秘密武器,那也许说明这家公司的游说实力强大,英伟达投资,可能一是看好它采取的光量子技术路线,二是相当认可它的商业价值。 光量子计算是以光子偏振/路径自由度编码量子比特,通过线性光学元件(分束器、波片)和 Hong-Ou-Mandel干涉实现量子逻辑门,依赖纠缠光子源(SPDC)与单光子探测器完成测量。它具备“光子能够长时间保持相干、光子难与其他微观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在常温环境下也能保持系统稳定运行”等优点, 是现有主流可扩展的技术路线中首个达到百量子比特规模的技术路线,也被视为是最有希望实现百万量子比特的解决方案之一。
英伟达量子计算的发展如何?
掷地有声的前提是有真本事,说了半天要做量子计算,结果就是去投资一家饱受争议的公司? 之前的英伟达量子日上,老黄对自己的言论能如此剧烈地影响市场而感到惊讶,还开玩笑说“当股票下跌的时候,我甚至都没意识到这些公司是上市公司”。看得出来,他对于外界的看法非常在意,也急于重塑,反反复复的言论导致“量子计算的发展看起来跌宕起伏”。 如果抛开外界的言论,英伟达的量子计算实际发展到哪一步了?之前黄仁勋曾多次提到,英伟达不制造量子计算机,二是建立的是所有量子计算机所需的「平台」。 不过,这次对PsiQuantum的投资也是英伟达首次直接投资一家物理量子计算机的公司,标志着其量子计算立场的转变,同时英伟达“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战略重心也可能在发生倾斜。 来源:英伟达
5月18日,英伟达中国官网宣布开设量子AI技术全球商业研发中心 (G-QuAT),该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专用于量子计算的研究超级计算机ABCI-Q,支持实现前所未有的量子GPU计算规模有望增强AI超级计算机,解决医疗保健、能源和金融等行业中一些全球最复杂的挑战,并且朝着实现实用化加速量子系统迈出重要的一步。 这台超级计算机由日本AIST打造,搭载2020块NVIDIA Hopper GPU,并通过NVIDIA Quantum-2 InfiniBand网络平台实现高速互联。该系统集成了NVIDIA CUDA-Q™,是一个开源混合计算平台,用于协调运行实用化、大规模量子计算应用所需的硬件与软件。
来源:英伟达
ABCI-Q的AI超级计算集成了富士通的超导量子比特处理器、QuEra的中性原子量子处理器和OptQC的光子处理器,从而实现了跨多种量子比特架构的量子-GPU混合计算任务处理。 英伟达计算机辅助工程、量子计算和CUDA-X™高级总监Tim Costa表示:“量子硬件与AI超级计算的无缝耦合,将加速实现量子计算惠及全人类的愿景,英伟达与AIST合作促进量子纠错和应用开发等领域的进步,对于构建实用化的加速量子超级计算机至关重要。” G-QuAT和AIST副总监Masahiro Horibe也发表观点称“ABCI-Q将助力研究人员攻克量子计算技术面临的核心挑战,并加速推进实现其实用化用例。其中搭载的英伟达加速计算平台,将帮助科学家试验推动量子计算所需的‘垫脚石’系统。” 此外,G-QuAT还计划建立一种评估方法并引领其标准化,以增强高性能材料/组件供应链的弹性。通过各种举措,G-QuAT促进了先进融合计算技术的社会化实施,旨在构建一个全球商业生态系统,以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创造新市场,并从中受益开拓售后市场。 最后,就像潘建伟院士说的那样,“让量子计算的热度降一降”。尽量规避各公司通过过度的承诺吸引大量资本和关注,最后导致不切实际的期待。用持续的投资带来更优异的量子设备,它们能比传统计算机处理更多信息、速度更快、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