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2011年坚守至今,只想做存粹的技术论坛。  由于网站在外面,点击附件后要很长世间才弹出下载,请耐心等待,勿重复点击不要用Edge和IE浏览器下载,否则提示不安全下载不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10|回复: 0

大风起兮云飞扬 —记2011年的中国云计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4-5-26 18:39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5734

    主题

    189

    回帖

    402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22

    社区居民终身成就奖宣传大使奖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11-4-28 12: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文/常政
    云计算,如何落地?扣问2011年的中国云计算,这是业界最为关切的问题。近几年铺天盖地的宣传,云计算的技术体系、产业意义大家早已耳闻能详,只是它总是飘在高处,在一个“概念逻辑”里自圆其说,所以大家更关心的,是云计算能否真正脚踏中国的土壤,走出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时值云计算产业精英的盛宴——中国第三届云计算大会召开之际,《程序员》记者采访了在中国吃了第一口“云计算螃蟹”的实践者、探索者,希望他们的历程和体验,能帮助大家理解当下中国云计算产业的现实之旅。
    转型期的机遇
    从政府的角度,对云计算的重视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0年10月出台的“十二五规划”明确将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为发展重点,而同期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则圈定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这5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工作,来促进云计算的落地实施。这样随着中央的支持,地方发展经济和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目前国内已有数十个城市将云计算确定为重点发展产业,比如北京的“祥云工程”、上海的“云海计划”等。据赛迪顾问的研究报告,中国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从2009年的92.2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06.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7.4%。
    这样的云计算大势下,自然会诞生一批弄潮者。比如国际IT巨头们,他们摸爬滚打中国市场多年,嗅觉灵敏,加上来自云计算的发源地,所以通过他们大刀阔斧般的技术市场战略,不仅可以考察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也可一窥中国云计算将来的局势。
    2011年3月,IBM 在中国召开的年度策略发布会上,紧扣中国“十二五规划”,强调信息产业的“智慧的转型”,而云计算是他们的实施利器。记者获悉,目前IBM中国开发中心(IBM China Development Labs,CDL)已经帮助各地的中国企业和包括国家试点城市在内的众多地区实现 “行业云”的落地,其中包括:电子商务云(无锡)、物流云(宁波)、金融云(杭州)、智慧城市云(北京、东营等)。
    IBM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表示:“行业云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中国有非常好的布局,在每一个区域、每一个政府都有自己重点行业的方向,比如在宁波、长三角是物流,在苏州是制造业,在杭州是电子商务,在上海是金融,而北京则在政务等各方面有一定的重心。我们怎么把这些行业的需求用行业云的形式实现整体的提升?我们跟无锡市政府合作打造了电子商务云,跟宁波政府一起合作物流云,将来我们还会在杭州和上海打造金融和电子商务云,以及各类制造业云等。这样通过集聚的效应,我们可以在行业云上面选择最优秀应用的软件,以云的形式来提供,然后建立最标准的流程。比如在银行当中,证监会就应该对这样的流程进行考核,并通过这些形式共享资源,来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这将是跨时代的飞跃。”
    IBM可谓入驻中国的国外云计算厂商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熟悉中国政治,能从一系列重大的产业政策里敏锐地嗅出潜在的商机,并迅速抢占市场。
    当然,对于外商而言,云计算技术应用的本地化也是一道门槛,对此VMware深有体会。VMware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李严冰说:“作为外商公司,代表着一些国外先进的技术。所以这些技术的本地化,是我们公司非常重要的策略。云计算牵涉很多政策性的内容,比如说你的数据中心建在哪儿,这些数据中心内部的数据和应用该符合什么样的政府规范等。所以我们希望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中国式的企业。我们正在做这几个尝试:第一,开发本地的核心技术,我们开发的技术,很多都在中国注册了知识产权。第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中国云计算云服务将来的设想,是通过与中国本地的partners 结成非常深层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不是说简单的分销商或系统集成的关系,而是深层的技术合作——在研发团队级别的合作。这样联合打造出来的产品,首先会是一个中国产品,其次它对于本地市场的需求有着很好的支持。这也是我们研发中心现在一个很重要的使命。”
    云基地:产业链的竞争
    外商纷纷抢滩中国云计算市场之际,本土弄潮者不甘示弱,他们更理解中国国情,也不乏国际视野。宽带资本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家,他们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花5亿巨资投入的北京云基地,其投资的10家公司涵盖了云计算产业链各个环节中的行业主导企业,包括云箱(云计算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器、瘦终端等硬件产品,还有云计算操作系统、虚拟化管理系统、智能知识库等软件产品,再加上视频云应用以及系统集成服务,可以提供云计算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宽带资本的创始人田溯宁,相信业界不陌生,从亚信科技到网通,再到宽带产业基金,在中国IT近20多年的发展史里,始终处在风口浪尖般的最前沿。而如今他将宝押在了云计算上。原网通国际总经理、现北京云基地董事长赵安建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田总几年前就关注云计算在国外的发展,也亲自去走访了一些国外的知名企业。他对国内的IT行业一直都有很独到的判断,包括从技术的发展和需求以及云计算对未来IT、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因此他认为这是我们需要去做的下一件大事。”
    由于10家基地云计算公司均由一家投资,所以其管理上也别具特色:据介绍,云基地专门设立了一家基地管理公司,统一管理10家公司的法律、财务、行政、人事、对外关系等事务,销售则以基地的系统集成公司天云科技为主,其他分公司主要专注于各自的业务领域。赵安建说:“这是我们这个云计算产业链里比较独到的地方,首先它使各个公司能够聚焦在业务发展;其次加强了我们云基地的品牌凝聚力。我们将这叫共享服务模式。”
    关于宽带资本将云计算产业链整体打造的原因,赵安建说:“云计算是个很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产业链每个节点方方面面的呼应。不管是市场还是技术、产品上,形成产业链般的布局,对于整个云基地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特别是在云计算刚刚开始的时候,它能够集中从人才、技术以至产品各方面,具有高度的聚合互补的优势。”
    赵安建认为,事实已经证明,正因为他们采取了这样的模式,对云基地产品研发和业务的发展、云计算市场的拓展,都起了非常有利的支撑作用。比如云基地已经成功地推出了国内第一套加电运行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云箱;2010年12月,云基地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云计算服务器“超云”,目前中移动、电信、淘宝、奇虎等知名厂商已经在测试和使用;此外,云基地还创立了中国电力行业的第一个“云计算仿真实验室”。据悉,中国云计算领域的第一张订单——浦东软件园的云部署项目也由他们中标。北京云基地,正在加速“云计算落地”的进程。
    产业需要“云思维”
    北京亦庄云基地,在中国各大云计算基地里宛如一朵奇葩,不仅因为它的产品已经在逐步推广和应用,更在于它的发展模式很难被复制——因为很难找到像田溯宁这样拥有深厚的政商界资源、有科技战略眼光的领军人物。但是北京云基地产业链模式所体现的强调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的经营模式,值得业界去借鉴。
    来自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王康弘将这种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共赢的思路称为“云思维”。他说:“云计算的本质思路,实际就是共存。以电力网做比喻,电力网的存在只会让更多的电力企业活得更好。”王康弘以餐饮业为例说:“一条街如果只有一家孤零零的店,往往生意不行;相反一条车水马龙的街,两边全是餐饮店,往往都是门庭若市。地理信息产业也一样,云计算会带来一种群聚效应,使得用户们各取所需。”
    但现在中国各行业解决方案厂商的思维还是比较传统,而且各自为战。这样的局面下,作为国内最大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商,超图软件的策略是先修好自己的内功,蓄势待发,为未来的云计算服务奠定根基。王康弘表示:“我们的云计算策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把基础软件平台进行改造,能满足第三方开发云GIS应用需要,目前这部分工作基本完成,超图软件已经先后和红帽、IBM、微软等国际著名云计算厂商合作,使得自己的核心平台能在国际主流的云计算架构上运行起来,以便大家可以在通用的云计算环境下开发自己的应用。第二步,我们也会做专门的地理服务平台,提供针对性的云GIS服务。”王康弘认为,在云计算大潮下,超图软件会从传统软件型企业走向服务型企业。王康弘说:“尽管前两年SaaS在中国的应用并不理想,但这是‘云’一直悬在空中的缘故,那时云计算的环境和技术条件还不成熟,但现在局面已经大为改观,只要提供切实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SaaS一定会兴盛起来。”王康弘透露,今年9月,超图软件将正式对外详细颁布其在云计算领域的实质性成果。
    看来,超图软件面对云计算,走的是一种“广积粮、缓称王”的路线,而这种“未雨绸缪”般的策略在国内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比如新浪,立足于解决对云计算的内需,然后逐步向社会开放。
    切入最擅长的领域
    新浪研发中心平台部总监童剑接受采访时表示:“云计算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从新浪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必然要切入的领域。新浪随着业务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本身对云计算逐渐产生了技术架构上的需求和经济管理上的需求,所以我们的战略是先立足公司内部的需求,提高公司资产的利用率和管理能力,为公司内部产品做好一个支撑,随后再去考虑商业化的可能。”
    目前新浪用于内部支撑的云计算产品有SAE(Sina App Engine)、云存储,即将推出的是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SAE目前在业界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它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已经投入使用的云计算产品之一,现在新浪微博上70%的第三方应用都是基于SAE。据童剑回忆,SAE的雏形诞生于2006年由新浪研发的动态应用基础服务平台,2007年在公司内部大规模使用后,他们发现无论从成本节约,还是开发效率上,均给新浪公司带来很多益处。时值云计算在西方兴起,尤其Google推出了功能类似的Google App Engine后,使他们深受鼓舞和启发,于是2009年,新浪研发团队基于原有动态应用平台的技术积累和对云计算新的理解,推出了SAE。
    SAE正走在通向社会化应用的探索之路上,出于谨慎目前暂未放开注册,采用的是邀请码制度,目前已注册了1万多名开发者,运行了5000款以上的应用,其中不乏如“粉丝会”等一些颇有知名度的微博应用。童剑表示SAE今年的目标还是吸引更多的第三方应用,所以他们会致力于线下的服务资源储备、系统移植性的改进、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至于SAE未来的商业模式,童剑表示新浪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位,但他觉得有两种商业化思路都是可行的,一种是通过提供服务资源收费,另一种是以类似Google Market的服务形式收费。
    至于云存储,新浪于2009年投入研发,去年开始小范围的试用。新浪正考虑把它做成一个存储的托管平台,目前的产品形式有微盘,而且已经开放了API,可使得第三方应用访问用户在微盘里提供的内容。童剑表示,SAE、云存储在今年都将正式对外开放。
    童剑说:“做云计算,建议切入企业自身擅长的一个领域,尽管应用在市场上暂时会显得不够成熟,但只要在这方面去下功夫,把最核心的产品做好,就会慢慢积累口碑,业务就能逐渐开展。以动态应用平台为例,国内尽管有新浪这样的基于PHP的APP,但还没有看到有Java的或者Ruby的,其实所有擅长这些技术的企业都可以去做。”
    中国人的突破口
    云计算的热潮无疑将带来中国信息产业的重大重组。熟悉中国IT发展史的人清楚,变局往往意味着新的机遇,而机遇往往取决于能否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占据新的产业链制高点、构建完善的产业环境等方面。面对这次新的IT历史潮流,决定中国的云计算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技术瓶颈在哪里?
    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戴元顺分析道:“云计算把它分开来的话,会有很多关键点,有些关键点我们已经克服了,有些还没有。它们包括:服务器、虚拟化、网络(包括中国3G、WiFi、带宽等怎样整合到一起)、网络操作系统(即怎样做出一个云操作系统),然后是安全,就像怎样保证发电厂的安全,相当于保险丝这样的功能;最后一块就是终端,目前的手机终端,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像电脑,但云对于终端的需求其实是反过来,应该是越来越简单,而功能越来越强。我认为中国比较成熟的技术,在于服务器、网络,比较不成熟的地方是没有专门为云设计的终端设备,此外便是虚拟化,基本上还要用国外厂商的产品。而剩下的是两个最关键的问题,有待我们花大量精力去解决:第一,云安全,如果不解决,‘发电厂’失去效用,就没人敢来用这个电;第二,云操作系统,它涉及大片资源的调度、管理,所以也很关键。”
    赵安建结合北京云基地的经验,认为目前入手云计算,需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是时间因素,为了争取占据市场的时间,会适当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再做二次开发和集成;二是要重视自主可控产品的研发,而从哪儿开始?从软件研发做起,云基地的友友系统公司正是通过推出完全自由知识产权的云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迅速在国家电力等行业得到应用,形成对国外核心技术的挑战。云基地在产品策略上正是这一思路的推动实施。
    “云政策”是当务之急
    什么是中国云计算亟待解决的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们,无不对云计算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标准化表达了迫切的诉求。北京云基地的赵安建说:“目前和云计算相关的政策还是照搬传统的产业政策。比如做系统集成,铁板钉钉必须有两年的业务资历,但这是云计算的核心业务,不发资质证许多项目几乎寸步难行,而目前很多拥有两年资质的企业大多数没有部署云计算服务的能力,导致很多云计算落地的目标也无从谈起。所以建议政府能在云计算相关领域的产业政策上作相应调整。”
    新浪的童剑从互联网企业的角度,也有类似的困惑:“现在政府关于云计算的政策很不健全,比如对于和SAE类似的PaaS平台到底算是一个ISP,还是ICP?希望政府能及时把这个界定的框架制订出来,好让云计算厂商能清楚自己需要提前在政策上做哪些准备,这样可以降低在政策方面的一些风险,毕竟中国在信息方面监管很严格,所以最好能尽早出台相关的政策。”
    而超图软件的王康弘,则从和云计算市场销售密切相关的财会政策上表达了他的意见:“以前的软件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产品销售、项目服务。但现在实行云计算之后,我认为它应该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而传统的会计规则并不支持;同样对于用户,也存在很多购买障碍,比如说高校实验室,购买了云计算资源能否算实验室资产?显然现在的财务政策,并不支持这种模式,无法把你签的计算机资源租赁合同,给你换算成资产……记得过去由于软件不能算固定资产,一度导致用户们宁可去买硬件设备,而现在云计算同样带来了服务和资产关系的重新界定的问题。这都将给新兴的云计算产业带来一些挑战。期待政府能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这些新模式。”
    从这些受访专家的意见不难看出,尽管政府近年表达了对云计算的大力支持,但主要侧重在宏观口号和基础设施环境层面上,而云计算潮流带来的产业升级的背后,是传统信息产业工作模式、市场经济规则的重大变革,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界定,只有及时出台一系列具体的符合云计算产业特征的法律政策和行业规范,才能使得整个产业真正健康、快速地运展起来。
    据来自工信部的消息,国内的云计算标准化工作(涉及标准主体、切入点、运营、建设等方面)正在进行中,今年6月出初稿,预计年底将有正式的政策出台。
    结束语
    结束本次云计算专题采访时,记者最深切的感受是,尽管所看到的场景、产品、人,尚不足以概括中国当前云计算发展态势的全貌,但已经明显感受到了一番厉兵秣马、大潮来临前的气象。记得田溯宁曾经用“大风起兮云飞扬”来定义2011年的云计算。看来,经过几年的论证和铺垫,业界纷纷开始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云计算的真实态度——2011,无疑将是中国云计算的落地之年。
    (本文选自《程序员》杂志11年05期,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05期杂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每日签到,有金币领取。


    Copyright ©2011-2024 NTpcb.com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NTpcb)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NTpcb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 闽ICP备2024076463号-1 ) 论坛技术支持QQ群171867948 ,论坛问题,充值问题请联系QQ1308068381

    平平安安
    TO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