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hdy 于 2025-5-24 23:45 编辑
文章来自美国陆军实验室,Army Research Laboratory。 https://doi.org/10.21236/ADA536343
摘要 通过在热生长氧化硅(SiO₂)基底上溅射沉积15-45纳米厚的钛薄膜制备二氧化钛种子层/粘附层。沉积参数包括沉积时间、阴极功率和氩气压力气体流量。通过管式炉退火将钛薄膜氧化转化为金红石型TiO₂相,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椭圆偏振技术进行表征。随后在500°C条件下溅射沉积100纳米铂电极层于TiO₂种子层上。Pt{111}晶向由底层{100}织构TiO₂薄膜外延生长形成,该织构产生于{0002}织构钛薄膜的氧化过程。对Pt {222} X射线衍射峰的分析表明:相较于相同工艺沉积在钛模板上的铂层,沉积在约30纳米TiO₂模板上的铂层其衍射峰强度提升8倍,摇摆曲线半高宽(FWHM)从9°减小至2°。采用Pt/TiO₂电极生长PZT(52/48)时,可获得织构体积分数达90%的薄膜,这将显著改善PZT薄膜的电学性能。
引言 提高PZT的性能,需要减少Pb损耗,抑制PZT/Pt界面扩散,促进PZT沿Pt{111}的生长,从而形成{111}织构的PZT。 PZT电容器的底电极: Pt、Ir、IrO2、RuO2、Pd以及其他贵金属和导电氧化物。高温生长PZT会导致其与底电极金属之间的黏附系数剧烈变化,从而导致界面成分的变化。退火处理造成界面处的互扩散,进一步加剧成分偏离设定。因此底电极必须具有高密度,扩散路径(孔洞、晶界)少的特点,并且保持稳定。底电极密度低,会导致Pb扩散通过Pt进入SiO2。Pb和SiO2反应会形成铅的硅化物,从而影响基底电性能。
实验 硅基底生长500nm热氧化硅,溅射沉积Ti并在管式炉中退火氧化成TiO2。炉体以5SLM的氮气流量加热至设定温度(650°C–800°C)后,晶舟装载完毕并在10分钟内推入石英管高温区。开始推进晶圆时,关闭氮气气流并将氧气流量逐步提升至10SLM。晶圆推入完成后,在高温区保持15或30分钟。最后用10分钟时间将晶舟从高温区移出。当晶圆完全收回后,氧气流被关闭,氮气流恢复5SLM的流量。溅射沉积Pt: 500 W, 50 sccm Ar, 沉积时间30.5 s,基底温度500 °C。Ti和Pt为Umicore靶,直径250mm,厚度12mm,3片挡片暖机。溅射机台为Unaxis Clusterline 200。
结果 溅射功率1000W,Ar 30sccm,基底温度40℃沉积Ti的厚度和Rs。
Ti的方块电阻的倒数与溅射功率之间呈线性关系
Ti的方块电阻的倒数与沉积时间呈线性关系
TiO2的厚度与Ti的沉积时间成线性关系
Ti的溅射功率对方块电阻的影响不大
Ti的电阻率随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厚度超过100nm时,其电阻率与块体Ti金属相当(40μΩ•cm) 溅射功率500W,Ar 30sccm,沉积时间24s,基座温度室温,沉积在Si/SiO2上的Ti膜方块电阻为89.9Ω/sq。hcp结构的Ti表现为{0002}取向。 {0002}取向。
{0002}取向的Ti在管式炉中650-800℃退火形成{200}取向的金红石TiO2。
750-800℃退火时,TiO2的峰位达到平稳,峰强最大,半高宽达到最小值。选择750℃退火30min来形成{200}TiO2以促进{111} Pt的生长。
TiO2厚度对其峰位、峰强和半高宽的影响。
相比于1000W,500W沉积Pt的峰强更高,半高宽更小。
TiO2厚度对Pt峰强和半高宽的影响,从而优化0.5kW TiO2的厚度,以获得更优的Pt取向。
{111} PZT / {111} Pt / {200} TiO2 / SiO2 / Si的XRD图谱。
结论 对{222}铂X射线衍射峰的分析表明,当二氧化钛薄膜厚度约为30纳米时,Pt峰高达到最大值且半高宽最小。与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ARL)现行使用的钛基底铂电极工艺基准相比,经优化的二氧化钛基底铂电极工艺使{222}铂峰高度提升近8倍,并将摇摆曲线半高宽从9°缩小至2°。采用二氧化钛基底铂电极生长锆钛酸铅(52/48)薄膜时,其{111}织构体积分数预估可达90%,而钛基底铂电极制备的锆钛酸铅薄膜几乎呈现100%随机取向。
各膜层工艺参数
|