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8英寸(100)取向Si衬底上生长1000nm和180nm的热氧化层。三种电极材料,A类电极为蒸镀20nm Ti/100nm Pt,炉管550℃退火促进形成Pt(111)取向。B类电极为溅射3nm Ti / 15nm TiO₂ / 100nm Pt。C类电极为3nm Ti / 15nm TiO₂ / 100nm Pt / 2nm TiO₂。RF溅射沉积1000nm PZT,采用300mm陶瓷靶,过量铅,Zr/Ti = 53/47,机台为Oerlikon Clusterline 200,溅射功率2 kW,卡盘温度分别为550℃、600℃、700℃,热电偶检测晶圆表面实际温度为450℃、460℃、525℃。用于压电测试的上电极为Cr/Au,e31,f采用四点弯曲法,d33,f采用消除衬底影响的双束激光干涉法(DBLI),测试系统来自aixACCT systems GmbH。 沉积温度升高,由于PbO蒸发,导致薄膜中Pb含量降低。蒸镀TiPt电极上沉积的PZT铅含量较低,这可能是由于缺乏TiO₂阻挡层,Pb沿电极层扩散所致。
在550°C的卡盘温度下,除钙钛矿相外,三种底部电极均明显观察到大量亚稳态非压电相。该相优先于钙钛矿相形成的原因,被归因于该工艺条件下基板温度不足。 与550°C制备的薄膜相比,在600°C下所有类型电极的二次相峰几乎完全消失。在溅射Ti/TiO₂/Pt/(TiO₂)电极上,甚至可以观察到烧绿石相的完全缺失。除了蒸镀Ti/Pt电极上沉积态PZT薄膜(a)外,XRD 600°C图谱中还包含了蒸镀Ti/Pt电极上退火后的PZT薄膜(d)。此处沉积态PZT薄膜中检测到的烧绿石相小峰完全消失;此外,两种薄膜均显示出明显的(111)-PZT衍射峰。相较于沉积在550℃,在溅射Ti/TiO₂/Pt电极上600°C制备的薄膜显示出强度较低的(100)衍射峰。在Ti/TiO₂/Pt/TiO₂电极上,(111)晶面以及(100)晶面的PZT衍射峰均出现减弱,尽管次生相的含量也有所减少。 在蒸镀Ti/Pt底电极上沉积PZT时,700°C的卡盘温度再次导致非压电相的出现。这种优先形成次生相的趋势在溅镀Ti/TiO₂/Pt/TiO₂电极中同样可见,尽管程度较轻。然而,采用未添加TiO₂种子层的溅镀Ti/TiO₂/Pt电极制备的PZT薄膜,其(111)晶面衍射峰强度是所有700°C制备PZT薄膜中最强的,且未出现任何(100)晶面取向或次生相特征。
1μm PZT的大信号响应,激励电压25V。DBLI测的蝴蝶曲线和PV电滞回线如下图。对于沉积在溅射Ti/TiO₂/Pt, 溅射Ti/TiO₂/Pt/TiO₂,蒸镀Ti/Pt电极和蒸镀Ti/Pt退火处理后的PZT压电系数d33,f分别为101 pm/V, 75 pm/V,69 pm/V和81 pm/V。
溅射Ti/TiO₂/Pt, 溅射Ti/TiO₂/Pt/TiO₂,蒸镀Ti/Pt电极和蒸镀Ti/Pt退火处理后的电极上生长的PZT,在1kHz 1V小激励信号下的压电系数分别为99 pm/V,93 pm/V,65 pm/V 和72pm/V。前三者在25V饱和电压下的相对介电常数分别为1111,1695和1698。
溅射Ti/TiO₂/Pt, 溅射Ti/TiO₂/Pt/TiO₂,蒸镀Ti/Pt电极和蒸镀Ti/Pt退火处理后的电极上生长的PZT的e31,f分别为-13.8 C/m²,-12.6 C/m²,-8.8 C/m²和-11.8 C/m²。
卡盘温度600℃,在Si/SiO2/Ti/TiO₂/Pt上生长的(111) 取向的PZT,表现为纯钙钛矿相,d33,f为101 pm/V,e31,f为-13.8 C/m²,相对介电常数为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