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组件/半导体] HBM热潮下的关键拼图:TCB键合机的全球争霸战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昨天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随着AI大模型和高性能计算需求爆发,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对HBM的采购量急剧攀升,内存厂商的HBM产能早早被预订一空。尤其是SK海力士,凭借在HBM市场超过70%的市占率,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产业最大赢家之一。
然而,在这股HBM热潮背后,一种名为 “TCB(Thermal Compression Bonding)热压键合机” 的关键设备,正悄然决定着整个HBM产业链的天花板。过去一年,无论是SK海力士、美光,还是三星,都在加大此类设备的投资力度,使得更多设备厂商得以借助AI浪潮分一杯羹。
什么是TCB?
我们先来了解HBM芯片封装中用到的关键连接技术。
传统的倒装芯片(Flip Chip)封装中,芯片会“翻转”放置,使其焊料凸块(C4 bump)与基板上的焊盘对齐,整体组件被放入回流焊炉中,加热至约200–250°C,使焊料熔化,从而形成电连接。
但随着芯片互连密度不断提升,焊点间距缩小至50微米以下,这种方法逐渐遇到瓶颈。芯片与基板因热膨胀系数(CTE)不同,导致热应力产生的变形,加之焊料在熔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焊料桥接”现象,进而引发短路与连接失败的问题。
TCB键合技术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它通过加热压头,对芯片-基板连接点进行局部加热,同时施加压力,使得焊接过程更精准稳定,避免整体加热引发的热失配。工艺温度一般在150°C至300°C之间,压力范围为10–200MPa,适用于更高密度、更小间距的先进封装场景。
此外,TCB技术支持极高的接触密度,某些工艺中每平方毫米可达10,000个焊点,但也存在产能上的短板:其单机每小时处理量仅为1,000–3,000颗芯片,远低于传统倒装封装的10,000颗以上。
不同厂商的工艺选择
目前,三星与美光在HBM后段封装中采用的是 TC-NCF(非导电胶膜) 技术。该工艺通过在每层DRAM之间嵌入NCF,并结合TCB设备进行加热压合,实现焊点连接并固定芯片。
SK海力士曾在HBM早期版本中也使用TC-NCF,但自HBM2E开始转向了 MR-MUF(Molded Reflow-Mold Underfill) 工艺。MR-MUF采用“临时加热连接 + 回流焊接 + 模塑填充”的三步流程,通过环氧模塑料渗入芯片间隙,提升结构强度和耐污染性。
根据SK海力士说法,MR-MUF的热导率约为NCF的两倍,显著提升工艺效率与良率。
无论选择哪种工艺,核心的TCB键合设备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摩根大通预计,TCB键合机市场将在2024年达到4.61亿美元,并在2027年跃升至15亿美元(约2.16万亿韩元),三年内增长逾两倍。

六强争霸:韩美半导体领跑
当前全球TCB键合机市场呈“六强争霸”格局:
  • 韩国:韩美半导体、SEMES、韩华SemiTech
  • 日本:东丽(Toray)、新川(Shinkawa)
  • 新加坡:ASMPT

其中,韩美半导体凭借与SK海力士的长期合作,占据了HBM领域的头部位置。自2017年起,韩美便与SK联合开发TC键合机,并随着后者成为英伟达HBM独家供应商,韩美的地位水涨船高。2023年,其营业利润暴涨639%,达到2554亿韩元。
除了巩固与SK的合作,韩美半导体也积极拓展客户。2023年,其成功将美光纳入客户名单,替代了原本使用新川设备的供应链。2024年4月,韩美更从美光获得了约50台TCB键合机的订单,订单规模为去年的两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光采用的TC-NCF工艺对设备头部结构要求更高,其订购设备的单价比SK高出30–40%。
CLSA预测,虽然韩美当前有74%的TCB销售额来自SK,但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降至40%,客户结构将进一步多元化。
韩国内战:韩华SemiTech搅局
与韩美半导体针锋相对的,是同样来自韩国、背靠韩华集团的 韩华SemiTech(前身为“韩华精密机械”)。
早在2020年,韩华就开始布局HBM相关设备,并成功与SK海力士签下供货合同。2024年,其累计向SK交付12台TCB键合机,总金额达420亿韩元。
不过,韩美半导体对此强烈不满,认为韩华设备存在专利侵权及技术泄漏问题,且价格比其原有设备更高,缺乏合理依据。作为报复,韩美将对SK提供的客户服务从免费转为收费,并将设备供货价格上调28%。
SK则回应称,每家厂商合同条款根据附加选项不同而定,并非对韩华给予“溢价”。韩华方面也强调其设备的自动化系统与维护便利性表现突出,能够支持8–16层堆叠,完全匹配SK工程师的需求。
新加坡:ASMPT崭露头角
新加坡厂商 ASMPT 近年来也加快了在HBM设备市场的渗透。
据韩媒报道,SK海力士在HBM3E 16层产品开发中引入了ASMPT设备,并在“CES 2025”展会上首次展示其所制造的产品。据称,ASMPT设备在多层堆叠工艺中表现优异,SK目前已部署30余台用于测试。
SK将这套新工艺命名为 hMR(heated Mass Reflow),主要针对更薄、更容易弯曲的芯片结构。随着HBM4时代临近,具有高通用性和良率保障能力的HBM3E产品可能会继续维持长期需求。
此外,在新一代 无助焊剂键合技术 上,ASMPT与同样来自新加坡的 K&S(库力索法) 正在角力:
  • K&S采用甲酸处理去除氧化层,但存在残留风险与产能问题;
  • ASMPT则采用等离子清洗,产能高但流程更复杂。

这场新技术之争,也将决定未来谁能在HBM设备市场中占据先机。
三星的低调转向
作为HBM三巨头之一,三星电子则悄然完成了TCB设备供应链的“自我革命”。
过去,三星主要从子公司 SEMES 与日本 新川 采购TCB设备,但近年已逐步将采购重心转向SEMES,并全面替代新川产品。业内人士指出,新川设备仅用一台电机驱动双焊头,规格落后,不再适应8层以上的堆叠需求。
三星已将SEMES设备应用于包括HBM2E在内的多个制程,并以此保障对华为及中国GPU厂的4层HBM供货。尽管SEMES 2023年的半导体设备营收下滑,但如果其成为三星TCB设备的独家供应商,后续业务有望强势反弹。
至于韩美半导体向三星供应设备的可能性,业内普遍认为前景不乐观。
随着HBM不断迈向12层、16层甚至更高堆叠结构,TCB键合设备正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决定产业效率与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韩国双雄、日系老将、新加坡新锐,谁能最终成为这场高精度、高门槛、高利润“接触游戏”中的王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hdy

600

主题

345

回帖

651

积分

二级逆天

积分
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